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原】对整体和细节逻辑框架的思考和梳理~

 新用户49272060 2022-01-16

首先用的材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逻辑是总介,哲学,政经,科社,现在在死磕哲学部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感觉头大ing~~但我知道只是需要时间,也能撸的服服帖帖,没见前面的部分之前也都是头晕的嘛,所以,今天就是要死磕这个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部分

早上以讲述的形式再次重背了总结,到实践的部分,感觉还是顺利的,现在就再重新看一遍材料,加深印象,查漏补缺,并且把自己背诵讲课过程中想到的逻辑框架调整做整理记录

在开始的时候,没有按照细节记忆,只是模糊框架,这个要进行调整

mkszy的产生和发展,二级框架,mkszy是时代的产物,mkszy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mkszy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时钟,蚊子,苹果,饰剑,发芽,这个放到1里面

快速撸完总论,接下来是哲学的唯物论,唯物论就是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部分物质世界和实践里的第一部分。。。好吧,四级框架了,重点是哲学的定义和基本问题放在这里,早上背的时候就觉得需要调整一下

首先,先再次回忆一下介绍事物or现象的框架,在哲学里面,很多基本对象都是物质or现象

在后面范畴中就提到的很多

那介绍的框架,如果是物质,那么一般是定义,特点,形式(分类)

如果是现象,那么框架可以从产生、发展、定义、特点、要素关系、启示

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吧,昨天我把要素关系放到形式里面了,今天在梳理的过程中再思考下

mkszy可以归类于现象吧,整个介绍比较完成的用了框架,产生,发展,定义,特点,启示

那么哲学,这个大概念,用现象的框架吧,首先其产生发展,从唯物和唯心的历史故事讲起可以有,定义,要素关系,启示,这个大框架可以先来一波,然后才到后面的辩证唯物展开

不过话说回来,也是我个人想法,毕竟这个材料是叫mkszy基本原理,而不是叫哲学,所以这个调整也是非常理解的,我个人就想要重新把哲学拎出来梳理了

哲学,定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其要素是物质和意识,或者思维和存在,关系是本原是谁,最终归到哪里,这里就分了类,唯物唯心,可知不可知,发展就是三个唯物阶段,二个唯心分类

然后进入具体的方法论里面,唯物论,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基础是世界观,世界是什么,认识是什么,社会历史是什么

或者框架换成,哲学整个先介绍,然后再介绍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是什么的内容,怎么认识世界,分类就是世界、认识、延伸出社会历史,那这分别对应的方法论是唯物论,认识论和唯物史观,这个框架也是蛮清晰的

下面到世界是什么,这里定义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那是不是物质其实要在前面元素那里说?我觉得是的,所以还是先回到哲学元素,物质和意识那里,把后面很多内容统一统一

世界里分类物质和意识这一对?用一下框架,定义,特点,要素关系,作用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的介绍放在了主观规律性和客观能动性那里,用的框架是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本质类同于定义,参考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物质的定义长版,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好吧,范畴这个词,后面有5对范畴,这个范畴是世界这个哲学名词的范畴,那物质和意识就是哲学这个哲学名词的范畴^_^

那么我之前理解的框架“形式”其实很合适,因为形式,按照实践里面形式具体内容是A实践B实践C实践,其实形式就是一种分类的意思,而这个范畴,其实也是分类的意思,统一一下,我还是用形式了,形式(范畴、分类,包括分类之间的关系),这是很合适的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然后对“客观实在”加以解说,这是理解定义的结构框架,怎么去解释清楚一个物质or现象,参考框架把哲学里面的定义都背清楚就会有概念了,我相信

解释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所感知的,再进一步种差,因为定义=类+种差,这个物质=客观实在和我们其他的感觉感知的有什么区别,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个定义和意识的定义来对比下

意识的定义用了现象的定义=本质,意识用的是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先追溯下现象的定义,事物的表面特征及这个特征的外部联系

意识表面上是人脑的机能,与外部客观世界的联系是主观映像,种差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因为动物没有社会劳动,所以其大脑机能不能称为意识

当然这是马哲里面的意识,我看其他学说里面,植物有意识,动物有意识啥的。。。。圈地

再说特点,物质的特点or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唯一的特性

而意识的特点or特性,是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

根本属性是个啥?属性是存在方式?我觉得就是特性哎,反正我记忆的时候就放一起了,运动性,时空性,客观存在性的性质是运动性和时空性,干嘛不放一起呢。。。就辣么决定了

或者说物质的一个分类or范畴是运动和静止,真的,这两绝对是个范畴,我在后面背范畴的时候就想到了

范畴的关系就是区别和联系,or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些个框架,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顺序和位置关系,是否能转化,就这几个内容了

好的,重新梳理一下吧

首先,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形式or范畴or分类是运动和静止,根本属性这个词吧,反正我记得,运动这个范畴也是有特点的,时空性

范畴区别的框架,条件性、绝对性、永恒性

联系的框架,A在B中,B在A中就是一种,这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就是

范畴也是有方法论的,范畴是一对,方法论一般都是,只关注一个就会犯错误,要关注关系,这里的犯错误形而上学只关注静止我明白,只关注运动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哦, 想起来了,不能两次踏入一条河流,如果这样超级动态的研究的话,就没法模型了,太复杂了就无法研究了,形而上学的静止方式,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贡献巨大,大家都是从简单逻辑出发,加入更多要素和时间线、更多的变化内容的,比如学画画不是一上来就全部自然原色,也是简单抽象了七色吧?算了,这个不严谨我就自己理解就行了

看来这篇只能做理解了,编码下一篇再说吧

意识的特性,理解下,关于怎么介绍特点or特征or特性,这里搜集了一堆特性,来研究下特性介绍的框架

mkszy,科学性,革命性,

其中科学性是揭示了客观规律,为实践检验,不断发展

其中革命性是彻底的批判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

实践,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物质,客观实在性

意识,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

联系,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发展,曲折性,前进性

现象,个别的,具体的,多样的,

本质,一般的,共同的

客观规律,普遍的,客观的

对立统一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发展内因和外因,普遍性特殊性,不平衡性

量变,微小的,不显著的

质变,根本的,显著的

。。。。。列完我自己要晕乎了。。。。这能归类吗。。。。。

我想吐。。。。。休息一下

特点特性特征的分类,姑且试一试吧,反正也就是自己理解

回归到事物的特点上,表面特征,大小,轻重等,这些物理特征,哲学范畴里的,普遍的特殊的一对,主观的客观的一对,不过看起来用的是主动的客观的,自觉的被动的?一般的具体的,共同的个别的,。。。

感觉还是太乱了,想想也只能一个个用故事定桩编码来记忆了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起源

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物质是本原,意识起源于物质,物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吗?算了,先这么理解吧

这样,物质和意识这一对范畴算是理解了,再往后看看其他的

现在来讨论下作用这个框架

作用,能做什么用,还是属于认知的环节,不是方法论、决策环节

作用是A对B有什么用,应该是属于关系,来研究下,实践是存在的基础,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实践是产生的环节

那么发展动力,产生环节,存在基础,这个能找到框架,在介绍事物or现象的框架里面,就有产生,发展,定义,特点等等,产生需要基础、发展需要动力,比如mkszy产生基础又阶级基础,有理论基础,其发展的动力是实践

那么这个实践的作用其实在“社会”这个主题下介绍更合适,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本质,其产生过程中决定环境是劳动实践,其存在基础是物质生产实践,其发展动力是实践活动,其生活本质是实践,其历史是实践创造的。。。。

所以,假如说社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然后加这些解说,就很好明白了

特点是暗含在其介绍框架下的,这个事物出现后抽象类+种差or归纳抽象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特点抽取的过程,这也是符合逻辑的

好吧,路漫漫其修远,我休息下再继续啦~

关于封面图,网上找到一个打包的,80张呢^_^短期不缺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