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特别篇19 ——心灵之河 3、 “唯一的迷途者”的小世界 (c) 圣·秘径秘境:果然,(⊙﹏⊙),是很复杂的感觉。 因为根据你们的民俗传统, 我:——是非常不合适的,我知道ψ(._. )>。 中国人节日喜庆都是用大红、朱红之类的颜色。 而即使当下人们对这个要求已经不那么绝对了,但一般也应该用暖色系。 所以,如果不是这一次的这种情况的话,我是绝不会选视频里的色调的,因为那实在不是中国人的节庆色。 圣·秘径秘境:我也这么看。 事实上,我都看不出这跟“年”有什么关系? 我: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无关,因为这个主要是为表达我对神话传说分类的一个感受。 圣·秘径秘境:听起来果然是没什么关系。 但是,为什么要放在这一天呢?今天不是谈你们的农历小年吗? 我:对,但这个小年正好是有神话,或者是有跟“神”的想象有关的民俗传说的。 圣·秘径秘境:是吧? 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要再问你一句,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你个人有过什么糟糕经历吗? 我:没有,或者至少我没有这种记忆。 圣·秘径秘境:确定吗? 我:确定。 因为“小年”这个日子尽管没有到正式的春节,或者说各家都还要更加积极地为春节的大排筵宴做准备,所谓工作量可能依旧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个为高兴而准备的准备,所以就好像腊八那样,人们的心情总体都是好的。 而如果再和腊八相比,多数人家的年货还是会备的基本到位,而那种好吃的满屋的殷实感,怎么说呢,应该也会令人愉悦吧? 圣·秘径秘境:你肯定是这样的(●ˇ∀ˇ●)。 我:是的,我是这样,Ψ( ̄∀ ̄)Ψ。 但就算不怎么爱吃的人,假如腊八是高兴的,那“小年”没特殊情况也不会不高兴,或者说还可能更高兴,因为毕竟小年离春节还有一周时间。 圣·秘径秘境:你的意思是指有些人的那种——更喜欢那种好事来临,而不是到来——的心理吗? 我:这种心理也很普遍,对吗(。^▽^),亲爱的圣·秘径秘境? 因为我都能记得自己在还是孩子,但又不是很小的时候,发现自己对年的感受的一种变化,好像突然就不再对过年时的放鞭炮、穿新衣最激动,反而会在真正的春节到来之时感到某些怅然——“哎呀,马上又得写作业啦~~>_<~~” 圣·秘径秘境:——ヾ(≧▽≦*)o 是啊,假如节后的作业让你更痛苦,那肯定是这样的。 我:是啊,而如同我曾为节后的作业痛苦那样,为节后上班痛苦的人,也肯定有,对吧? 总之吧,我认为喜欢年前筹备的人也不会少。 那么腊月二十三的这个时间点呢,假如以登山比喻春节的到来,就正好处在上山上到一大半的状态下,是既有希望感,同时一回头还能看到一定的攀登成果了? 嘿嘿,我想你知道我的意思Ψ( ̄∀ ̄)Ψ 圣·秘径秘境:(●ˇ∀ˇ●),我明白你的意思,所以那个时候多数人的心情大都还是好的,而如果成年人心情大好,那对小孩儿肯定也是利好,总之腊月二十三是一个不说欢乐也会是不错的日子,没特殊情况是很难有糟糕的。 我:对、对(。^▽^),就是这个意思,尽管我们家算是不过“小年”的,因为麻糖总是提前买嘛,家里又没亲戚走,父母单位那时也不会放假,所以似乎都是随随便便地过去了,但无论怎么不重视吧,总体也会比平时更舒服些。 因此上面的视频,真的仅仅是基于——神话、民俗、传说——这个角度中的某个角度的我的某一种感受而已。 圣·秘径秘境:哎呀,这话听起来,真是也很有“迷宫之路”的感觉啊。 我:噢,实际并不是,ψ(._. )>,虽然真讲清楚也要费点儿口舌。 但,呃——也许我应该给你先讲下这个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传说。 圣·秘径秘境: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o(* ̄▽ ̄*)ブ 我:呃,这个传说是这样的。 据说,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给玉皇大帝汇报它所在人家的情况的日子。 而这件事让大家都很害怕,因为灶王爷在各人家都已经潜藏了一年了,所以各家有什么丑事儿那是知道的“底儿掉”,一清二楚,因此只要肯说,就肯定很有的说! 结果人们自然就十分害怕发愁——这可怎么办呢? 好在,根据传说的简洁度,我认为这些上古的人们应该并没有被这个问题困扰太久,因为解决方案迅速就出现了,即——不知道是“有谁,还是所有人”——最后都认为做些黏黏的糖给灶王爷吃,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为据说只要灶王爷一吃,然后——嘴,也不知是牙——就会被粘住 圣·秘径秘境:——ヾ(≧▽≦*)o 我:而嘴或牙被粘住之后再上天,自然就不能说人们的坏话了,对吧╮(╯_╰)╭? 圣·秘径秘境:果然是非常interesting的传说,(●ˇ∀ˇ●),非常interesting,不过那个糖有那么黏吗? 我:麦芽糖也许在制作的某段过程可能真就那么黏吧? 我好像不知什么时候看某个纪录片的时候似乎看过一次制作过程,不过已经记不清了,不能确定(^-^)> 但如果以成品,我吃过的对应的麻糖,那是肯定没有的。 甚至我认为比一般的奶糖还不粘,因为麻糖口感最独特的部分反而是“酥”,是“酥酥”的嚼完,然后有一点黏的就吃下去了。 我记得,当然这个也是记不住了,没准是错觉,就是好像这么问过——“这糖也黏不住嘴和牙啊?” 圣·秘径秘境:——(≧▽≦) 我:但不管我是不是真的这么问过,可这么追问的小孩儿应该并不少,证据是这个传说的最后部分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即——这个糖不是为了粘住嘴和牙,而是当灶王爷吃了人们供给他的糖之后,嘴里就只能说出如这糖一样的“甜甜的”话了。 而这一下,当然前面的疑问就顿消了╮(╯-╰)╭?! 圣·秘径秘境:是吧ヾ(≧▽≦*)o,但 我:——假如还有小孩儿进一步追问,比如为什么“甜甜的话”就没问题了? 这个传说也会给出直接的解释,这里的“甜”,是指“正面的好话”,所谓“上天言好事”,只给玉皇大帝说各家的好人好事 圣·秘径秘境: ——(/≧▽≦)/! 果然是个有意思的传说,只是如果较真的话,也确实容易引发质疑。 因为即使以无神论的角度,也可以挑出很多道德Bug,比如不诚实,贿赂,是吧? 所以,开头的视频图片的设计,是这个原因吗? 我:也是也不是。 我的意思是,确实有我认为的bug的因素,不过并不是全部。 而至于你说的那种以无神论角度的道德原因? 我不得不承认,没有,(lll¬ω¬),还好像一点都没有?! 圣·秘径秘境:为什么呢(●ˇ∀ˇ●)? 难道你的父母没有从小都教育你要诚实吗? 我:噢,当然不是,用他们的话说——最讨厌的就是小孩儿撒谎! 事实也是这样,对撒谎是很严惩的,尽管结果未必如他们所愿,没准儿还走向相反 圣·秘径秘境:——ヾ(≧▽≦*)o! 我:真就是这样啊,如果“诚实”换来的只是灾难和不幸,那人自然就会放弃诚实,对吧╮(╯-╰)╭? 不过,这些都跟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传说没有关系,我觉得我对祭灶传说的接受属于那种所谓“朴素的直觉”。 圣·秘径秘境:嗯~? 我:怎么说呢? 因为年是年年过嘛,所以一个人可能很小的时候就会开始琢磨这些。 而祭灶的传说,又恰恰是最符合一个儿童的直接、间接的社会认知和经验。 因为对一个小孩儿而言,发现自己闯了祸或犯了错,然后非常害怕父母或老师知道,但偏偏还有他人在场的情况是最多的。 而接下来选择向——能给父母或老师告发自己——的人,通过央求和许诺一些小好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更简直是人类无师自通的天赋,对吧? 圣·秘径秘境:——(/≧▽≦),呵,也确实, 所以你的意思是,尽管父母有父母的教育内容,但这个民俗传说却应和了实际的真实感受? 我:对啊。 另外,现实也是父母的教育只是一方面,因为没有父母能遮挡整个社会,所以也就怎么也挡不住——那种教育内容和实际感受相符合——的情况带给人感觉上的顺,和由此会自然地接受这种感觉的结果。 圣·秘径秘境:嗯~ o(* ̄▽ ̄*)o,也是。 我:而人一旦接受了某种存在,一般没事也不会去想,对吧? 圣·秘径秘境:你的意思是——你后来并没怎么想过这个祭灶的传说? 我:不是没怎么,而是就没想过,即使有人提出其中的道德bug,我由此咂摸的结果也是接受。 圣·秘径秘境:为什么? 因为成年人应该明白贿赂这种解决问题方法,就算一时有效,贻害也只会更大,对吧? 我:对。 但这个祭灶的传说,在我以生活,或无神论的思想基础去思考时,这些瑕疵就不觉得有什么。 因为你也知道,我这个曾经的无神论者,那种“无神”的内涵,可能还和很多无神论者们都不太一样 圣·秘径秘境:——等等,无神的内涵还和很多无神论者们不太一样? 你的意思是,无神论者们,中间也有很多差别吗? 我:噢,我认为绝不会比宗教的教派少! 只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在生活里,说起信神,人们似乎都知道能分出多少多少种;而说起无神?就仿佛变成了一锅粥,人人都是一样似的? 但实际,哈,我可以说其中差别大的,简直都是完全相反?! 圣·秘径秘境:完全相反? 我:对,因为有些人虽然自称无神论,但叫我说称为“有鬼论”派更合适 圣·秘径秘境:——(●ˇ∀ˇ●)。 我:真的,我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些同学一说也都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他们信他们老家的什么土地庙,阎王庙、娘娘庙、祠堂里的狐仙等等五花八门的并非现实物质存在的存在。 而且信的也是很真的。 圣·秘径秘境:是吗? 我:当然。 我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同学一起去看另外一个因病休学回家的同学。 当然顺便也是玩吧,因为那个同学的家,在一个有一定风景的靠山的地方。 而那个时候,那个同学的身体已经算康复了,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她也正要去山里的什么地方还愿,然后就带着我们一起去了。 接下来我们又好像转了转车才到了那个能还愿的地方,也就是说,不能随便找个地方还。 圣·秘径秘境:是分得很清楚的? 我:对,那是不能上错地方的。 另外仪式也是不能错的,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其中每样东西要放多久下一步才能怎么怎么,那好像也是都有规定的。 而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我发现这个还愿的流程比想象的长,又觉得有点晒和灰尘,就拐进了一个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空庙里,准备躲躲荫凉。 结果没过一会儿,我那个同学就走了进来,跟我说了几句话,然后又劝我出去。 但我因为怕晒嘛,还有些嫌灰尘,所以坚决不肯出去,反而劝她说:“你去烧你的香吧,我没事儿,我就在这儿等着你们” 圣·秘径秘境:——(●ˇ∀ˇ●),你完全不理解这背后的原因? 我:完全不理解,因为曾经的我是那种比较“纯粹”或者“空荡”的无神论者。 因此,在这件事过去了好一阵子之后,而我这个同学终于告诉我,她之所以劝我出去,是害怕我被庙里的什么神秘可怕东西给沾上的缘故之后,当时都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天呐,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会信这个? 圣·秘径秘境: (●ˇ∀ˇ●),然后呢? 我:然后当然就是各自发表各自的见解吧,而结果当然还是谁也没说服谁。 因为我的证据仅仅是——你看我就是在那里呆着,不是什么事都没有? 但她的证据却是她们那一带几辈子流传下来的传说; 并且她还可以说,做为同样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之所以会独独敬畏信奉她居住的那一片山里人都敬畏的什么,是因为可以拿得出她从小到大积攒下来的一大串证据的。 圣·秘径秘境:噢( ̄▽ ̄)” 我:此外人家还有旁证。 因为最后她是这样反问我——“你没有发现只有你一个人进那个庙里去荫凉吗?为什么别人都不进呢?难道别人不都说嫌晒和有灰吗?” 圣·秘径秘境:噢,这么说,那个地方的“可怕”,是你当时也在场的其他同学们也都知道的? 我:是啊, 但我却是到了那个时候才意识到的(lll¬ω¬)! 不过,这里的“知道”,其实并非真的知道,而是相类的“相信”延申,比如她们老家的什么传说。 然后,这一处虽然不知道,但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信”——的心理之下,就——╮(╯_╰)╭! 圣·秘径秘境:噢。 我:但如果你问这些人,信什么宗教或信什么神?基本都会说:不,不信。 而且这也是真的。 圣·秘径秘境:嗯~ o(* ̄▽ ̄*)o,我明白了。 所以你算是真的比较“纯粹”的哪一类吗? 既没有宗教信仰,也不信你们传统传说里的阴曹地府、神仙鬼怪之类? 我:是的! 或者比你说的还“空荡”,我还不信什么八字、黄历;带什么东西能“辟邪”;家具怎么摆才算合“风水”,等等吧,反正一切民间的神怪智慧,NO,我都不信。 圣·秘径秘境:果然是比较纯粹或“空荡”( ̄▽ ̄)d ,但一直都是这样吗? 我:几乎都是,如果精准一些讲的话。 因为我觉得我不能说完全没有过一度的好奇,或者说所谓的“信”那么一下。 但这种“信”,我认为和真的相信的“信”还是不一样的,我的意思是 圣·秘径秘境:——就好像你在墨西哥的玛雅金字塔上,突然看到人家做瑜伽灵修,然后忍不住跟着学似的,对吗? 我:对、对,(。^▽^),是这个意思。 就看到人家做,做的人又是真的虔诚相信的样子,就忍不住想去知道、想去了解、模仿的意思。 所以什么手相啊、算命啊,也不是没有听过,算过,和下意识地希望其中的好听话部分能是真的过。 但那时间都很短,绝对没有“迷”进去过,或者说我迅速更加反感所谓的“怪、力、乱、神”ヾ(≧▽≦*)o? 圣·秘径秘境:而且一直延续,(●ˇ∀ˇ●),否则你那篇至今还没写完的《完美犯罪者》,反派的身份就不会设定成“风水大师”了,对吧? 我:是,所以我在成为有神论者之前,算得上极其坚定的“空荡型”无神论者。 圣·秘径秘境:我知道,但这些,和你对这个祭灶传说的接受有什么关系吗? 我:有一点吧,因为当一个人的意识里的“神”,既不存在,甚至还代表着特别糟糕的象征时,我的意思是,我从小听到的关于“神”的形容,总是——不存在的!用来骗人的!是精神鸦片 圣·秘径秘境:——( ̄▽ ̄)”,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自动就会觉得不能在这里运用一般的道德准则。 我:对、对,(。^▽^),是这个意思。 另外这个传说构建的语境,对于我,也很难拿那些道德bug去套传说中的“人们”。 圣·秘径秘境:为什么? 我:因为这里面的神是灶王爷,所以我就会本能地以厨房为基础的琢磨。 而中国的厨房,或者家庭里的中式厨房,那里面很难联想到什么坏事,所谓的“龌龊”,哪怕实际十分肮脏油腻 圣·秘径秘境:——ヾ(≧▽≦*)o! 我:不要笑,这真的很有关系。 因为即使当下,中国普通家庭的厨房也是比较小,封闭式,里面总是透着只有劳动人民在此做最朴素的劳动的朴实劲儿 圣·秘径秘境:——(/≧▽≦)! 我:而过去和古代就更不用说了,脏乱破差+油腻,真是只有最低下、或最不怕受罪的人,才可能在里面呆。 所以,怎么说呢,只要随便一想那个环境,我马上就失去了谴责劲儿。 圣·秘径秘境:嗯~ o(* ̄▽ ̄*)o,听着还怪高尚厚道呢?! 我:噢,不,这高尚厚道的基石,当然还是自己(lll¬ω¬)! 因为传说里还有——“家家都害怕”——这一句。 你想,我肯定属于“家家”中的某一家,对不对? 哎呀,竟然可能事涉自己? 马上潜意识里就会“十分设身处地”这么想:厨房做做饭能有多大的坏事啊? 然后却还让人害怕? 哼o(一︿一+)o ,那肯定是严苛 圣·秘径秘境:——(●ˇ∀ˇ●) 还真是有一整套的自己的道理呢! 我:对啊。 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单纯以道德角度琢磨,我都不觉得这个节有什么。 圣·秘径秘境:嗯~O(∩_∩)O 我:但如果说没有过否定,倒也是假话,事实上,因为我的写作,是让我一度对很多传统的内容产生了堪称极度偏激的反感 圣·秘径秘境:——╮(╯-╰)╭! 我:但,我相信的“神”,现在已经让我明白自己曾经认知的错误。 所以,开初视频的设计,是有其他基础的。 至于这个祭灶,我当然也按传统风格做了。 圣·秘径秘境:是吗O(∩_∩)O? 我: 圣·秘径秘境:嗯~是, o(* ̄▽ ̄*)ブ。 也因此,你的意思是,你是把这个祭灶分成了两部分来说了? 我:对啊,一部分就是纯粹传统的过年的态度。 另一部分当然就是我自己了,你知道我现在是有神论者啊。 而祭灶算是中国传统民间表达“神”的感受的节,所以我当然也想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啊。 圣·秘径秘境:噢,那这个看法,我认为你并没解释明白。 我:是,但我打算下一次再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因为 圣·秘径秘境:——这一次已经说不少了,想稍微解释的清楚一点,没准至少又得这么多,对吧(●ˇ∀ˇ●)? 我:是啊,(^-^)>。 而且根据传统,腊月二十三和大年初一之间,也正是打扫和筹备的日子,继续这个话题写也是很“照”的。 圣·秘径秘境:那就下一次再聊了ヽ(^-^)( ̄▽ ̄〃)ゝ 然后 我:——最后我还想放一个我特意编的,融进了既有我相信的“神”的一部分特征,也和传统年对应的小视频。 当然,还有几句我写给我的神的话。 圣·秘径秘境:(^-^)( ̄︶ ̄* )ゞ 我: 鱼 ——致我的神 范青 我,仿佛一条小鱼, 每天在你无垠的怀抱里,游来游去, 我不知前方, 也曾陷入在孤独的黑暗里, 但我并不担心, 也不再会害怕, 因为你那博大而又永不消逝的爱, 已经让我安心, 也让我相信, 我永远都能找到你的指引, 也永远,都会走在美好的路上…… |
|
来自: 新用户8375uDf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