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语言,就是孩子心中的“预言”,要注意

 修善无上 2022-01-16

语言是有能量的,好的语言可以温暖人心,自利利他,而恶意的语言则极具杀伤力,在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久久不能退去。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如此,父母会不会说话,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教养和素质。

因为孩子相对于成人来说,他们的内心是十分单纯的,他们并不会经过自己十分缜密的思考去消化和转换它,而只会默默的接受或者出于本能的抗拒。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暗示效应,即是说人们会有意无意中接受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哪怕自己的内心是抗拒的,但是那种暗示作用也并不会消失。

而一旦接受了大量重复信息的刺激,他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思想观念和态度,变得默认的接受和顺从了。

换句话来说,如果家长反复不断地给孩子灌输错误的,或者是负面的思想内容,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最后也就决定了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

比如家长经常对孩子说负面的语言,如你画的是啥啊,真丑!这样的话说多了,孩子就会变得不自信,认为自己画得真不好。渐渐地打消内心的创意,不敢去创新。

又如父母经常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优秀孩子对比,孩子也会慢慢变得自卑,认为自己真的干什么都“不行”,其各方面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差,真如家长所言。

所以,想要养育出优秀的孩子,我们就需要给他更多的鼓励和赞扬,调动起他内在的源动力和自主性,而不是凡事都被动的接受,渐渐的沦为了父母的“傀儡”。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他的思想也会渐渐地独立。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更多的应该是陪伴,关怀,以及正面的引导,而不是一切包办,代替,指责和打压。

你是不断地给予孩子能量,还是要不断地从孩子身上吸取能量,这完全由我们父母来决定。

还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鼓励和赞美也不是一味的凡事都说好。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否则就变成了娇惯,宠溺,这同样只能伤害孩子,养出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巨婴。

孩子应该独立承担的事情就要放手让他们去做,就算错了,也要让他学会从挫折中提升勇气,敢于担当,不轻言放弃。因为就算你照顾得再好,长大后他一样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曲折,我们不可能陪伴和照顾孩子一生,他们注定要自己学会成长,去独立面对。

教育不仅是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成长,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智慧,一起加油!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完善自我,即是修行欢迎随喜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