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耕织图有一块昆仑石,昆仑石底座有两个石窝,究竟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坊 2022-01-17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现在也成了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值得一提的是,在颐和园中有个鲜为人知的耕织图景区,里面有一块奇特的昆仑石碑,并且其底座上还有两个神秘的石窝窝。一直以来,文物专家们对石窝窝的作用都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发现了一张老照片才恍然大悟,究竟石窝窝是做什么的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颐和园耕织图有一块昆仑石,昆仑石底座有两个石窝,究竟是干啥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耕织图景区在颐和园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0.25平方千米,在一开始并不是很知名,以至于很多都不知道颐和园还有这样一场地方。史料记载,耕织图景区建于清乾隆年间,不过当时作为内务府的织染局所在地,故得名“耕织”,即男耕女织。到清朝末年,英法联军进入颐和园肆意抢夺,同时也火烧了耕织图景区,所有的建筑也都化为灰烬,但后来慈禧太后修缮颐和园的时候,还将耕织图景区改成了一处水师学堂,因此也才得以保存至今……在2004年,专家们对耕织图景区重修,不仅恢复了乾隆时期的园林景色,还复原了大量的建筑古迹,如延赏斋,蚕神庙和长廊,以及水师学堂。

颐和园耕织图有一块昆仑石,昆仑石底座有两个石窝,究竟是干啥的

在耕织图景区内,唯一的乾隆遗物就是一块石碑——昆仑石碑。该石碑高约2.3米,整体为汉白玉雕刻而成,顶部为圆弧象征“天圆”,底部为方形象征“地方”,此外还有海波状的花纹石刻,因此这种独特的石碑被称之为“昆仑石碑”,表示像巍巍昆仑一般巍峨。据昆仑石碑上的文字记载,该石碑刻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正面的三个大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耕织图”,背面则是乾隆皇帝的诗,即“ 玉带桥西耕织图,织云耕雨学东吴。每过便尔留清问,为较寻常景趣殊”,最后落款“乾隆癸酉夏御题”。

颐和园耕织图有一块昆仑石,昆仑石底座有两个石窝,究竟是干啥的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耕织图昆仑石碑坐落在一个底座上,并且在底座的两边还有两个方形石窝窝,直径约25厘米,深度约40厘米。在一开始,人们看到石窝窝的时候就很纳闷,不知两个石窝窝有什么作用,并且在其他的石碑上也都没有发现类似的情况。于是,有人推测石窝窝用来装水的,但实际上它底部是空的不能装水;还有人推测石窝窝处原来有两个小昆仑石碑,也许后来被人偷了,但的专家们却表示不可能有三个石碑立在一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专家们其实也没有合理的解释,翻遍了清代的史料也都毫无所获。

颐和园耕织图有一块昆仑石,昆仑石底座有两个石窝,究竟是干啥的

多年之后,有一位专家们在档案馆查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些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老照片,于是仔细观察就发现一张照片中有昆仑石碑,并且石碑的两侧各还有一棵树木,其中左边的是柏树,但是可惜已经枯萎,右边是松树,看起来生长旺盛。值得注意的是,两棵树都正好生长在石碑两侧的石窝窝的里面。如此一来专家们都欣喜不已,没想到老照片能破解石窝窝作用竟然是树坑,或许这就是“巍巍昆仑,松柏长青”。

颐和园耕织图有一块昆仑石,昆仑石底座有两个石窝,究竟是干啥的

石窝窝的作用就这样被发现了,但后来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表示照片是民国时期的,会不会是不是哪个农民偶然种上的呢?因此,就还需要找到其他的证据,也只要证明它不是孤例即可。后来,专家们经过多方寻找,发现在北海永安寺内也有一件昆仑石碑,大小和颐和园中的差不多,它两侧也有两个石窝窝,其中一个石窝窝正好就是一棵松树,而另外一个石窝窝是空的,寺院僧人表示原来是柏树,但后来生虫枯萎就被取下来,新的柏树还没来得及种上去。另外,在北京大兴区的南海子公园中,也有一件清代昆仑石碑复制品。当地村民表示原碑已经被毁坏,并且当地村民也提到昆仑石碑两侧曾有松柏,并且也都长势喜人。

颐和园耕织图有一块昆仑石,昆仑石底座有两个石窝,究竟是干啥的

由此可见,清代昆仑石两侧种植松柏不是孤例,而是“标配”,但随着时间推移松柏枯萎,于是就留下了两个石窝窝。现如今,有专家要给耕织图昆仑石碑种植上松柏,但却遭到很多市民反对,表示还是保持历史文物的原样更好,并且还能增加一些神秘感……

参考资料:

《颐和园的犄角旮旯》作者:[美]张克群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