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因为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多个维度,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的确有着自己的光辉面,但换一个角度他们就变成了一个恶棍。 所以,不同的人看历史就会有不同的形象,以至于连历史学者都只能感慨,历史是个万花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以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很多熟知的历史人物,其实也不那么伟大,甚至有的还是一个坏人。尤其是那些教科书中的人物,有好几个都曾经是我们的道德榜样,但是随着我们对他们越了解,就越怀疑他们的好坏。例如以下三个人物就具备这些特点。 其一孔融。在不久前,曾经有一个外国学者专门讨论过一个话题,那就是孔融让梨。要知道这个典故可是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甚至父母还反复强调小孩要学习这样的品德。 当时西方学者就讨论,中国的小孩懂得谦让,颇具有礼仪。而西方的小孩只会要自己想要的,是直白的欲望表现。相比较而言,东方的小孩更讲礼貌一些,也更含蓄一些。 所以按照这些内容来看,孔融是一个让中国人长脸的角色,而且也是每一个人心目中曾经的导师。那么问题来了,像这样一个道德典范,真的有可能是坏人吗?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历史中的记载,就会有清晰的认知。 首先,孔融让梨的确很有名,这让他从小就有很大的名气。但是,等到孔融长大以后,他就变成了一个让人讨厌的杠精。 根据历史记载,孔融的先祖乃是孔老夫子,而孔老夫子为官做人的典范就是严于律己,而且一生都在用实践来贯彻真知。 但是孔融的做法刚好与自己的先祖相反,当年他在曹操的手底下做官,基本上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政务,但是却天天对曹操的行政手段指手画脚。 例如,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北方后,他的儿子曹丕抢了大美女甄宓。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孔融却专门写了一封信,告诉曹操,周武王打下天下以后,把妲己赏赐给了姜子牙。当时曹操满头问号,问他这是什么意思?结果孔融直接回答,以古推今。曹操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孔融是在讽刺自己。 老实说,这话说的歹毒,而且做的不地道。打仗的时候没看见帮忙,可是胜利以后就知道讽刺老板。 不仅如此,之后曹操颁布禁酒令,本意也是要维持地方治安。结果孔融又写信给曹操,疯狂的指责曹操禁酒会乱天下,而且是抨击圣人。张口就说,自己老祖宗孔老夫子当年就是靠着喝酒成为一代圣人,曹操此举就是没事瞎折腾,注定不是圣人。这话可就说得过了,曹操被气得七窍生烟,而孔融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但这些都只是小事,因为一次两次也只是让别人觉得他生厌,可是孔融却一直这么干,甚至严重阻碍了行政的执行,而且还导致了大家对于新政的怀疑。结果曹操以孔融不孝顺为由将其杀死。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孔融乃是儒家代表人的血脉,但是他去不孝顺,而且反对儒家的传统亲亲理论。 老实说,这样的人物还真难当道德担当,充其量就是一个有名气有才华的狂生,甚至还有乱政之嫌。当年司马光对他的评价就极差,说他是多剽轻小才。 其二司马光。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司马光指责孔融不是什么好人的时候,结果他自己也成了我们批斗的对象。 在小说的课本里面,我们曾经学到过司马光砸缸,那时候老师还教育我们,做人就得学习这位司马小孩,要灵活多变。 然而就是这位聪慧的代表,孩童里面的典范,在历史上却也不是什么好人。当然我们得承认此人在品德方面还算不错,而且他的文学成就极高,写成了资治通鉴,堪称是一代文豪。 但是除了这些,接下来的内容就全都是黑料。首先他参与与王安石的政治斗争,虽然人家王安石的改革的确有些超标,但好歹也是做事情为老百姓思考。但是,司马光满脑子都是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反对一切改革。以至于当王安石被打倒以后,他废除了王安石所有的法律,乃至于老百姓哀求朝廷不要这么做,他都不理睬,只为了自己的政治正确。 如果说,此举已经让我们怀疑他的道德是否真有那么高尚,那么接下来的举动,就已经可以被列入到卖国贼的范畴了。 据史书记载,在宋神宗时期,通过王安石变法,宋朝一度获得了增强,而且还曾经获得了开疆拓土的优势。但是等到司马光上台以后,他不仅废掉了王安石的改革,而且更是为了彻底颠覆王安石的影响,把宋朝的领土毫不心疼的全部送给西夏。 正如当年的赵孝成王所说,平时死伤将士上万,都不得拿下一城一池。而今,这位宋朝宰相居然毫不犹豫的将宋朝领土送给敌国,那么这又算什么? 所以有人感慨,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点评历史是非,但到头来他才是那对最应该被点评的人,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其三,蔡伦。当然了,以上两位传奇人物虽然代表着某些方面的道德,但是他们和蔡伦比较起来还是差了一点。因为据历史记载,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造纸术成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蔡伦凭借此举妥妥的占据了教材里面的一席神圣位置,曾经无数人都把他当成神人,至人,圣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圣人级别的人物,却在历史上表现颇为不堪。首先我们得承认它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在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但是当他成为宦官以后,却各种为非作歹,不仅罔顾良心祸乱宫廷,而且他引以为傲的造纸术,也只是为了讨好新任皇后的一种献身。 所以说蔡伦在课本里面很伟大,但是在历史上却充满着各种黑点,甚至让人怀疑他的品德。 以上这三位就是颠覆了我们认知的课本人物,毫无疑问,他们都在某些方面是我们的导师,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不是单面的,他们有好有坏,光辉的一面让我们敬佩,邪恶的一面也让我们抗拒。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只有一种比较模糊的灰色。该如何评价他们,全看个人的角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