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笛声夜起故园情

 晨曦深处 2022-01-16

【周三学诗】唐诗学习之二十三

笛声夜起故园情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7孔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不仅出世早,而且声音悠扬悦耳,深受人们喜欢。正因为如此,笛子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就很高。诗人们以不同的情感给笛子赋予了不同的意象。

思乡是很重要的一种意象。白居易的《江上笛》,表达了多愁善感的人们闻笛思乡的感情,“此时闻者堪头白,况是多愁少睡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则表达了征战远方的思乡情怀,“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刘长卿的《听笛歌》则表现了旅人江上望月闻笛的感受,“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杜甫的《吹笛》言之更甚,闻笛思乡而肝肠欲断,“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施肩吾的《夜笛词》表现灯下裁衣的少妇闻笛而走神,竟然将精心制作的同心圆剪掉了一半,可见闻笛怀人之魅力。

闻笛思乡的诗很多,论韵味,我喜欢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起句“谁家玉笛暗飞声”“的“谁家”就给人以悬念,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暗字不仅与谁家呼应,还包含着多重意思,题目写的是春夜闻笛,那自然不知道是谁在吹笛?在何处吹笛?再往深处想一下,吹笛的那个人是不是和李白一样,也在暗自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承句“散入春风满洛城”,交代了春夜悠扬的笛声在洛城回旋。一个“散”字,很传神,读者似乎感觉到了玉笛的旋律在空中缓缓扩散,弥漫了洛城的大街小巷。

这前两句写了优美动听的玉笛,第三句就转到听笛的人了。听到《折杨柳》这首伤离惜别、哀怨幽咽的曲子,对于一个羁旅在外的人来讲,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共鸣。“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就是送别的代名词,幽静的夜晚本来就容易使人怀远思人,再听到送别的曲子,更使人对远方的人愁肠百结,对远方的家牵情万遍,这自然就落到了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

白居易有一首诗《江上笛》和李白的意境相象。“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此时闻者堪头白,况是多愁少睡人”。可以参照阅读。

当然,闻笛也不仅仅是表现思乡。潘阆《酒泉子》“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表现的就是优美的景色。苏轼在《中秋》中,以笛来强化他精神解脱,心胸开阔的情怀:“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黄庭坚的《念奴娇》是迁谪西南戎州时写的,在这首气势豪迈的词中,他也写了笛:“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作者描写他的客人孙彦立与他一起弄笛以助酒兴,丝毫无感伤之廖世美的《好事近》,也表现出了一幅美丽的风光图画,笛的出现,更感到典雅和意境深刻:“落日水融金,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靠阑干无力。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无论思乡怀人,还是遣怀助兴,笛音诗韵永远是一个美丽的话题,永远是一曲优美的旋律。正是:

春晨秋暮落新声,也入桑田也入城。

玉管横牵千里意,呼风唤月总归情。

悠雲作于上阳古城

2021/09/28

相关链接:

难忘世界旅游日

秋风秋雨满江红

黄河故事之十七:安国寺

黄河故事之十六:红亭驿

黄河故事之十五:思子台

江波万里送行舟

天解人心喜月圆

中秋望月《一丛花》

中秋节前的秋雨

把酒临风听问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