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大黄黄连 出奇制胜:可治一切热证吐血、衄血,只有两味药,用法特殊

 风声之家 2022-01-16
武汉张胜兵 张胜兵中医 2022-01-16 00:03

收录于话题

#经方37
#武汉8
#中医47
#绝招47

↑ 点击上方

“张胜兵中医”

关注

导语: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引起出血的疾病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胃癌及出血性胃炎等。我曾用本方加减治疗过胃癌吐血者,效果颇佳,这个方子只有两味药,而且用法比较特殊。

图片

01

吐血

胡某,男,60岁,初诊:2021106日,胃溃疡十余年,曾4次。去年胃痛持续发作,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近日来因搬迁比较劳累,胃痛又发作。一夜不得安眠。晨突然吐血,去医院诊治胃痛不见缓解,吐血不止,因其子为多年好友,故请我帮忙。

见患者仰卧床上,不恶寒,床头置一盆,盆内有鲜血块及食物,吐血色鲜红。面赤目赤,其子述食入即吐,大便日未解,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型:胃火上炎,血逆妄行。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拟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处方:生大黄10黄连5克。

其用滚开的开水放在保温杯中,泡10分钟后,给患者慢慢饮用。

服药后三小时内,吐出紫黑色血块两块后,吐血渐续上方一剂,吐血即止

图片

张胜兵作品《攻癌救命录》淘宝京东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挂号可获得签名书以及与张医生合影留念!


02

大黄黄连泻心汤

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论述的是热痞的证候特征与治法。

对于“心下”,钱天来有精辟的论述:“心下者,心之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痞者,天地不交之谓也,以邪气痞塞于中,上下不通而名之也。

可见,心下即胃脘部,心下痞,按之濡,指胃脘部有堵闷涩之感,但按之柔软却不坚硬疼痛

其病机为无形热邪聚于心下,气机不畅,故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邪热内盛,故见烦渴。

具体证候为不恶寒,但恶热,心下痞闷不舒,按之胀满而微有抵抗,自觉烦热,热气上冲,头痛,面赤,或目赤而涩,或气急发黄,或口舌生疮,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口干舌燥,舌红,苔黄浊,脉滑而数,或躁动有力。

根据《金匮要略》心气不,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此方中有黄芩,二方所治类同。)用本方主治因心中之阴气不足、阳气独盛,逼血妄行而吐血,衄血者,疗效显著

但必须辨明其病机是气盛火旺气盛火旺表现在起病暴,突然发作,来势凶猛,血出如喷射,量多色鲜红,并伴有上述具体里热证候(不必悉具)。反之,禁用本方。

肺结核大咯血,溃疡病大呕血,门静脉高压食管下静脉曲张破裂之大吐血,具有上述具体里热证候及气盛火旺之病机者,均可选用本方主治。

推理本方之所以能主治大吐血、大衄血,盖由于生大黄及连能清火泻热,对于气盛火旺而吐血、衄血者有阻止其再出血的功能;对已出血而未排出体外之瘀血,生大黄有使其往下泻出之功能,去瘀有利于生新。

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吐血:用于脉紧或大,颜面潮红或上火感,胃部重痞感,不安感,便秘等各种症状组合时的吐血

治高血压:用于颜面红而有上火感,或有头重,肩膀痛,眩晕等上火症状,在精神上,容易激昂,性情急变,不安,焦躁等倾向,易便秘,脉紧等

治卒中:用于颜面充血强而全身的热候不甚强,脉浮紧或大,其烦躁的程度在大青龙汤证的全身性烦躁与白虎汤证的脑症性烦躁的中间,而不偏于某一方面;

亦有兴奋而暴躁的状态,或发谵语者。但这种情况不是持续的而是间歇性的发生,即暂时安静后,突然又出现身心兴奋的症状

治三叉神经痛:用于颜面充血性而有上火感者,脉紧,但有时甚浮或有时反而沉,有时相当大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引起出血的疾病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胃癌及出血性胃炎等。其出血部位在食管、胃、十二指肠。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患者可伴有心悸、乏力、头晕、口干渴,出血量大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上消化道出血证属中医的“血证”、“呕血”、“便血”等范畴临床分型为胃热型的都可以用本方进行加减治疗。

图片

03

本方用法

大黄黄连泻心汤由黄连、大黄二味药物组成,主治热邪结于心下,症见胃脘部痞闷堵塞,按之柔软者。其煎服法原方后注:“ 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为泻火泄热之清剂,

用苦寒之大黄为君,急泻上炎之火;

黄连泻中焦邪火,清热消痞。

药皆不久煎,仅用沸汤渍泡,取汁饮服。

取气薄力轻,重在清中焦之热邪而不在于泻下。

对麻沸汤渍服,麻沸 汤渍绞浓汁而生用之。利于急下。《 伤寒论讲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5 )指出:苦寒药物气味厚重,煎煮之后,多走肠胃而具泻下作用,故本法不取煎煮,而以麻沸汤浸泡,少顷,绞汁即饮,以取其气薄其味,使之利于清上部无形邪热

《本经》载大黄具有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之功。

但在临床应用上,无论是破积通瘀泻热,还是荡饮化食导滞,皆取其苦寒沉降之性走大肠以祛邪。

如《伤寒论》中通瘀配桃仁、水蛭、虻虫 之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涤饮逐水配甘遂、葶劳子………之大陷胸汤、丸;通腑泻热配芒硝、枳实、厚朴之三承气汤,皆通过泻下法祛邪以起效。

因此《药品化义》称: "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

对其不同用法产生的效果《本草正》则言:''大黄欲速者生用,汤泡便吞;欲缓煮熟用,和药煎煮” 

从本方来看,大黄量倍于黄连,大黄苦寒沉降直下,配黄连苦寒清泄,增其泄热之力,而不减其泻下之能,全方仍以大黄为主,用麻沸汤渍服本方可致迅速泻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