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故事》引起的关注(三)

 晨曦深处 2022-01-16

   在《黄河故事之二:望仙台》刊登后,郭新华老师就留言,“张老师做的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既展示了三门峡的厚重文化,又弘扬了韵味十足的传统文化,令人钦佩,三门峡众多的人文典故、名胜古迹等待着你的生花妙笔一展风采,之三、之四、之五……我们期待着”。

临清市诗词学会蒋保江会长,平时要忙于学会事务和《运河联声群》,还要自己写创作,就在这繁忙之中,每天都要阅读《悠雲诗笺》,几乎每期的《黄河故事》文章后面都有留言,让我感动,也让我振奋。在《镇北台》一文后留言,“会长的这篇黄河故事以诗词见长,分别描绘了长城三大奇观;重点突出了主题镇北台,景观清晰、填词确切!张会长身在南方,心系黄河,佳作连篇,这种旺盛的创作精神和丰硕的成果,令人钦佩、学习”!

(图片拍摄于壶口瀑布)

诗友谷雨茗在《黄河故事》中留言也比较多。她在《秋风楼》一文后留言,“从古至今,上下几千年,写秋风者众。但如汉武帝之气魄能有几人呢?读了先生对秋风楼的介绍,虽然未身临其境,但也有些许感慨。欣赏了先生的八声甘州·登秋风楼,觉得词中多少宛转,吟之悠然;清新朗逸,若有秋风拂面。通篇俱佳,不逊古人。”

也有诗友们在文章后面留诗和对联。网友三乐在《风陵渡》后留诗:

“悠云诗笺”述风陵,史料详实笔笔清。

楫橹帆樯历代渡,刀光剑影令心惊。

骚人墨客诗词美,骇浪湍流头调东。

益友良师展画卷,学生感谢佳作情。

诗友茹文友在《庙底沟》一文后留诗

览胜 庙底沟遗址公园,犹如同古人对话。

断崖坑袋蕴琼珍,赖有安公慧眼人。

古国仰韶多轶事,彩陶辉耀五洲宾。

注:安公——安志敏考古学家。仰韶文化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拏雲诗友观松在《思子台》一文后留诗:

古来君父子相残,多少恩情化狼烟。

五姓三族枯作骨,无边荒草满旧园。

诗友清水在《宝轮寺塔》后留言

记得小学时候,蛤蟆塔的声音还很洪亮,在周边鼓掌就会蛙鸣,小城西都能听得到。后来越来越小,只有在塔正南对应位置击石才响了。我曾写过楹联一副:题宝轮寺塔

三圣迹存,风雨侵砖塔,古陕沧桑犹见证;

四时蛙叹,浪涛颂宝轮,盛唐记忆尚回声。

她还在《老牛湾》一文后留诗:

黄水长城一岭间,千年握手老牛湾。

归鸿传笛悠明月,一曲桂枝云自闲。

悠雲作于北海拾贝斋

2021/12/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