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度超国际空间站任何舱段,天宫空间站重头戏:问天舱与梦天舱

 fm2003 2022-01-16

25个实验机柜、霍尔电推力器、高光电转换效率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七自由度大型空间机械臂、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这些是天宫空间站基于后发优势应用的一系列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技术装备,使得我们的空间站具备了以近百吨级规模比肩400吨级国际空间站的先决条件。

文章图片1

天和核心舱舱外视角拍摄画面

近大半年来,天和核心舱组合体(天宫空间站)一系列高技术装备的表现确实非常抢眼,但它最大的“后招”并不在于此。

因为仅凭高技术的堆砌并不能满足高效运营需求,所以天宫空间站从设计伊始就特别注重各舱段各系统间的高效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1+1=1”的设计理念,使得空间站综合效能呈几何级跃升。这主要得益于单独由一国研制空间站的模式优势,省去了类似国际空间站“门户壁垒”的种种麻烦。

文章图片2

与天和核心舱径向对接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远处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太阳翼。

那么,何为“1+1=1”?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对此解释道,系统的各部分各自独立,组成系统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枝叶新发,仍是树木一棵,溪流蔓生,成就大河汤汤。

文章图片3

天宫空间站当前组合体构型

仅看概念也许比较抽象,通过跟踪天宫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及其运作就能更加直观认知“1+1=1”这一原始创新理念。

天宫空间站的建造过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在轨建造”两个阶段,自去年4月底发射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八个多月以来,后续又分别发射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连续实施了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柔性太阳电池翼驱动、机械臂舱外作业、大型柔性组合体控制、在轨维修和舱外操作等验证任务。

文章图片4

天宫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6次发射

神舟十三号任务是“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目前3名航天员正在执行为期半年的长期驻留任务,该乘组进驻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以来先后实施了两次太空出舱、天和机械臂辅助转位天舟二号、手控遥操作天舟二号对接总计4次重大任务,再有3个月时间神舟十三号乘组就将返回地球。

之后将结合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工作就“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是否具备进入在轨建造阶段条件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直接在轨转正为“天和一号核心舱”。

文章图片5

天宫空间站第4次出舱行走活动,站在机械臂上的是神舟十三号乘组03航天员叶光富。

文章图片6

天和机械臂捕获天舟二号转位试验

文章图片7

手控遥操作对接任务中天舟二号视角中的天宫空间站

进入“在轨建造”阶段后任务节奏会更快,我们会在5个月时间里密集实施4次发射,分别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问天号实验舱Ⅰ、梦天号实验舱Ⅱ(为了验证在轨轮换能力以及衔接运营阶段,后续还有天舟五号与神舟十五号),这意味着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肩负重任。

天和核心舱的强大功能已经足够震撼,然而对于天宫空间站而言这只是一个起点,进入在轨建造任务阶段后,“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更为强大的多样化功能将为我们带来更加全新的体验。

文章图片8

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对接位置

这两个重量级舱段也是体现天宫空间站“1+1=1”原始创新理念的关键舱段,这一理念又衍生出了“整站三舱核心组合体”的设计原则,该原则的落地与生根发芽又有着很多难以言说的妙用,这次我就结合两个实验舱来研究一下究竟什么是“整站三舱核心组合体”

问天号实验舱Ⅰ与梦天号实验舱Ⅱ将对置布局于天和节点舱两侧(第四象限与第二象限),因此在规格上尽可能做到了统一,比如发射质量均为20吨级,最大直径均为4.2米,两舱轴向长度尺寸也均为17.9米。

文章图片9

问天舱与梦天舱对置布局于天和节点舱两侧

这个轴向长度尺寸可不简单,不仅超过了天和一号核心舱的16.6米轴向长度,也超过了国际空间站任一舱段的轴向长度,进而使得问天号实验舱Ⅰ与梦天号实验舱Ⅱ双双成为当今世界最长的单体载人航天器

文章图片10

天和核心舱竖立起来足有5层楼高,然而问天舱与梦天舱比它还要高。

之所以能够有如此超大规模的单体尺寸,也得益于长征五号B型大推力火箭的强大运力,以及该火箭轴向长度约21米的超大型整流罩。

文章图片11

六年前长征五号乙(长征5B)运载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

文章图片12

长征5B遥二整流罩分离画面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天宫空间站能以近百吨级身板媲美400吨级国际空间站的先决条件,因为单舱规模足够大,也为空间站综合效能提升创造了先决条件。

问天号实验舱Ⅰ与梦天号实验舱Ⅱ的对接位置皆位于天和核心舱的侧向,而航天器直接侧向交会对接又是世界载人航天领域的一个“大忌”,因为追踪航天器与目标航天器处于不同的轨道面,两个航天器接触时速度大,控制难度高,存在安全风险。

比如,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的来访飞船无一例外都是轴向对接或者是径向对接,这两类对接方式都是同一个轨道面,相对速度可以趋近于零。

文章图片13

国际空间站靠泊飞船均为轴向或径向对接,无侧向对接飞船。

虽然航天器侧向交会对接难度大,但侧向位置也不能浪费掉。以国际空间站为例,它的桁架都是侧向布局,再比如希望号实验舱也是在侧向位置,这种侧向对接都是靠机械臂进行转位对接

天宫空间站的问天号实验舱Ⅰ与梦天号实验舱Ⅱ也是如此,它们分别先后对接天和核心舱前向对接口,再由机械臂转位至侧向停泊口对接。

文章图片14

问天舱先行与天和核心舱前向对接口进行“轴向对接”

“转位组装”事关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成败,比如问天号实验舱Ⅰ如果无法成功转位,就将占据前向对接口,后续梦天舱及其它来访航天器都将无法实施前向对接,直接影响工程总体目标的达成,因而此项任务不容有失。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实验舱转位准备了两个方案,首选方案是实验舱自备的转位机械臂,该臂可以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三四象限的机械臂适配器对接,进而带动实验舱转位,转位机械臂转位动作相对复杂,要完成上翻、旋转、下翻三项操作,但它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优势。

文章图片15

转位机械臂结构简图

文章图片16

用于实验舱转位机械臂对接的适配器(基座)

实验舱转位的备选方案是依托核心舱天和机械臂实施,该臂承载能力可达25吨,此方案优势是转位过程简单。天和机械臂可以与实验舱机械臂适配器对接,直接带动实验舱水平转位,虽然转位过程不复杂,但对机械臂位姿精度控制要求更高。前不久,由神舟十三号乘组实施的天和机械臂辅助天舟二号转位试验就是为此项任务做准备。

今年5月至9月,长征5B遥三与长征5B遥四两枚火箭将分别搭载一个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择机实施发射任务,首先发射的是问天号实验舱Ⅰ。

文章图片17

问天号实验舱Ⅰ结构图

问天号实验舱Ⅰ分为工作舱、气闸舱、资源舱三部分。工作舱高效集成布置了多台实验机柜,是载荷专家在轨进行科学实验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配置了3个睡眠区与1个卫生间,加上天和核心舱小柱段的生活设施,天宫空间站总计会有6个睡眠区与2个卫生间,相当于是六室两卫

要知道400吨级的国际空间站总共也就只有8个睡眠区,如果站内人员规模超过这一数值,就只能“打地铺”搭建临时睡眠区。

文章图片18

天和核心舱小柱段3个睡眠区与1个卫生间

文章图片19

天和核心舱小柱段第4象限睡眠区

除了大量的在轨实验设备,问天号实验舱Ⅰ为什么还要配置这么多生活设施?有两个作用:

首先是作为乘组在轨轮换时另外三名航天员的生活区,比如今年完成在轨建造任务之际,神舟十五号乘组也将进驻,届时天宫空间站将呈现6人同时在轨盛况。

那么,另外一个作用呢?请大家先把视线转移到天和核心舱,该舱小柱段与节点舱之间有一个双向承压舱门,在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时最后关闭的一扇门就是“双向承压舱门”,出舱活动进行时节点舱是真空环境,而生活控制舱(大柱段加压密封舱+小柱段)则是一个标准大气压,双向承压舱门受力方向发生变化。

文章图片20

连接核心舱生活工作舱与节点舱的“双向承压舱门”

文章图片21

天宫空间站第3次出舱活动开始前叶光富关闭双向承压舱门

如果只是服务于出舱任务,小柱段与节点舱之间的舱门大可不必设计为双向承压,那么,为什么要双向承压呢?

这就涉及到问天号实验舱Ⅰ的另一个功能,该舱段将是天宫空间站的应急避难场所,一旦天和核心舱出现问题,比如舱体失压,或者空间碎片撞击,在危及航天员在轨安全时,航天员将进入问天舱应急避难,并关闭节点舱双向承压舱门。

此时天和核心舱的生活控制舱气压降低,甚至可能是真空状态,而节点舱内则是1个标准大气压,小柱段与节点舱之间的舱门受力方向再次发生变化,而这就是双向承压舱门的应用需求。

文章图片22

天宫空间站应急避难区(问天舱+节点舱)

关闭双向承压舱门后,节点舱将与问天号实验舱Ⅰ“连为一体”,这就保留了航天员进入神舟飞船的生命通道,此时该舱段预备的生活设施将派上用场(3个睡眠区与1个卫生间)。

如果出现天和核心舱与在轨神舟飞船同时故障的险情,在轨航天员可在问天号实验舱Ⅰ待援。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为此,问天号实验舱Ⅰ备份了天和核心舱的能源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和载人环境系统等关键平台功能,具备对组合体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的能力。例如,问天号实验舱Ⅰ与核心舱一样配置了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天和核心舱大柱段前锥段配置的控制力矩陀螺在问天号实验舱Ⅰ也有同类配置。

文章图片23

天和核心舱控制力矩陀螺

文章图片24

问天舱工作舱A区配置控制力矩陀螺

与问天号实验舱Ⅰ后锥段连接的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使用的“人员专用气闸舱”,其出舱口朝向与天和核心舱节点气闸舱出舱口朝向天顶方向不同,前者将面向地球一侧出舱,如此设计可以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的干扰。

文章图片25

天和核心舱节点气闸舱出舱口朝向天顶方向,有阳光直射干扰。

文章图片26

问天舱人员专用气闸舱

将人员专用气闸舱配置在问天舱末端有一个天然优势,就是它不会像天和核心舱节点气闸舱那样在执行出舱活动时阻断各舱段之间的通道,届时后者的气闸舱功能将成为备份。

作为备份的天和核心舱节点气闸舱有两个作用:

1.若出舱活动实施前,问天气闸舱出现故障,则可以用天和气闸舱出舱;

2.若出舱活动实施过程中,问天气闸舱故障,舱外航天员还可以转移至天和气闸舱,进而实现进舱。进舱前需要空间站内另一名航天员穿上舱外航天服打开天和气闸舱舱门。

文章图片27

舱外航天员可实现“异舱回站”

第二个作用是很有特色的,与之对比在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如果身着EMU型舱外服出舱,他是无法从另外一个气闸舱回舱的,这就是文章开头所说“门户壁垒”的表现,因为气闸舱标准不一。

问天气闸舱第二象限舱外还配置有一部小型七自由度空间机械臂,展开长度5米,有3吨承载能力,它虽然没有天和机械臂的“大力出奇迹”,却有着更高的控制精度,可以执行更加精细的操作。比如问天舱舱外配置有大量载荷挂点用于实验载荷的暴露实验,小型机械臂就可以用来抓取相关载荷设备。

文章图片28

问天舱配置有5米级小型七自由度机械臂

同时,小型机械臂可以与天和机械臂对接(级联组合),进而构成一部长度达15米的超长机械臂,基于天和机械臂的舱表爬行功能进而实现空间站外表面的全触达。

文章图片29

天和机械臂

文章图片30

天和机械臂与问天机械臂级联组合

文章图片31

天宫空间站第三次出舱活动中安装的双臂组合转接件

小型机械臂的工作场所不会局限于问天舱,在梦天舱它会有更大的施展舞台。

再来看梦天号实验舱Ⅱ,这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实验舱。

与天和核心舱第2象限停泊口对接的梦天号实验舱Ⅱ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资源舱三部分组成。资源舱与问天号实验舱Ⅰ资源舱大致一样,工作舱也是放置实验机柜的主要场所,亮点在货物气闸舱。

文章图片32

梦天号实验舱Ⅱ

货物气闸舱配套有“展开式暴露实验平台”,该平台基于在轨展开功能旨在突破运载火箭整流罩尺寸限制,可以形象地将其看作是“可以享受日光浴的大阳台”。轨道空间的日光浴当然不是人类可以享受的,然而有暴露实验需求的载荷却是非常喜欢的。

暴露实验也被称为舱外实验,实验载荷直接暴露于空间环境中经受微重力、高真空、空间辐射、高低温交变、原子氧、微流星等各种极端环境,这是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独特实验场地,研究与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在航天工程材料、电子元器件、生物学、空间物理学都有广泛的实验需求。

文章图片33

可展开式暴露实验平台不仅能“展开”,也能“关闭”。

参与暴露实验的载荷只有通过在轨回收并返回地面,才能进行更为细致地研究,那么暴露实验载荷是如何进出空间站的呢?

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由航天员在执行舱外活动时进行舱外载荷的安装或回收,比如十三年前神舟七号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中,航天员翟志刚就从轨道舱舱外取回了进行暴露实验的固体润滑材料,此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并不是很高。

文章图片34

神舟7号出舱活动中翟志刚取回舱外暴露实验设备

因此诞生了第二种办法,就是通过货物气闸舱实现实验载荷自动进出空间站,梦天舱货物气闸舱就属此类。

货物气闸舱配置有内舱门与外舱门,两种舱门不得同时开启。内舱门开启时货物气闸舱与梦天舱加压舱连为一体,航天员可操作暴露实验平台的货物,外舱门开启后实验载荷暴露于舱外空间。

文章图片35

梦天舱水下训练舱(货物气闸舱外舱门处于打开状态)

货物气闸舱舱内有旋转机构、伸缩机构、位置调整机构、适配器等服务于实验载荷布放的装置,实验载荷暴露于舱外空间后还可由机械臂进行照料管理。此种货物气闸舱相较于国际空间站希望号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效率提升了多个数量级,后者单次运输只能装夹一次,效率低下。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货物气闸舱不仅服务于舱外暴露实验,还可以用于其他舱内外货物的转移、小型卫星发射、对地观测等多样化任务。

据统计,包括问天舱在内,天宫空间站总计有多达67个舱外暴露应用载荷挂点,同时还预置了多个大型载荷挂点,舱外实验资源非常充裕。

文章图片36

除展开式暴露实验平台外的其他舱外载荷挂点

在天宫空间站任务实施之前我们的空间暴露实验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不难预见,当空间站正式投入运营之后,旺盛的空间实验需求将得以充分释放,这将极大促进相关产业链的提速发展。

天宫空间站仅凭近百吨级身板就能布置多达25个实验机柜,而400吨级国际空间站也才31个实验机柜,由此可见前者应用支持能力的提升非常显著。在轨科研实验能力的释放离不开强大的能源系统,我们的发电能力足够吗?答案是足够的,而且是绰绰有余的。

文章图片37

天宫空间站科研实验机柜总装

问天舱与梦天舱的资源舱外表面在上升发射段采用压紧安装方式各配置有两部手风琴式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30%,电池翼展开面积远远超过了天和核心舱太阳能电池翼,由于电池翼面积尺寸过大,以致于在对接天和核心舱之前被设计为半展开,完成对接后再完全展开。

文章图片38

实验舱太阳翼压紧构型

文章图片39

实验舱对接后完成太阳翼二次展开动作

两个实验舱转位组装任务完成后,还将择机对核心舱太阳能电池翼进行在轨电力重构,指的是对核心舱两部太阳能电池翼进行在轨拆卸,再转位至实验舱太阳能电池翼桁架处安装,旨在提高空间站组合体太阳能电池翼整体受晒率,进而提升总发电功率。

核心舱在轨电力重构流程大致是这样:核心舱两部太阳能电池翼由展开状态转为收拢结构(也就是说我们的太阳翼具备多次展收功能),之后由舱外航天员使用手持电动螺丝刀将其拆下来,同时机械臂参与配合此项任务,完成拆卸的太阳能电池翼再由机械臂转位至实验舱末端,舱外航天员完成最后的转位安装工作,最后空间站电力供应系统进行电力重构,由实验舱完成对核心舱的反向供电。

文章图片40

天和核心舱柔性太阳翼具备多次展收功能

天宫空间站在轨电力重构任务有两大考验,首先考验航天员执行复杂舱外作业的能力,此项任务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也属首次。再就是考验空间站电力供应系统的在轨重构能力。

文章图片41

天和机械臂辅助航天员转移核心舱太阳翼

文章图片42

天和核心舱太阳翼转位后,完成在轨电力重构的天宫空间站构型。

为什么说天宫空间站的电力供应绰绰有余呢?首先有硬指标支撑,我们的发电功率重量比达到了每吨0.41千瓦,这是人类载人航天领域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超过了国际空间站的每吨0.26千瓦。

另外,天宫空间站最大拓展构型可支持能力是180吨,扩展舱段中另外两个实验舱甚至无需配置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翼,依托空间站既有发电能力就可满足用电需求,也就是说当前构型下天宫空间站的发供电能力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储备电力。

文章图片43

天宫空间站扩展构型

今年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三十周年,本着“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的原则,三十年前载人航天工程拟定了三步走规划,终极目标就是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而当年的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奢望如今的天宫

三十年前畅想的空间站只是一个20吨级舱段,这个舱段既是核心舱又是实验舱,可开展的在轨实验规模非常有限。

后来家底逐渐厚了起来,进入21世纪后才有了三舱结构布局的空间站,但此三舱非彼三舱。

文章图片44

天宫空间站早期三舱构型

首先从外观来看,最直接的区别就是实验舱太阳翼,新太阳翼对比旧太阳翼有三点明显变化:

1.刚性太阳翼变为柔性太阳翼,结构质量大幅度降低,对长期运行的高可靠性要求更高;

2.柔性太阳翼结构尺寸大幅增加,发电能力增强;

3.太阳翼安装位置由舱体表面转移至实验舱末端小桁架,从而由单自由度驱动升级为双自由度驱动,发电能力进一步增强。

文章图片45

天宫空间站手风琴式柔性太阳翼

再回过头来看梦天舱,该舱段也是我们由弱到强的一个见证。

在早期设计规划中,梦天号实验舱Ⅱ还有一台巡天光学望远镜,旨在进行巡天天文观测,其设计初衷也是为了体现空间站的在轨科研特色。然而空间站实验机柜、控制力矩陀螺等设备会带来不可避免的振动,这将对空间天文光学望远镜产生干扰。另外,来访飞行器对接、舱外行走等不同任务也要求空间站进行姿态调整,进一步干扰巡天光学望远镜的观测指向,怎么办呢?

文章图片46

早期规划方案梦天号实验舱Ⅱ的巡天空间光学望远镜

就在巡天光学望远镜正式立项没多久的时间里,多位一线参研专家先后建议让巡天光学望远镜成为一个独立的航天器,并与天宫空间站共轨飞行,轨道高度400公里

这样一来困扰空间站与巡天光学望远镜的运行矛盾就迎刃而解了,既解决了巡天光学望远镜的振动与指向问题,也解放了天宫空间站实验舱Ⅱ的空间,工程总体很快就采纳了这一建议。

文章图片47

单独成舱的“巡天光学舱”

文章图片48

正在建造中的巡天光学舱

随后,原巡天光学望远镜安装位置就拓展为了货物专用气闸舱与可展开暴露实验平台,巡天光学舱与天宫空间站共轨飞行后,可以定期与天宫空间站前向对接口对接补加推进剂,也可进行在轨升级与维修,使得空间站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这在人类空间天文观测史上也属首创运营模式,昔日哈勃空间望远镜如果需要在轨升级或维修还需要单独发射成本高昂的航天飞机。

文章图片49

巡天光学舱定期择机与空间站对接

巡天光学舱共轨飞行模式也体现了天宫空间站的太空母港设计理念,该舱只是天宫空间站接待的第一个客户,未来还会有其他近地轨道航天器与空间站对接进行在轨推进剂补加及维修与升级。

梦天舱一个局部改动,就触发了天宫空间站整体设计与运营模式的跨越式升级,而这就是我们在量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触发新的质变。

文章开头提到的整站三舱核心组合体设计原则,在梦天舱身上也将得到进一步体现,该舱段同样备份了核心舱重要平台功能的相关支持设备。

文章图片50

三舱核心组合体地面验证舱

以国际空间站为例,这座空间站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貌合神离”,NASA舱段与非NASA舱段首先在热控流体回路上不兼容,舱段对接口、飞船对接口更是“五花八门”。同时整座空间站又十分依赖仅有的一个核心舱进行姿轨控,即星辰号服务舱,该舱段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拖累整个空间站,能源系统桁架太阳能电池翼对非NASA舱段太阳能电池翼存在较为突出的遮挡问题。

文章图片51

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频频出现漏气问题,该舱已经接近寿命极限。

反观我们,创新的三舱核心舱组合体实现了多个维度的高效整合,从而构建了一个更为牢不可破的“核心”:舱外航天活动有双气闸舱备份,姿轨控有天和舱+问天号实验舱Ⅰ备份,梦天号实验舱Ⅱ也能在空间站整站关键功能备份上打“助攻”,同时三舱构建了高速信息网络,可以实现各舱段之间的互操作,能源系统具备双向供电能力,来访飞行器有电力缺口时由空间站供电,空间站有电力缺口时飞船可以反向供电,而在国际空间站上则只能实现单向供电。

在创新的同时,我们又特别注重总结吸收以往载人空间站的设计经验与教训:

比如和平号空间站,它的太阳能电池翼遮挡问题十分突出,主要原因是设计伊始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舱段同时布置于多个平面,天宫空间站吸取了这个教训,除径向对接的神舟飞船外,所有舱段都布置于一个平面。

文章图片52

和平号空间站太阳翼相互遮挡问题十分突出

国际空间站的桁架设计有效化解了NASA舱段的太阳能电池翼相互遮挡问题,天宫空间站吸收了这项经验,同时又解决了桁架在轨组装效率低整体进度慢的问题,采用两实验舱对置布局办法,形成了近40米跨度的桁架结构。

文章图片53

天宫空间站的桁架结构

针对国际空间站桁架对非NASA舱段的太阳能电池翼遮挡问题,我们又创新了在轨电力重构设计(前文已有介绍)。

再就是建造进度问题,国际空间站主要舱段在轨组装前后历时十四年,尤其是前中期阶段大规模实验设备无法到位,在轨科研实验效应无法发挥,属于空耗资金,直到去年该空间站最后一个大型舱段科学号实验舱才部署到位,若以此为时间节点计算,国际空间站整个建造周期会更长,反观天宫空间站从首个核心舱发射,到完成在轨组装建造仅需一年多时间,在轨科研实验设备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周期内投入大规模应用。

文章图片54

跨度达二十三年,国际空间站科学号实验舱去年才升空。

70吨级高效融合的三舱核心组合体(不计算对接飞船)整体效能已经足以媲美400吨级的国际空间站,同时前者在设计伊始就统筹考虑了后续扩展事项,这里的扩展包括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是现有舱段的舱外空间扩展,比如天和核心舱大柱段外预留一个大型载荷挂点,问天号实验舱Ⅰ预留一个大型载荷挂点与一个扩展暴露实验平台挂点;

文章图片55

天和核心舱大柱段舱外还可外接大型载荷

扩展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舱段扩容,在三舱核心组合体支持下,天宫空间站还可以再增加三个舱段,进而扩展至180吨级(两个核心舱+4个实验舱+巡天光学舱+一艘天舟货运飞船+两艘神舟载人飞船),届时天宫空间站的在轨支持能力将毫无争议地全面反超国际空间站。

文章图片56

天宫空间站第3次出舱活动过程中呈现的地球美景

一座强大的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钱学森对此早有预判,他认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问题。

大洋彼岸SpaceX公司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抢眼,他们的猎鹰9号垂直回收复用火箭已经炉火纯青,垂直回收任务规模已经突破百次,星链卫星更是在该型火箭的支持下成批成批地上天,在轨卫星规模已经是四位数,背后的卫星批产能力更是不容小觑。在此基础上又推出当前人类最大运力的超重-星舰运载火箭,用以支持星链卫星更大规模的组网发射任务。

文章图片57

猎鹰9号火箭起飞级回收

该公司一系列强大能力的养成并不是无源之水,如果这家公司离开他所在的国度就不可能有如此造诣。而这一切都是量的积累的结果,在国际空间站工程引领下,他们可以常年保持较大密度较大规模的空天领域发展需求,由此培育孵化了一大批成果,SpaceX公司自身就是这批成果的其中之一,比如从早期到现在,该公司一直是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的主力,现在又成了国际空间站NASA舱段唯一的载人天地往返业务承包商(波音公司暂且不计)。

文章图片58

SpaceX公司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天宫空间站同样是我们强势入围开创航天新局的一个里程碑,每年可进行的在轨实验项目将高达数百项,在技术开发与验证、人体研究、生物学、物理科学等一大批前沿领域预期将持续实现关键突破,必将促进一大批行业技术的快速迭代,从而助力产业转型发展,同时又可为航天工程技术的快速迭代厚植培育沃土,也能为深空载人探测积累经验并试验新技术新装备。

文章图片59

穹顶之上的天宫空间站

总而言之,一句话,载人空间站有和没有是完全不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