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故事之五:召公祠

 晨曦深处 2022-01-16

黄河故事之五:召公祠

在三门峡老陕州城北曾经有一座召公祠,这是为了纪念召公而建的。召公,姓姬,名奭,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受封于蓟,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因其采邑于召,今陕西岐山一带,故称召公或召伯。他先后辅佐周成王、周康王,开创“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成康之治”。

召伯为了不烦扰百姓,经常在甘棠树下处理民间诉讼和官府政务。他常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他的勤政和亲民、清正和廉洁的道德风范深深地感动了百姓,因此,后人为了怀念召伯,一直不忍心伐掉甘棠树,并作诗《甘棠》以赞之。后遂以“甘棠”称颂官吏的美政和遗爱。

为了弘扬召公精神,拓展甘棠文化,在老陕州城召公祠的原址上,民营企业家吴启民先生个人投资建起了一座甘棠苑,并新建了钟鼓楼。在遍植甘棠树的院内,竖起了高大的召公塑像,为陕州风景区又增添了文化底蕴丰厚的景点。

这里曾接待了无数党政要员和文化界人士。2009年5月,已故中联会主席孟繁锦,出席了命名三门峡市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大会后,专程到甘棠苑参观,我有幸陪同。孟繁锦主席认真听取了陪同的宣传部领导的介绍,详细查看了苑内的古祠遗风、亭台楼阁、幽径曲水、怪石修竹。昨晚,翻开影集,找到了当时我拍的照片,其情其景,历历在目。

甘棠作为一种文化,自古咏赞无数。最早的当属《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公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公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公所说“。

愈贬愈奋的刘禹锡曾写过,“闻道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也曾吟道,“上有尧舜主,下有周召臣。琴瑟愿更张,使我歌良辰”、“江山不可空,台星照吴中。古来王谢地,今有周召风”。元代初期的陈普曾写诗,“一时决讼憩棠阴,底事南人惜到今。德化及人仍及树,止缘当日本根深”。

甘棠作为一种精神,一直鼓励着官员们思为人民所想,事为人民而作。也正因此,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甘棠的影子,或建庙设祠、或植树命名。我咨询过致力于甘棠文化研究的王长江老师,他向我介绍了很多有关的情况,在他提到的陕西岐山、河南三门峡、宜阳、湖南江永这些例子中,我突然想到了很早时,和方留聚会长一起去宝鸡陈仓区楹联学会交流,顺便参观过甘棠祠。毕竟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的的界石在三门峡,宝鸡是西虢,三门峡是南虢,从古到今,甘棠文化把两地的楹联文化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准确地说,甘棠文化把全国的楹联文化联系到了一起。

湖北曹克定老师在三门峡第二届全国廉政楹联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对联,可以道出人们对甘棠文化的崇敬之情。“累也知民,渴也知民,愿化甘棠千丈树;劳而有己,苦而有己,始牵百姓一番情”。

江城子·召公祠

千年明月照甘棠。叶流光,果生香。只为恤民,风雪不曾伤。分陕治平无闭户,崇斯树,乐农桑。

大江南北谒祠堂,晓宜阳,暮陈仓。江永遗踪,足迹遍潇湘。晴日万重棠荫厚,花开久,翠绵长。

悠雲作于上阳古城

2021/09/01

相关链接:

黄河故事之一:羊角山

黄河故事之二:望仙台

黄河故事之三:宝轮寺塔

黄河故事之四:砥柱山

秋行大禹公园

讲不完的黄河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