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聪明的人,是“安静”的人

 布衣粗食68 2022-01-16

01

看过一个笑话:有一个胆子很小的人,他惧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足迹。

为了摆脱影子和足迹,他跳起来走路,拼命奔跑。可是,他越折腾,足迹越多,影子也始终不离不弃。旁边的人,哄堂大笑。

庄子说:“不如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站在阴凉处休息,影子不见了,足迹也消失了,以逸待劳。真正聪明的人,遇到困惑,不会急着折腾自己,而是安静下来,靠智慧去反败为胜。

世间万物,看似变化莫测,只要你掌握了规律,皆能为己所用,轻轻发力,便是“四两拨千斤”。混迹社会,一动不如一静。

02

看过一个哲理故事:唐朝时期,五台山隐峰禅师动身去南岳。

马祖道一禅师问他,这是要干嘛?

隐峰说,向石头希迁禅师求教。

马祖道一说,石头很滑,要注意安全。

隐峰说,怕啥,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

人生的大道理,其实是掩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只要懂得察言观色,善于随机应变,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隐峰见到石头希迁后,转了一圈,然后震动禅杖。

石头希迁大声说道,苍天。

过了一段时间,隐峰再一次去拜访石头希迁。

两人一见面,石头希迁就说,嘘嘘。

隐峰茫然不知所措。这是什么意思呢?还未开口请教,就被对方“嘘”住了,只能无功而返。

古人说:“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死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人生的道理,是充满玄机的,要在“不可说”的地方苦下功夫,才能领会。

人生在世,要抱着一颗平常心,多去承受,无需唠叨和抱怨。

身居闹市,如何不争不宠过一生?我们需要的不是琳琅满目的物质,而是排除一切的杂音,调整到静音状态。

风声雨声、汽笛声、吵闹声,声声入耳,却只从左耳进,右耳出——嘘嘘,别说话,从杂音无数的地方,也能听到心跳的声音。

大隐隐于市,不就是这个道理么?

03

做人,越安静,越贵气。

有道是,物以稀为贵。

在闹市里,大家都在匆匆忙忙赶路,也有很多人在忙生意,更多的人在低头看手机,反反复复听一首歌或者看一段视频。

夜里,华灯初上,老太太们出门跳广场舞,有节奏的音乐声,在几百米以外的地方,都可以听到。

汽笛声,催促前面的车,快点跑。大家都很忙,真的不要浪费时间。

花草树木众多的公园里,看不到安静祥和的气氛,草坪别游乐场取代了,毕竟,一片草地没有价值,摆几台游戏机、放几台摇摇车,草地也就值钱了。

俗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如果有一个人,在闹市里,也能安静看书,或者轻手轻脚走路,或者站在一隅,他就会很特别。这是鹤立鸡群的高贵。

其实,人是有“气场”的,足够胜过所有的嘈杂声。在人际交往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人——没有开口说话,就已经很威严了;还没有提出意见,别人就已经接纳了。

气场,不是用一两句话可以形容的,但是可以感受到。

比方说,一个人身上的怒气、怨气、倒霉气、哀伤气,看皱起来的眉头,黑沉沉的脸,就知道了;人身上的正能量、阳光朝气、内心的祥和气,看灿烂的笑脸,善意的动作,就知道了。

有大智慧的人,更善于用气场来控制局面,展现自己,不得不令人佩服。

04

做人,越安静,越自由。

人啊,忙来忙去,不就是为了那几两碎银吗?

能够摆脱“几两碎银”的人,才真正获得了自由,人生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展示了天性。

古有陶渊明“挂印辞官”,放弃高官厚禄,回家种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知道让多少人向往。

后来,无数的人,都在寻找桃花源,却始终不得,落下遗憾。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当你悟透了人性,放弃了庸俗的金钱和物质,诗和远方就赫然在眼前了。

人心的不安,不是因为生活太苦,更不是因为社会不太好,而是欲望太多。明知“贪欲是灾祸”,仍旧心向往之。

有一回,庄子在河边钓鱼,楚王派人请他参与政事,并给他一个官职。

庄子摆摆手,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国王用布包起来,供奉在朝廷里。到底是被人供奉的神龟好,还是在泥地上爬行的乌龟好?

使者说,当然是爬行的乌龟好。

庄子头也不回地说,我就是那只爬行的乌龟。

在大自然里活着,虽然卑微,但是自由自在,有什么不好呢?这不就是人人向往的生活啊。

一念放下,万般自然你执着什么,就会失去什么,烦恼就会应运而生;放下吧,心安了,你就自由了。

05

《大学》里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不管身处何处,遭遇了什么,稍安勿躁,考虑周详,知道进退,生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幸福的生活,不完全靠物质来供养,还要靠为人处世的智慧。

安静,是最大的声音;无欲,是最大的追求。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如此,可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