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战之后,前燕崛起│713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石虎在后赵折腾的时候,慕容鲜卑也没消停。

334年,慕容鲜卑的慕容皝稳固住国都大棘城的形势后,率领大军,开始讨伐自己的亲弟弟,占据辽东的慕容仁。

慕容仁也不甘示弱,派出军队抵挡。双方之间的战斗时断时续,互有胜负。

段氏鲜卑、宇文鲜卑派使者来慕容仁处,准备联合起来,对抗慕容皝。

没想到被慕容皝提前得知消息,派帐下都督张英率领百余精锐骑兵,暗中埋伏在双方使者的必经之路上,然后突然杀出,斩杀宇文鲜卑使者,活捉段氏鲜卑使者。

慕容仁得知消息,派兵追赶,张英早率军撤走,慕容仁的军队无功而返。

慕容皝巧妙的用兵,吓得各部鲜卑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慕容仁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所以,双方相持很长时间,慕容皝也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无奈之下,慕容皝率军暂时返回大棘城。

336年,慕容皝再次准备进攻慕容仁。

这次,慕容皝打算避开慕容仁的正面,不走陆路,而是从结冰的海面上通过,趁慕容仁不备,偷袭他的后路。

慕容皝亲自率军,从昌黎郡东面,进入结冰的渤海,踏冰而行三百多里,横穿而过,直达历林口。之后,慕容皝舍弃辎重,率领精锐,轻装前进,用最快的速度,直扑慕容仁的老巢,平郭。

慕容仁丝毫不觉,毫无防备。

直到慕容皝的大军距离平郭城只有七里了,慕容仁手下的侦查骑兵才发觉,急忙报告慕容仁。

但是,直到此时,慕容仁还是没意识到这是慕容皝的大军,以为还是像上次张英率领的小股部队偷袭侵扰一样。所以,慕容仁还在咬牙切齿的发狠,誓要将来犯的敌军斩尽杀绝。

等慕容仁率领大军,列阵而出,和慕容皝的大军展开阵势对峙之后才发现,坏了,这哪是什么小股部队,这是慕容皝亲自率领的大军啊。

慕容仁当时就有点慌了,他的手下更是被慕容皝如神兵天降般的诡异出现吓呆了。这么多的敌军,从哪来的?怎么突然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却毫无察觉?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慕容军见此情景,当即率领自己麾下士卒,干脆利落的阵前投降,归降慕容皝。

这个慕容军,也是慕容皝、慕容仁的弟弟,之前跟随广武将军高诩和其他几个兄弟,慕容幼、慕容稚、慕容汗等,受慕容皝命令,前来讨伐慕容仁,结果却被慕容仁打败,慕容幼、慕容稚、慕容军等人都被活捉,之后,也就都归降了慕容仁。

毕竟是自己的弟弟,慕容仁也没难为他们,各自予以重用。不成想,现在见慕容皝兵锋强大,慕容军又归降了慕容皝。

在慕容军眼里,反正都是自己的哥哥,归降谁不是归降啊,差不了多少。

慕容军一降,本来就士气低迷的慕容仁所部更加混乱。慕容皝见此,立刻发动进攻,指挥大军,全线出击。慕容仁所部,当即大乱,兵无战心。双方一场混战,慕容仁所部大败。

慕容仁眼见形势不妙,急忙率领残兵败将逃跑。不成想,手下这些人见慕容皝势大,于是都反叛了慕容仁,将慕容仁绑起来当见面礼,都投降了慕容皝。

慕容皝当然不可能放过慕容仁。即使是亲兄弟,在权力面前既然已经成了敌人,那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但毕竟是亲兄弟,慕容皝也很有意思,先当着慕容仁的面,将发动叛乱,把他抓起来投降自己的那几个慕容仁手下的将领,全部斩杀,让慕容仁出出胸中这口恶气,然后杀掉了慕容仁。

之后,慕容皝将慕容仁麾下那些受信任,被抓住却没投降的将领,也都斩杀。

慕容幼、慕容稚及部分慕容仁麾下将领,杀出两军阵后,向东逃奔高丽方向。其中,慕容幼走到半路,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返身而回,归降哥哥慕容皝。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弟弟,慕容皝并没有处罚他,将之收留。慕容稚不知去向。其余将领,大部分被慕容皝派遣的追兵追上斩杀,只有很少几个逃到高丽。

说起来,慕容仁麾下的这些将领也感觉冤啊。你们兄弟打得死去活来,我们是投降也死,不投降也死,逃跑也死,简直是一点活路也没有,我们应该怎么办啊?

趁慕容鲜卑内战激烈,实力大损的机会,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联合起来,共同进攻慕容鲜卑。段氏鲜卑单于段辽派遣自己的弟弟段兰率领数万大军进攻柳城,宇文鲜卑的单于宇文逸豆归则亲率大军,进攻安晋。

慕容皝闻报,亲自率领五万大军,杀奔柳城。

段兰被慕容皝吓住了,不敢交战,闻风而逃。

慕容皝随即转向,杀奔安晋。

宇文逸豆归是慕容皝的手下败将,更是不堪,率领军队,扔掉辎重物资,狼狈逃窜。慕容皝派麾下将军率领轻骑兵快马加鞭,衔尾追杀,将宇文部人马杀得大败,死伤惨重。

慕容皝断定,段氏鲜卑不战而逃,实力并没有多大损失,一定还会回来。于是,在柳城附近设下埋伏。果然,不久之后,段氏鲜卑再次派兵前来进犯,被慕容部伏兵杀得大败,损兵折将。

接下来,慕容皝派兵遣将,向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展开进攻,连连取胜。

慕容鲜卑通过几场大胜,重振声威。

接下来,为了更好的发展,慕容皝将部族中心迁徙到昌黎郡。

337年10月,慕容皝即燕王位,加封文武百官,正式建国,史称之为“前燕”。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