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的措辞

 崆峒樵隐 2022-01-16
南山翠竹 发布于2021-12-21 15:40  

写诗作文,其措辞尤为重要。往往一字之差而大相庭径。意境本是狭隘自负的,改一字可能变得旷达而谦虚。趣味或许是粗俗的,易一字可能变得高雅。因此诗尚炼字,讲究推敲。文不厌改,力求升华。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后来成了他的女婿,也是清朝重臣。年轻时曾经写过一首诗,咏月,颇有见地,有独到之处,其中两句是: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说明他对现象观察很细致,注意到其独特之处。

林则徐提笔为他改了一个字:

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何况何必,立足点似天壤之别。其胸怀与趣味亦大不同。

宋朝有考生考完后,赋诗一首:

古木森森白玉堂,

长年来此试文章。

日斜奏罢《长杨赋》,

闲拂尘埃看画墙。

王安石觉得诗好,因此欣然为之修改了语序:

古木森森白玉堂,

长年来此试文章。

日斜奏赋《长杨》罢,

闲拂尘埃看画墙。

并解释说:诗家语,如此乃健。

在王安石看来,日斜奏赋《长杨》罢奏赋,增加了动作,赋予了形象,是诗词的修辞手法,是诗家语。而日斜奏罢长杨赋,平铺直叙、过于直露,不是诗家语,而是散文的修辞方法。

明朝才子张岱在《夜航船》中也记载了一个改诗的故事。萧楚读到张咏的诗句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当面直言字不妥,应改为字才恰当。

炼字、推敲,由此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