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发现自己受不了吃饭吧唧嘴和打呼噜的声音,说明你“病了”

 谢耳朵馆长 2022-01-16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英国的New York Times曾做过这样一项统计“最令人感到烦躁的声音”,投票数的前5名依次是嘬汤的声音、咀嚼口香糖的声音、吸鼻涕的声音、剪手指甲的声音、以及有时候关节活动所发出的挤压声。
虽然说这些人声音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感到不舒服的,但对于例如厨师来说,他会觉得吃饭吧唧嘴以及吞咽的声音是对自己厨艺的一个赞赏,不会排斥听到这样的声音,所以对于某些声音是因人而异的。
但是有这样一个群体,对于这种声音是极度的排斥、倍受折磨,并且这不仅仅是一种厌恶,更上升到了一种心理疾病的程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恐音症(Misophonia)。
比如,英国的每日邮报(Daily Mail)曾报道过一名女子费斯沃森,她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正在处于大学阶段的她,有时候在上课的时候会听到教室里传出的笔的敲击声,这会严重打断他的学习。
此外她还对于别人发出咀嚼饭菜的声音、呼噜声非常的敏感,超出了旁人的理解。
但对于他自己而言,这种奇怪的敏感严重的影响了她的生活,即便是她尽可能的去远离这些声音,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导致情绪非常的低落、有强烈的焦虑感,甚至需要服用抗抑郁症的药物来对抗这些负面情绪。
正如这位女士一样,那些恐音症的患者会对某种声音难以容忍,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但这种恐惧是不容易受到自身控制,快速产生的。
有的人还会出现出汗、不自主的战栗、心跳加速等生理上的反应。并且这些声音大多数与人体有关,比如说咀嚼东西的声音,手指敲东西的声音,以及呼噜声脚步声等。
对于恐音症患者所产生的异常,有的人推测是否是患者的听觉出现了问题,导致外部的声音被无限的放大,从而产生恐惧和不适。
但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该症状的本质是大脑在处理声音时出现了某些脑区的异常活动,最终导致整合这些感觉情绪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在一些生物脑机制的研究当中,实验人员通过对患者大脑核磁扫描,发现这种病症可能与大脑中前扣带皮层和岛叶皮层区域的神经信号或功能连接异常有关系。
这些区域主要涉及到人的感受器与处理情绪的部分。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在神经层面上,暂时缺乏比较好的治疗方案。
也有的学者尝试从心理干预的层面去应对恐音症这类问题。比如基于行为主义原理中的联结理论(association theory),将可能会产生恐惧的场景与愉快的刺激相联系,当反复几次将这样的愉悦信息一起呈现之后,可能就会减少患者对该不愉快声音的恐惧。
具体操作而言,如果患者讨厌咀嚼的声音,那么就让他一边听着这种声音,一边享受美味的食物所带来的视觉和味觉的良好体验,这样一来美味的愉悦感就会减少这种咀嚼声音所带来的恐惧,从而建立起比较舒适联结。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外部的刺激,比如如果患者他非常害怕听到别人的一些声音,那么就可以带上耳机将自己沉浸在舒适的音乐中,而不去听到外界的声音,从而远离恐惧源。
这些做法虽然没有神经层面的治疗效果明显,但仍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恐惧情绪,从而更好地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同理,如果患者害怕听到打呼噜的声音的话,也可以尽量让自己有独立的空间,能够好好休息,去远离这些外部刺激。
这样一来,便能从根源上消除这些声音带给自己的影响,从而降低恐惧感的产生频率。
这样启示我们,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了那种对于声音特别敏感的人,他可能真的不是多事、故意找茬,也不是和唱反调、小题大做,这些声音可能的确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情绪和身体反应。
这种人可能会选择去直接表达出自己对这些声音的厌恶,但这样可能会引发人际关系上的紧张;也可能是自己尽量待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尽可能减少外部刺激对自己的影响。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作为旁人,我们都要去理解这类人对于某些声音的恐惧,去尊重他们。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