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获全胜的后赵王石祗,当即趁热打铁,派麾下将军刘显为主帅,率领七万大军,攻打邺城。 冉闵毕竟是冉闵,虽然刚刚经历惨败,但百战名将的余威还在,当即率领邺城所有兵马,出城与来犯之敌决战。 刘显并不是冉闵的敌手,邺城一带又是冉闵的主场,所以,双方一场大战,冉闵大败刘显的后赵大军,并尾随败军,一路追杀到平阳,斩杀后赵大军三万多人。 刘显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心胆俱丧。为了活命,刘显派人暗中联系冉闵,请求投降,并表示愿意杀掉后赵王石祗,以示诚意。 冉闵同意了,率领得胜之军凯旋返回邺城。 刘显还真的说到做到,率领败兵返回襄国城之后,趁石祗毫无防备,斩杀了后赵王石祗以及石虎的另一个儿子,后赵丞相,乐安王石炳,还有太宰赵庶等十多人,并将这些人的首级送到邺城。 冉闵当然非常高兴又轻松去掉了一个劲敌,加封刘显为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可是,这个刘显,也想趁着乱世,做做皇帝梦,于是在这年(351年)的七月,又率军来攻打冉闵,再一次被击败后,回到襄国城,登基称帝。 352年初,刘显率军攻打冉魏的常山。冉闵留下太子冉智守卫邺城,自己亲率八千精锐救援常山,并再次轻松大败刘显。刘显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回襄国城。这一次,冉闵不打算再放过刘显,率军随后紧追,一直追到襄国城下。 刘显手下大将军曹伏驹眼见刘显大势已去,打开城门,投降了冉闵,冉闵率军杀入襄国城。随后,冉闵斩杀刘显及刘显手下臣子一百多人,然后一把大火,烧掉了襄国城中的宫室,又将襄国城中大部分的百姓,迁移到邺城。 后赵汝阴王石琨眼见后赵彻底灭亡,自己独木难支,走投无路之下,带着自己的妻妾及财宝等,投降了东晋。 后赵和东晋交战数十年,双方可以说是仇深似海,东晋怎么可能放过石琨?倒霉的石琨,被东晋朝廷下令,斩杀于建康城的街头。 至此,石虎的所有儿子全部死亡,石虎一脉彻底绝嗣。 按史书记载,石虎一共有十三个儿子。按说是相当不少了,可是架不住不断被杀啊。 早在石虎准备篡夺后赵皇位的时候,他的一个儿子,梁王石挺,就在和忠于当时后赵皇帝的河东王石生的战斗之中战死。 之后,石虎自己又先后杀掉了两个儿子,也就是连续的两任太子,石邃和石宣。同时,在石宣活着的时候,为了争权,当时被立为太子的石宣杀掉了弟弟石韬。 石虎临死前,已经掌握大权的刘皇后和张豺矫诏杀掉了燕王石斌。 石虎死后,小儿子石世即位,不久,被篡位的哥哥石遵杀掉。随后,石遵又杀掉了起兵夺皇位的沛王石冲。不久之后,冉闵杀掉了石遵,立义阳王石鉴为皇帝。 石鉴怂恿乐平王石苞等人起兵,想杀掉冉闵,失败后,为了推卸责任,石鉴杀掉了石苞。不久之后,冉闵杀掉了石鉴。再之后,刘显叛乱自立,杀掉了石祗和乐安王石炳。最后,汝阴王石琨被东晋斩杀于建康城。 至此,石虎的十三个儿子死的干干净净,而且,没有一个属于正常死亡,都是不得好死。 至于石虎一共有多少孙子,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史书中点滴的记载可以分析出,石虎的这些儿子死亡的同时,他的孙子们,大部分也随之而亡。例如石虎在诛杀自己的两个儿子时,都是连孙子一起杀掉了,冉闵在杀掉当时的皇帝石鉴的时候,同时杀掉了石虎二十八个孙子。其他的杀戮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着灭门之祸,所以,石虎的孙子辈,估计也剩不下几个。 石虎以残暴嗜杀著称于历史,他的子孙大多也继承了他残暴的性情,杀人如麻,得此结局,也算是天道循环吧。 后赵彻底灭亡的同时,中原地区更加混乱,各方势力混战不休。 燕王慕容儁派自己的弟弟慕容恪率军进攻中山,派自己的叔叔慕容评率军进攻鲁口。 冉魏中山太守侯龛见敌军势大,闭门不战,拼死防守。 慕容恪见冉魏军防卫森严,侯龛也是将才,于是暂时放弃攻打中山,转而率领大军包围常山。常山守将,冉魏赵郡太守李邽见敌不过前燕的人马,率领全郡人马投降,将赵郡拱手献予前燕。 慕容恪安抚好李邽之后,率领自己原来的军队加上赵郡的军队,再次返身杀回中山。 侯龛见此,也无奈投降。 慕容恪军纪森严,占据中山后,秋毫无犯。 慕容评率军杀奔鲁口,到达南安的时候,鲁口守将王午派麾下将领郑生率军抵挡,被慕容评杀败,郑生被斩。 前燕大军兵锋指处,冉魏守将纷纷投降。 远离北方,相对处于中原南部,更加靠近东晋一些的地方守将,不管是原来归属于后赵的,还是归属于冉魏的,眼见后赵彻底灭亡,冉魏也逐渐走向穷途,纷纷投降了东晋,例如冉魏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牧张遇,纷纷献出自己镇守的城池,向东晋投降。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也挟持了洛州刺史郑系,投降东晋。连那位后赵的柱石之臣姚弋仲,在后赵灭亡之后,无奈之下,也投降了东晋。 不过,不久之后,没等姚弋仲率军真正投降东晋,就病死了。 姚弋仲死后,他的长子姚襄接任。但是姚襄并不想真的投降东晋,于是秘不发丧,率军向南,向前秦所占据的一些城池发动进攻,打算以此为落脚点。 此时的前秦天王苻健,已经正式登基称帝。 姚襄和前秦的兵马几番交战,连连败北,无奈之下,只得送去人质,正式投降了东晋。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