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悸方134首学习辑要 (5)

 博采杏方 2022-01-17

80.参胡温胆汤(《医学人门》卷四)

【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枳实、人参各3g,竹茹、香附、麦门冬、柴胡、桔梗各24g,甘草1g,生姜3片,大枣2个。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解郁化痰,养心安神。

【主治】触事易惊,梦寐不安。

81.茯苓丸(《普济本事方》卷二)

【药物组成】辰砂(水飞)、石菖蒲、人参、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茯神、白茯苓、真铁粉、半夏曲、南星(羊胆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120g取汁,和水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为衣,晒干。

【用法】每次10丸,渐加至20丸,夜卧用生姜汤送服。

【功能】安神镇心,祛风化痰。

【主治】惊悸,头眩。

82.茯苓散(《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白茯苓225g,远志(去心)、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白僵蚕()、羚羊角()、菊花各15g,甘草(炙,锉)、牛黄()、铁粉()75g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次6g,食后煎竹沥汤或薄荷汤调服。

【功能】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主治】心虚惊悸。

83.茯苓散(《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九)

【药物组成】人参、甘草、芍药、当归、生姜各24g,远志、茯苓各3g,桂心18g,麦门冬、大枣各6g

【制法】上为散。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益气养血,宁心定志。

【主治】产后忪悸不定,乱语错误,精神恍惚不主。

【按语】本方在原书中元方名,据《校注妇人良方》

84.茯神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茯神(去木)60g,人参、麦门冬(去心,焙)、龙齿、防风、云母粉各45g,犀角()、黄芩、薏苡仁各6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1520丸,食后用米饮送下。

【功能】补虚清热,镇惊安神。

【主治】惊悸心忪,虚乏气短,睡卧不安。

85.茯神汤(《活幼心书》卷下)

【药物组成】茯神30g,人参15g,炙甘草6g,当归(酒洗)15g

【制法】上?咀。每次6g,用水150ml,煎至105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子母同服。

【功能】补心安神。

【主治】小儿惊悸,日常烦哭。

【辩证加减】微热烦躁,加麦门冬(去心)

86.茯神汤(《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药物组成】茯神(去心)、酸枣仁(炒,研)、人参、当归各3g,麦门冬(去心)24g,五味子15粒,芍药、生地黄、川芎、陈皮、山栀仁()、甘草各18g

【制法】用水300ml,加生姜3片,煎至240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益气补血,清心安神。

【主治】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

87.茯神散(《经效产宝·续编》)

【药物组成】茯神(去木)3g,人参、黄芪、赤芍药、牛膝、琥珀()、龙齿()23g,生地黄、桂心各15g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9g,水煎,去滓。

【功能】补气化痰。

【主治】产后心神恍惚,言语失度。

88.茯神散(《医宗金鉴》卷四十八)

【药物组成】茯神(去木)30g,人参、黄芪()、赤芍、牛膝、琥珀、龙齿()3g,生地45g,桔心15g,当归60g

【制法】上为末。每次9g,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益气补血,镇心安神。

【主治】产后惊悸,恍惚不安宁。

89.茯神散(《女科切要》卷六)

【药物组成】人参3g、茯神25g,甘草3g,山药3g,当归3g,肉桂15g,远志肉3g,生姜15g,大枣2个。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心安神。

【主治】产后怔忡不定,神思不清。

90.钩藤散(《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药物组成】钩藤75g,犀角屑15g,赤茯苓15g,天竹黄75g(细研)、龙胆15g,川大黄15g(锉碎,微炒),地骨皮75g,川芒硝15g,炙甘草15g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3g,用水150ml,煎至75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热泻火,熄风定惊。

【主治】小儿壮热惊悸,大小便赤涩。

91.保神丸(《御药院方》卷六)

【药物组成】白茯苓60g,黄连60g,菖蒲30g,远志30g,朱砂15g(为衣)

【制法】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临卧用人参煎汤送服,渐加至80丸。

【功能】宁心安神。

【主治】心悸怔忡。

92.养心丸(《杨氏家藏方》卷十)

【药物组成】茯神(去木)、人参、绵黄芪(蜜炙)酸枣仁(去皮称,别研成膏)30g,熟干地黄(洗,焙)、远志(去心)、五味子、柏子仁(别研成膏)15g,朱砂225g(研细,水飞)

【制法】上为细末,人二膏和匀研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食后、临卧浓煎人参汤送服。

【功能】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健忘怔忡,睡多恐惕。

93.养心丹(《活人心统》卷下)

【药物组成】远志(去心)21g,当归、熟地、阿胶()、柏子仁、酸枣仁、黄芪、茯神、龙齿、茯苓、紫石英各30g,丹砂15g(为衣)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大枣汤送服。

【功能】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主治】恍惚怔忡,健忘。

94.养心汤(《仁斋直指》卷十一)

【制法】黄芪()、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各15g,远志(取肉,姜汁腌,焙)、辣桂、柏子仁、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人参各75g,甘草()12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9g,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去滓。

【用法】空腹时服。

【功能】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惊惕不宁。

【辩证加减】如水饮内停,怔忡心悸者,加槟榔、赤茯苓。

95.养神酒(《同寿录》卷一)

【药物组成】当归身60g,大熟地90g,甘杞子60g,上白茯苓60g,山药60g,苡仁30g,木香15g,枣仁30g,川断30g,麦冬30g,丁香6g,建莲肉(去心)60g,大茴15g,桂圆肉240g

【制法】将茯苓、山药、苡仁、建莲为细末,余药切为饮片,共装入细绢袋,人好酒10L,隔汤蒸透,停数日饮用。

【用法】每次1020ml,一日一至二次。

【功能】补血健脾,养心安神。

【主治】惊悸,健忘,失眠

96.养荣丸(《古今医统》卷四十八)

【药物组成】白术(土炒)、黄芪、芍药、远志、当归(酒洗)、山药、熟地黄各30g,陈皮24g,人参30g,白茯苓60g,山茱萸、生地黄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用鸭1只取血,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80丸,盐汤送服;冬月酒送服。

【功能】健脾补肺,益气养血。

【主治】惊悸健忘,盗汗发热。

97.养心汤(《丹台玉案》卷四)

【药物组成】玄参、白术、麦门冬、当归、白芍、生地各3g,川芎、天麻、紫石英、柏子仁、枣仁、陈皮各24g

【制法】加灯心草30根,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滋阴养心,安神定志。

【主治】健忘怔忡,不能成寐者。

98.养神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远志(去心)、麦门冬(去心,焙)、菖蒲、熟干地黄()、山芋、人参、茯神(去木)30g,甘草()15g,白术22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食后用米饮送服。

【功能】养心安神。

【主治】惊悸多忘。

99.养荣汤(《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药物组成】白芍药、川芎、熟地黄、当归(酒浸一宿,焙干)、青皮(去白)、姜黄、牡丹皮、五加皮、海桐皮、香白芷各15g,牛膝(酒浸一宿,焙干)、延胡索、没药(别研)、五灵脂(去砂石)、肉桂各75g

【制法】上为末。每次15g,用水225ml,加生姜5片,乌梅l枚,煎取15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养血调经。

【主治】心悸恍惚,时多惊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