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凉和西秦二虎相争,南凉趁机独立│780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392年,乞伏乾归率先派遣麾下南羌首领彭奚念,率军突袭并占据湟水河边,吕光控制的军事要地白土津。

吕光立刻着手反击。但是吕光并没有急于反攻白土津,而是派遣麾下南中郎将吕方,及自己的弟弟右将军吕宝等将领,率领大军攻击西秦都城金城。

可惜,乞伏乾归的西秦军也是颇为骁勇,后凉军先取得小胜,西秦军败退,吕宝率军随后追击,被乞伏乾归率军反杀,后凉军惨败,死亡一万多人,吕宝也死于两军阵中。后凉军余部败退撤军。

吕光又派自己的庶长子吕纂为主将,率军五千进攻彭奚念,打算夺回白土津。

双方在盘夷一场大战,后凉军再次惨败,吕篡也狼狈退回。

大怒的吕光亲自率军展开反攻,屯军于左难城。

彭奚念见吕光亲至,紧张不已,分派大军,牢牢守护好白土津渡口。

吕光的指挥才能,远超他的弟弟和儿子等人。分析了敌我态势后,吕光并没有派大军从正面猛攻,而是派一只军队悄悄转移到湟水上游,并乘敌不备,连夜渡过湟水,然后从彭奚念军的后方展开进攻。同时,吕光也率领大军展开进攻。

突然陷入两面夹攻,彭奚念所部士卒顿时乱了阵脚,随即大败。彭奚念率领败军退往枹(fú)罕。

吕光大军渡过湟水,追击至枹罕,并在此击败彭奚念军。彭奚念所部彻底溃散,彭奚念单人独骑逃奔甘松。后凉军占据枹罕。

因为之前的战斗中后凉军损失也不小,所以,吕光也是见好就收,小胜之后,收兵返回。

395年秋,吕光再次亲率大军十万,进攻西秦。

此时西秦的都城,已经被乞伏乾归迁到西城。

这个时间的西秦,刚刚消灭了前秦的苻崇和陇西王杨定,彻底占据陇西、巴西等地之后不久,正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的时候,完全有能力和后凉军正面抗衡,但是此时的乞伏乾归,正在放眼天下,图谋非常大,所以不愿和吕光硬碰硬而大量消耗自己的实力,因而,在麾下谋士建议下,放下面子,主动向吕光称藩,并遣子为质。

吕光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轻松消灭乞伏乾归,接受了乞伏乾归的归顺,率军返回。

396年,西秦发生内乱,乞伏乾归的堂弟,凉州牧乞伏轲弹叛投吕光。

吕光趁机调动大军,于397年初,攻伐西秦。

吕光率主力大军屯驻长最城,之后派庶长子吕篡率三万大军进攻西秦的金城。

乞伏乾归虽然已经迁都,但金城仍然是西秦的军事要地,所以,乞伏乾归亲自率两万大军前来救援。

吕光一面派麾下大将王宝、徐炅率领五千军马,拦截、阻滞乞伏乾归的大军,一面又派出两只大军,一支由将军梁恭、金石生领兵一万,兵出阳武下峡,联合当地一支鲜卑族首领,秦州刺史没奕于,共同出兵攻略西秦东部;另一支则由吕光的弟弟吕延为主帅,率领屯驻在枹罕的大军,攻击西秦的临洮、武始、河关等处。

刹那间,西秦境内烽烟四起,处处遭到后凉大军的进攻。

乞伏乾归的援军遭到阻截,没能及时救援金城,金城被吕篡率军占据。同时,吕延也相继攻克临洮、武始、河关等处。

形势对西秦非常不利。

危急时刻,乞伏乾归也是拼出性命,展开反击。

乞伏乾归颇有战略眼光,他看出吕光此次用兵的最大破绽,就是后凉军虽然全面进攻,看似环环相扣,但是只要击败其中最精锐的吕延所部,吕光编织的这张大网就会立刻崩散,其他各部必然退军,吕光的这次进攻也就被彻底瓦解。

于是,乞伏乾归针对吕延所部,开始安排。他先是示敌以弱,假做自己所部不战自乱,败军准备逃奔成纪的样子,引诱吕延追击。吕延果然上当,率军随后苦追,结果一头撞进了西秦军的埋伏圈。

双方一场大战,吕延所部后凉军惨败,吕延战死,残部败退回枹罕。

吕延军惨败,吕光部署的灭亡西秦的大网被破,无奈之下,吕光也只得退兵回姑臧。

就在此时,在吕光立国之初,曾经和前凉余孽张大豫一起进攻吕光的秃发鲜卑的首领秃发乌孤,在后凉下辖的广武郡,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割据自立。史书中称这股势力为“南凉”。

秃发鲜卑在和张大豫联合对抗吕光,却被吕光击败后,张大豫被彻底消灭,但因为秃发鲜卑的势力在河西一带根深蒂固,所以,吕光并没有对秃发鲜卑穷追猛打,反而不断拉拢。

吕光建国之后,为了收服这支力量,394年,特意派使者前往秃发鲜卑。

此时,秃发鲜卑原来的首领秃发思复鞬已经去世,由他的儿子秃发乌孤继任。

吕光加封秃发乌孤为假节、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统领、广武县侯。

秃发乌孤对吕光颇为恨怨,并不甘心屈身于吕光麾下,但是因为实力不如人,为了生存,也只得接受了吕光的加封,名义上归附了吕光。

之后,秃发乌孤努力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396年,见秃发鲜卑实力越发强大,吕光再次派使者加封秃发乌孤为征南大将军、凉州牧、左贤王。可惜,感觉自己羽翼已丰,已经不再惧怕后凉的秃发乌孤,拒绝了吕光加封的官职,并在397年初,趁后凉和西秦大战,无暇他顾的机会,自立为王。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