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在临床中对于椎间盘突出的辨证,可分三个方面。 其一,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期以神经根水肿为主要矛盾,可重用葛根汤。 其二,水肿消退仍然以疼痛为主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乌头汤加味。 其三,慢性椎间盘病变急性发作,余大多从瘀血论治。 从经络辨证来说,可以根据疼痛的部位,来辨证病邪在哪一条经络。 从疼痛的部位来看,足太阳膀胱经多见,其次是少阳经。 椎间盘的突出与脊柱韧带的松弛有关,韧带的松弛与寒、湿、瘀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治疗中往往是寒邪与湿邪相互夹杂,或瘀血与湿邪相互夹杂。抓住要点,有的放矢,可药到病除。 余临证30年来诊治椎间盘突出数千例,大致总结为三种类型: 一种为寒痹型,一种为寒湿型,一种为瘀血型。运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 1.寒痹型 腰部及下肢疼痛,受寒则重,得温则舒,常常伴有颈部僵硬,口淡,舌淡苔白,寸脉浮。 选方:葛根汤加味。 用药:葛根15g,麻黄5g,桂枝10g,白芍30g,甘草15g,制川乌6g,黄芪24g,细辛3g,牛膝9g。 2.寒湿型 腰部及下肢疼痛,重着,口中黏腻,舌苔厚重,脉两尺弦紧。 选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甘姜苓术汤加味。 用药:麻黄5g,附子10g,细辛5g,干姜3g,茯苓30g,白术20g,透骨草15g,伸筋草30g,威灵仙20g,延胡索10g。 3.瘀血型 患者常有外伤病史,腰部及下肢疼痛,夜间加重,舌有瘀斑或瘀点,脉弦细涩。 选方:身痛逐瘀汤加味。 用药: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甘草6g,羌活6g,没药6g,当归24g,醋五灵脂10g,香附9g,牛膝9g,地龙6g。 张某,男,50岁。2015年10月12日初诊。 现病史:形体肥胖,面黑,腰及左下肢疼痛十余天,在医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口不干不苦,二便正常,有外伤病史,舌暗,边有瘀斑,苔薄腻,脉细涩。 辨证:瘀血痹。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甘草6g,羌活6g,没药6g,当归24g,醋五灵脂10g,香附9g,牛膝9g,地龙6g,血竭2g(冲服)。20剂病愈。 治疗椎间盘突出,余选方主要依靠脉诊来定。 若脉弦紧,特别是右寸弦紧,一般选用葛根汤; 若两尺弦紧直接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若脉细涩可选用身痛逐瘀汤。 另外,在辨治腰椎间盘突出时余喜欢用虫类药。 关于虫类药的选择,余喜用蜈蚣,其有祛风、活络、止痛之效。 因为蜈蚣的形状像脊柱,所以治疗脊柱的病变时,无论是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还是脊髓空洞症,我都用蜈蚣来治疗,用量每次3~5条,碾粉冲服。 若下肢痉挛性疼痛,可选全蝎3~5g,解除痉挛效果不错。 另外,对于椎间盘急性期的疼痛见右寸浮弦紧,可应用大剂量的葛根汤,不仅能疏风散寒,而且能利水消肿,可迅速改变椎间盘神经根压迫引起的水肿疼痛。 龙血竭是治疗骨病的特效药,能活血化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续伤接骨。 余治疗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常喜欢加用,一般用2g冲服。 如果病变在少阳经,则选用四逆散加活血效灵丹加蜈蚣、血竭来治疗。 01.01林佳明打卡 腰椎间盘突出我治疗还是比较多的,与此不同,我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来进行辨证,注重,风寒湿关系,同时夹血比较多,年老体弱的我常用师父补肾法,通络的止痉散比较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