分享

《东猷纪程》东北篇再续

 黑龙江波涛 2022-01-16

关键词:宁古塔 三姓灯节 乜河镇 天女 布库里雍顺 三岔口界碑 旱雷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线路:珲春——甩湾子——大盘岭——密占站(宿)——凉水泉——脸儿岭——穆克得和站——高丽岭——和尚卧铺——中以哈岭——大坎子站(宿)——长岭子——汪清(俗称八五班)——哈顺站——大王沟——爱呀河——瑚珠岭站(宿)——瑚珠岭——阿佈达店——骆驼牙子河——三岔山口——萨奇库站——松岭脚——老松岭站(俗称三台子)(宿)——窝家口——五道河——玛勒瑚哩站(俗称陡坎子)——新官地站(宿)——乾沟子——过牡丹江——宁古塔城——过牡丹江——瑚石哈岭——团山屯——乜河镇——入牡丹江——宁古塔头站(宿)——宁古塔二站——宁古塔三站——宁古塔四站(宿)——三姓四站——三姓三站——三姓二站(乌斯晖站)(宿)——张家店(对岸就是三姓头站)——索罗岭——三姓城——牡丹江——索罗岭——张家店——三姓二站(乌斯晖站)(宿)——三姓三站(博彦苏)——三姓四站(莲花泡子)(宿)——宁古塔三站(宿)——宁古塔头站(宿)——桦树林——乜河镇(宿泰和龙客寓——磨易石店——石头庙——抬马沟(宿屯兵公寓)——擀面石——穆棱河西崴子——穆棱河屯(宿)——腰岭子——地平沟——孤榆树——蜂蜜岭——马桥河——高丽井——细鳞河(宿屯兵公寓)——小绥芬河口——对头砬子——小山河——三道岗——王宝盖子——雨水泉子(俗称八道河)(宿屯兵公寓)——平房子——万鹿沟岭——马家大营——三岔口(宿)——高丽营——大乌蛇沟——马家营(宿)——种地窝铺(宿)——亮子川张连斗种地窝铺(宿)——乾河子种地窝铺——分水岭(乌苏里莽林中)——蓝教窝子(宿)——一屯——土门子岭——珲春招垦分局(宿)——塔子沟——瓦岗寨地方——三道沟——哈待门——珲春城

光绪二十年(1894年,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

正月初一日:寅正三刻,至珲春副都统府,与阖城文武官员齐集。卯正二刻,在都统大堂设位,遥望北京申贺,行三跪九叩礼毕,互相致贺。仍留在副都统官署叙谈边防事。

正月初二日:珲春副都统邀至前路恩统领处午饭,旋即辞别起程,已三点钟矣。

初三日:途径吴大澂钦差修盖的庙宇“且住庵”。

初四日;沿途发现许多山东人、直隶人开垦荒地,安家立业。聂士成发出“各处能如此聚民开垦,吉林、黑龙江两省何致荒芜也”之感慨。

初五日:既上山岭,过岭巔,至半坡即老松岭站。俗呼三台子,岭高约八十余丈,岭巔有关帝庙。行此二十里皆在树林内,而遮天蔽地,无埋线杆之空,电线皆钉在树上,见道旁许多倒树,皆数搂粗,无人取用。查此岭南与长白山连脉,北至三岔口、蜂蜜山,绵延二千余里不断,皆树木丛杂。

初六日:至新官屯站,闻该站附近山内产煤,曾经人挖取,奈无人开矿。今日途中所遇粮车不绝,询之,皆运往珲春转运俄国也。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初七日:过牡丹江至宁古塔城(:即宁古塔新城,为吉林三边之首,三边包括宁古塔、三姓、珲春。康熙六年迁至此。今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市)。比与副都统富公在南门外关帝庙晤面,既入德昌店公寓。查宁古塔旧城(在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又音叫场,曾居住于此。觉昌安兄弟六人:长德世库,次刘阐,三索长阿,四觉昌安,五包朗阿,六宝实。宁古塔是满语六的意思,他们兄弟六人分住六城,环卫而居,相距近者五里,远着不过二十里。再按:即唐朝时的渤海上京龙泉府,《林海雪原》的故事就发生在此附近。)在此城西北六十里,吉林将军原居于彼,既因俗云该处地势极旺,为九龙口,将军压服不住,随将将军迁于吉林,该城即改为副都统,又迁至此城。此处原名宁古台,因副都统原设于宁古塔,所以仍呼为宁古塔。查该城北面依山,南面临江,城系土墙,周围约四里,城内无甚生意,设有税局。东门外为大街,统计生意民居约二千余家,粮食极贱。茶碗大之馒头值钱二文,较之瑷珲、珲春胜之多矣。其牡丹江夏季水深八九尺,虽小民船亦不能往来,因水底多石,故不敢行。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查余游历此一带,其江道之名有七,一曰松花江,发源自长白山,向北流经吉林省绕伯都讷流至三岔口,与嫩江会合。

一曰嫩江,发源自内兴安岭,向西南流墨尔根城,绕齐齐哈尔,流至三岔河口,与松花江会合向东流,仍名松花江。

一曰牡丹江,亦发源自长白山,向北流过南湖头,绕宁古塔城,直至三姓,亦与松花江会合,仍名松花江,向东流至黑河口入黑龙江。

一曰黑龙江,发源自俄国内,向东南流至巴勃罗夫,与额尔古纳河会合;仍向东南流至海兰泡,又与精奇河即俗称黄河会合;仍向东南流至黑河口,又与松花江、牡丹江、嫩江之水会合,仍名黑龙江;再向东南流至伯利。

一曰乌苏里江,发源自乌苏里岛,即俄今之东海滨,原名乌拉河,初与刀兵河会,行至倒马沟,又与兴凯湖之水会,继又与牤牛河会,则名乌苏里江,向北流至伯利,会归黑龙江。

一曰混同江,乃众江之水归合为一,由伯利而向东北流至庙上入海。

一曰图们江,亦发源自长白山,向南流至贵温口入海,惟此江独生一奇,所以为天然中国与高丽划分疆域之界线。

此七条江以混同江为最宽,尚不及三里,其余或二里,或一里,或不及一里。即不宽而水又浅,何以名之江?因各江皆众河回流而成,所以名之曰江。

:聂士成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言简意赅的介绍清楚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主要河流,看后无需地图,在脑海里就有个大概印象。佩服佩服。

十一日:至三姓城,入永居客店。惟见姓城附近地方,地土不甚丰肥,而居民莫如塔城之多。

十二日:早八点钟,副都统既阖城各官来拜,聂士成与谈地方情形。

十三日:九点钟,聂士成随带学生等亲至各处周历。查三姓城(今黑龙江依兰县系土墙,每方约二里,城内衙署、生意、居民无稍空隙。西门外为大街,约长两里许,直抵牡丹江沿。东、南、北门外无生意。北门距松花江约三里,夏季往来民船不绝,多半皆装呼兰、巴音苏苏及宾州各处之粮,出黑河口而至伯利。然其向东一带之鱼皮鞑子,无论买卖何项物件,非至三姓不可。兼之城东百余里,或二百里,有化皮沟、太平沟、黑背各处产金,从前每日曾挖得数十金者,虽屡经官禁止,总不免有游民偷挖,挖得金皆用之于三姓。所以生意较珲春、宁古塔、瑷珲均胜。然非精明强干之员,不足以资治理。其副都统似觉年衰,若诸事假于部军之手,恐不免于弊窦也。

十四日:早晨七点钟,乘爬犁往巴彦随阅看地势。吴大澂钦差在此曾设有税局,出入粮食一律收税。此处为入黑河口至三姓必由之江路,所以吴大澂钦差于此处设立炮台,以阻下江之来船也。据该军统领吴副将云,某月一时失慎,被荒火延烧入炮洞内,以致炮台台面颓塌,炮位损伤,零件烧坏。聂士成应吴副将之请,提出炮台修复建议。

正月十五日:今日为上元佳节。而三姓城最重灯节,由民间俱出一灯,官因遍查各处。如有一家不点灯者,即罚其点心、蜡烛等项,以此为戏。待至下午,家家悬灯,户户结彩,男女纷纭,塞满街道,爆竹之声连宵达旦,正所谓金吾不禁之夜。由此观之,三姓地方当日盛一日,是亦国家气运之所致也。(:此段文采飞扬。一片生机勃勃之景象,读后让人心爽。)

十六日:早六点钟,由三姓乘爬犁起程,仍回宁古塔。

十七日:道行之际,见云下现五色祥云,计一个小时之久,随时变化。

十九日:至宁古塔头站,据站官云,前夜接宁古塔二站接到三姓副都统来文,随即递送。至二道岭子,忽遇两只老虎,相距咫尺,站兵骇极,反复祈祷,二虎遂起入山去。以其奇事,附笔之。

二十日:至乜河(按: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下乜河村。《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尔湖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曰恩高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遂衔口中。甫着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曰:“吾觉腹重,不能同升,奈何?”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药,谅无死理;此乃天意,俟尔身轻。上天不晚”遂别去。后来佛古伦生下一个男孩,名布库里雍顺。这个布库里雍顺,成为满族的始祖,传说其曾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下乜河村的芦苇丛中猎食野鸭。)

查乜河是一镇店,因四周民居极多,距宁古塔过远,兼之有通达三叉口大道,又靖边左路两营在此驻扎,所以生意颇盛。街道宽约两里许,东面为宁古塔、三姓大路,北面即临牡丹江,夏季亦有小民船装货停泊。

二十三日:至抬马沟屯兵公寓宿。查屯兵乃吴大澂钦差设立,因三岔口地形多平坦,而且丰肥,兼之临近崔风河,为中俄界线,既无民垦,而各处道路亦且不通,恐日久难保,俄国人蚕食其土,所以设法设立招垦局,招聚屯兵,籍以开垦,兼修道路。所以今由乜河至三岔口始便往来。原定章程,招屯兵五百,分屯三岔口至乜河一带,道路、开垦,其牛、种、家具均由官发,没人月给银二两,待光绪十七年始行裁撤。由此屯兵内提取四十名,分驻各处,作为驿站,兼以巡缉盗匪。今之石头庙、抬马沟、溪鳞河、小绥芬河、凉水泉五处,每处兵八名,设屯总一员,办理之法可谓周密也。然吴大澂钦差原为举试一隅,三隅不及。孰料自吴公去后,仍旧守此一方,彼处仍置之荒芜,岂不可惜哉!

二十五日:今日道路,非山即沟,无一平地,兼多哈塘,然较奉天金州差胜。山多树木,可资用。其哈塘夏季遂陷人马,原系数百年草根结成,浮泥粘合,设法开垦,肥过粪土,此则垦务不可不讲也。

二十七日:至万鹿沟岭,下山坡入其沟内,其沟宽十余丈,树木丛杂,中现一条车路,二面之山均高八九十丈,壁立如墙,奇峰迭出,怪恶异常,而青松出于石峡中,皆斗粗,于山巅俨然排立,甚觉森严……

二十八日:早八点钟,随带学生周历三岔口各处(三岔口: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东宁县三岔口镇),先记三岔口名称的由来……其三岔口之平地,俄属十有其三,华属十有其七。华境内均经开垦,皆系山东、高丽人。三岔口街道有三条,皆东西向,生意约百余家。设招垦局,原自光绪七年至十八年始收税课,总计已开有一万二千余垧,每垧纳银七钱三分,此时颇见起色。若边疆之地处处皆如此布置,纵无兵亦可守卫边陲也。

二十九日:带学生过大绥芬河行十五里到山顶查看界碑。其山下有一民屯,房屋在未分界以前修盖,待分界后,俄人以此碑直指瑚布图河为界线,而该屯之房屋半在华界,半在俄界。今该民人纳两国之粮,多受蹂躏。一旦将房屋拆毁,移归中国界,而荒野之地,费几何力耕种成熟,又不忍舍,事成两难者也。俄人以初分之疆土,寸尺不让。我中国于边疆一带能不慎欤?(按:今天读之,依然发人深省)

二月初二日:聂士成暇念三岔口为往来宁古塔要道,防务部署似较他处尚宜。万鹿沟内大树、倒木随在皆是,出入山沟计有三十余里,窄狭不容车马,即只身亦不易走。此处塞阻,别无行路。若再埋设旱雷,一人足当百人之用……

初三日:下午四点钟,学生辈周某乘俄车由双城子回,询其路径。据云,由此向东行十五里,至俄卡伦,驻有马兵一百,华人入其境,至此查票。加盖图记,并索俄钱三十各别。其马兵中,大半系蒙古人,皆截发易俄装,其行为悍恶,尤甚于俄人。又二里,过一俄屯,大半皆马兵之眷室,兼有种地者。出此屯过二岭至大猥子,计七里,过绥芬河,该河南有一俄屯,约六七十家。继循山脚过一小岭,又过三屯,皆高丽人。计行三十六里,至兴凯湖,该处系一大屯,连络约长八九里,皆高丽人耕种俄地。见道旁有一学堂,系俄国人招聚高丽冲龄子弟学读俄书文。有一那玛庙,亦系俄人建盖,使其随装者按期受教。过此屯,则一二里、五里,屯居不断,皆系高丽人。计由三岔口至兴凯河六十里,虽车马可行,而山岭河道不无险阻。自过兴凯河,屯二面之山向南北分散,成为一片平地,四面一望无际,直抵双城子六十里,车马任行无忌,而道路俄人未经修理,亦未安设官站,即俄人耕种者甚属寥寥,皆因距其国过远,迁民不易,所以广招高丽人,此时已经开垦者不过十分之三,双城子街道之四围居民,大半皆其兵勇之眷室。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初五日:住在梁子川张连斗种地窝棚。查张连斗原系山东人,入吉林省已近三十年,在此种地甚属相安。其地东面之山即属俄境,山下之河为大乌蛇沟河源,河东有俄人大道,由三岔口以达蒙古街,从前有一站房,去岁被荒火延烧,尚未修理,而由此南去一百五十余里俱系高山大岭,荒无人烟,凡往来行人必宿此处。张连斗亦不索钱文。

初六日:早七点钟,由梁子川起程,行二十里至乾河子,有种地窝铺一所,内有五六人,俱系山东人,无眷属。在此山下稍觉空隙耕种。而大乌蛇沟河至此仅余河一条,两面俱系高山,不能行走,非上岭不可。聂士成由三岔口带来炮手即猎户,幸能知道,随由此入山。树木渐次稠密,奈山上日光稀少,兼之寒气甚于平地,以致积雪深于四五尺,只可牵马步行,若一乘上,则马蹄陷入其中,无可置行。至十二点钟,方向亦不能辨。树木遮天蔽日,顺树空弯弯曲曲行之,亦难记里数,而上下山坡皆壁陡泞滑,行走诚非易。至下午五点半钟,至一山沟,炮手云;“即可在此处宿,若再行则难寻路径。”该处有大倒木一棵,其根高约七八尺,稍可依傍,遂将马匹拴于树上,作成雪窝,取随带铃铛麦连雪拌喂。从人学生等以马刀砍树枝架火,化雪为饮,取随带干饼充饥。炮手云:“山中以山神最为灵验,凡在山中宵宿者,须先将所穿之乌拉脱下,松放松放,山神即可照应,不致有猛兽前来。否则以之仍行,则置之不问。”恐夜半为兽所伤,聂士成依其言,将所穿之唐土马脱下,将乌拉草松,于是团团围而坐,虽困而亦不能眠。待至夜半,其寒气实不可御,幸树木方便,可以纵火,待天曙遂行。果无来兽。噫,兽虽有知,而鬼神亦不得不信也。

初七日:黎明起程,树木更密,均青松,高十余丈。豺狼虎豹熊野猪之声不绝,而山顶之雪,兽之脚迹踏满。炮手何以能知路径,因树上有削去皮一块者,即曾经人行,所以由此树而寻彼树,由是慢慢行走。昨日树空尚可容一人一马,今则非以马刀将树枝砍下,则马不能过,所以愈行见慢……

:初五日、六日、七日的日记与《乌苏里的莽林中》的有些描写相比较,不遑多让矣。区别前者似中国随性的写意画,后者似细腻的西洋油画而已。

《乌苏里的莽林中》是俄国人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1872-1930)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

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精彩部分如万物有灵、兴凯湖遇险、激流飘荡等场景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十一日:早七点钟起程,行三十里,至塔子沟,其西北面之山嘴上有古塔一座,闻其山后尚有古庙,虽倾颓而仍有墙壁。想金(完颜氏)时尚系集镇,为数百年荒芜野草平铺,至今日又复招民垦耕,日见兴旺。是犹人事之兴衰,时运之兴败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