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出现之前,是否存在数学? 如果不存在,那么人类是怎么发现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东西的呢? 所以,数学只可能是发明。 只不过,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解,那就是发明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例如原来没有iphone,苹果说要有iphone,于是就有了iphone,于是我们可以说,苹果发明了iphone。 可数学是谁发明的呢?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明的呢?如果没有时间、地点、人物,怎么能说他是被发明的呢? 当然了,就算说“发现”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这是绝大多数人认知中存在的误区,他们很“着急”,总是一副“我现在就要,马上给我”的架势。可这个宇宙的规律,偏偏就是“不着急”,他喜欢一点一点的演化。下一代继承上一代,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发生微小的突变,当然也可能是有指向性的持续突变,那就叫成了漂变。然后经过环境的筛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大到宇宙、天体、地球,小到人类、动物、细菌无不如此,他们就是这样不紧不慢的演化着,百亿年后,有了今天的样子。 自然语言、数学、科学也不例外。语言是人类最早演化出来用以抽象客观世界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也是人类生物结构演化的结果。只不过,语言之伟大,甚至使得我们难以区分是人类创造了语言,还是语言造就了人类,于是形成了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个人认为,我们并没有必要去纠结这个问题,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边界来区分人与非人,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边界来区分语言与嚎叫。如果非要纠结,最终还是概念定义的问题,成了语言游戏。 而数学的界定则要简单一些,他必然产生于语言之后,是脱胎于自然语言的一种精确语言。人类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对某些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抽象,例如点、线、面等等,于是这些概念有了精确定义。同时,人类又把语言中符合直观的、显而易见的假设进行精简,直到减无可减,便形成了数学的公理和公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人类通过对语言的进一步挖掘,总结出了形式逻辑系统,并且学会了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复杂演绎。概念,公理公设,形式逻辑系统,演绎法,这就是数学的全部,当然我虽然分开表述,但在数学演化过程中,他们一定是混在一起,共同逐渐迭代的。而所有这些则全部来自于自然语言,同时其抽象程度又高于自然语言。 最后是科学,就其方法而言,其实就是通过想象力给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数学语言进行演绎,以至于得出可以证伪的结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最终证实了,那么我们接受他,证伪了,我们放弃他。所以,科学的任何结论,也都是人类的发明,而不是发现。 最后,可能涉及到一些人的情感问题,难道我们可以如此狂妄的宣称是人类发明了这么精巧复杂的东西吗? 这可不是狂妄,相反的,说“发现”才是真正的狂妄。发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被发现的东西是真理,对不对?我们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但万有引力定理是真理吗?并不是,他只是人类将客观规律进行了高度抽象之后的模型。这个模型既不足够精细,也不足够普适,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明显优于早先的模型,可以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而当有了相对论模型之后,原本万有引力模型不适用的范围也被纳入进可预测的行列,所以相对论模型是一个更精细、更普适的模型。将来一定还会有更优的模型出现,但是短期内,我们还看不到那个完美模型的影子,离真理恐怕就更远了。 从实用角度出发,发明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了想象力的重要地位,于是我们才能去求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要比发现强的多,至少我们永远都不需要怀疑是否存在一个可以被发现的东西,抑或是我们是否有“资格”去发现什么东西。 于是,虚无主义,上帝佛祖,牛鬼蛇神,都可以闭嘴了。 如果您认同文章观点,请点击下方“在看”并转发,与更多的人分享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