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早的五言诗因描写新婚之夜而少有人提?柳永、李清照都仿写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22-01-16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而哪首才是中国最早的“五言诗”,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文史学家们也是各有所见。

最近有学者认为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所创作的《同声歌》应该是我国最早的五言诗,这首诗却甚被人提及,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文章图片1

一、中国最早的五言诗为何少有人提起?

关于中国最早五言诗是哪一首,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汉代的一首童谣:

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桂树呆不实,黄雀巢其颠。

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不过既然是童谣,出处和时间已经难以考证,说它是中国最早五言诗自然很难让人信服。

也有人说应该是班固的《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这首诗写得很朴实,大概应该是班固晚年在狱中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也难以核实。

文章图片2

以上两首诗是目前文史界比较认同的中国最早的五言诗。而实际上,还有一首诗与这两首诗产生于同一时期,甚至有可能比这两首诗出现得还早,但在学术界甚少有人提起,它就是张衡的《同声歌》: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张衡的这首《同声歌》是站在妻子的角度,描写了女子初为人妇的所思所想,以及新婚之夜的难忘场景,尤其是最后几句十分直白地将新婚夫妇房中之事描写得清清楚楚,这让不少思想保守的人有些难以启齿。

因此,纵使不少学者拜读过张衡的这首《同声歌》,却多多少少对它有些避讳,不好意思对它作出评价和考证,以至于少有人提及它。

其实,从文学史上看,中国古代人对性是不避讳的,只是在明清以后才逐渐忌讳起来,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这类涉及性的文学作品都没有人认真地去考证和分析,张衡的《同声歌》就这样被冷落了。

现今,终于有学者对张衡的《同声歌》重视起来,经过仔细考证,认为它才是中国最早的五言诗。

文章图片3

二、柳永、李清照、苏东坡都仿效写“房事”诗词

宋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学家对“性”并不避讳,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直白地描写房中之事,其中最具代表性大文豪的就是柳永。

柳永风流多情,也敢爱敢恨,他十分欣赏张衡的《同声歌》,认为这才是人之常情。柳永留下了不少歌颂爱情的诗词,其中有一首十分经典的《凤栖梧》: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这首词与张衡的《同声歌》一样,相当的直白,将柳永夜访俏佳人的经历和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尤其是下阕,直接将房中私密之事表露无疑,让人读来不觉面红耳赤。

但柳永描写的场景虽然旖旎妖艳,用词却无比雅致清新,给人一种朦胧而又脱俗的优美意境,竟没有一丝促狭猥琐之气。这就是人们喜爱柳永词的原因之一,通俗却又优雅,冶艳却又明媚,符合文艺青年的气质。

文章图片4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看到柳永的这首《凤栖梧》,红着脸骂了一句“词语尘下”,扭头却学着柳永填了一首词《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是一首闺怨词,开头一句“被翻红浪”直接是摘抄了柳永的词中句,旁人不知其出处的,以为只不过是一个闺阁场景罢了,但只要了解柳永词的,读到这一句,脑海里必定有十分香艳的画面。

李清照这一招十分高明,她不甘自降身份直接去写房中之事,但又想在词里表达这种风流的场景,于是引用了柳永的“金句”,通过柳永的词将她想说却不敢说的话都表达出来了。这样一来,李清照在词中似乎什么都没写,却又什么都写了。

文章图片5

三、苏东坡引用经典表达自己不好意思说的话

在词中用典来帮助表达自己不好意思说的话,这也是许多文人喜欢使用的手法。苏东坡就经常在他的词中引用经典,可以让读者从被引用的典故里读取到更丰富的内涵,如他的《南歌子·有感》: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这首词中引用了“蔷薇罥”、“宝瑟僵”、“约在西厢”等经典故事(关于这些典故所描述的内容,本人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的人,绝对不可能想到苏东坡这首词其实描写的是偷情的场景。

文章图片6

苏东坡不好明说,在词里也没有明写,而是用典故暗喻这是个不可告人的秘事,这样文艺地描述,既不会让自己形象受损,还通过典故在有限的文字篇幅里拓展了更宽广的诗词意境,这就是饱读诗书的妙处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