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园研究 | 咸丰皇帝与圆明园(下)

 黑龙江波涛 2022-01-17

“国”破“家”亡与穷途末路之间

文章图片1

就在咸丰因镇压太平天国而焦头烂额之际,英、法两国为夺取更多权益对华宣战,俄、美两国也乘火打劫。

文章图片2

咸丰八年(1858),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文章图片3

但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九年(1859),在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令清军撤退,大沽再次沦陷。

文章图片4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谈判破裂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逼近北京。





文章图片5

实际上,早在1860年(咸丰十年)9月9日英法由天津北犯之时,咸丰就在正大光明殿召见王公大臣,宣称将“暂幸木兰”,但遭到绝大多数官员反对。12日,咸丰又将避难热河说成“亲征之举”,是“统带劲旅,坐镇京北,遥为控制”。文武百官纷纷上奏质问“何以对祖宗,何以示庶臣”。还有人在奏折中旁敲侧击,痛骂给皇帝出此下策的肃顺、端华等是“误国权奸,死有余罪”。军机大臣文祥慷慨陈词,“痛哭流涕,至于碰头血出”。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咸丰为了“息浮议,定民心”,暂时打消了巡幸木兰之意。声称“作为天下臣民之主,在此时势艰难之际,岂能偷闲有幸”,况果有此举,定会“明降谕旨,预行宣示”,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21日八里桥决战失利,咸丰急忙授恭亲王奕訢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命其留驻圆明园,负责办理“抚局”,速与英法议和。次日凌晨,咸丰就以“北狩热河”为幌子,带领后妃、皇子载淳及亲信大臣,仓惶从圆明园大东门逃奔承德而去。咸丰一路狂奔,“銮舆不备,扈从无多,车马寥寥”,狼狈异常。

文章图片6

据说22日他仅以两个鸡蛋充饥。咸丰北逃后,总管内务府大臣文丰、明善,遵旨照料圆明园。但圆明园不可避免地陷入严重的混乱之中,入值官员“相顾失色”,园内执事人员惶惶如也。奉命办理和局的王公大臣们,也“互相嗟叹,计无所出”。京城内外一片惊恐,都门紧闭,店铺歇业,人心惶惑,商贾纷纷外逃,土匪四起。内外城隔绝,六部九卿无法办公,政府机构已濒于瘫痪状态。





文章图片7

第二次鸦片战争整个过程中,咸丰始终缺乏决战的勇气和周密的部署,一味徘徊于战和两端。紧要关头,他却仍在圆明园庆祝30寿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贺,并在同乐园连演四天庆寿大戏。在大敌侵入的危急时刻,咸丰也没有身守社稷,全力守卫京师,而是逃之夭夭,还美其名曰“巡狩”。这与明末崇祯皇帝的自杀殉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慨叹。咸丰弃祖宗社稷、黎民百姓于不顾,只顾自己逃命,造成了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队丧失斗志,百姓极度恐惧的危机局面,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入侵者的继续抵抗,造成了后期的更加被动。

文章图片8

1860年(咸丰十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据圆明园,“万园之园”惨遭大肆劫掠,并被野蛮焚毁。

文章图片9

咸丰得知后,只能无奈地以“曷胜愤怒”四字来表白自己的沉痛心情。最终,奕訢代表清政府,以极为惨重的代价与英法等国达成和约,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议和后,咸丰仍然躲在避暑山庄,不敢回京。在遥远的塞外他肆无忌惮地以女色、丝竹、美酒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几乎每天都有戏班承应,有时安排花唱,中午还要有清唱。甚至在“如意洲”的水上戏台,凭水看戏,真是别具情趣。清末名士薛福成曾记载道:“和议即成,即召京师升平署人员,到热河行在唱戏。”咸丰已经乐不思蜀了。他从一个皇家园林,逃向另一个皇家园林。王朝的黄粱美梦和圆明园神仙般的世界一同化成了灰烬。他所酷爱的圆明园也彻底的变成了失乐园。而伴随着“万园之园”的毁灭,圆明园最后的主人——咸丰的生命也终于走到了尽头。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22日,咸丰病逝于避暑山庄。



[作者]

张 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