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378)《宪问篇》第31章,“不逆诈,不亿不信。”

 挑灯看剑AAAAA 2022-01-17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原文朗读】

【注释】 

逆诈:事先怀疑,预先猜度。“”,就是欺诈、有诈的意思。“”和“”相对,古代天文学的用语,本义指天道日月的逆向和顺向运转,后来指“事未至而迎之”。事情还未发生,便事先怀疑猜度对方有没有诈、存不存欺我之心。 

    不亿不信:“亿”,通“億、臆”,臆想,无端猜测。事情还未发生,便臆想猜测别人是不是不诚信,或者不信任我。

:抑制,压制,不等别人先有“”或“不信”,便开始行动进行反击。 

先觉:预先察觉,先知先觉。

是贤乎?:“”,这样。“”,贤明。反问句,这样做难道是贤明的表现么?

【白话翻译】 
孔子说:“不在事前怀疑别人诈我,不在事前臆想别人不信我。不逆不亿,以至诚待人,此乃君子之道。但临事遇人有诈和不信,亦能先察觉到,这样的先知先觉者,算不算是贤明之人呀?”
【解读】  
这段话非常难懂,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历来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先把最主流的解读给大家讲一下。然后提出疑问,根据本篇的主题思想和上下文的衔接,试着慢慢琢磨出一个满意的解释。
1.“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这段话晦涩难懂,应该是孔子前人的话。
孔子有时候会拿他之前的古人说的话来引申哲理,虽然孔子没有明确说明这句话的出处,但我们可以看出来,“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明显不是孔子这个时代的话语,而是引用前人的话,所以我们理解起来就更费劲了。
我们先大概猜测一下这段话的意思,“”,欺诈,有诈。“不信”,就是不信、不理解。“”和“”相对,古代天文学的用语,本义指天道日月的逆向和顺向运转,后来指“事未至而迎之”。“亿”,并不是一亿两亿的数量词,而是通“億、臆”,臆想,猜测。论语中共有两个“亿”字,在《先进篇第十一》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夸赞子贡有经商的头脑,判断生意行情,屡屡能猜中,这就叫“亿则屡中”。
2.对这段话的主流解读。
不逆诈”,不事先怀疑猜测别人诈不诈我。“不亿不信”,不事先臆想别人信不信我。“抑亦先觉者”,虽然不凭空怀疑和臆测,而又有知人之明,能及时察觉他人的不轨,这可真是非常之难了。 

不轻易猜测并预先应对他人的欺诈和不诚实,是胸襟宽广的表现。但却又能够及早发现他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是明察秋毫的睿智。这简直是大大的贤者了。孔子在此告诫我们的是,既要胸襟宽广,又要能明察秋毫。
很明显,这种主流解读是肯定这种贤明之举的,如果按照这种解读,最后一句话“是贤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感叹号“”,而不是问号“”。
3.这种主流解读存在的疑惑。
但是这种主流解读,也存在不少令人费解的地方。
其一,与本篇的中心思想不能很好地契合。
其二,与上下章的哲理衔接不上,尤其与接下来的几章衔接不上。
其三,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他的《论语新解》这本书中,就把最后一句话“是贤乎”的标点符号换成了问号“”。但是钱穆先生的问号是反问句,翻译成“这不是贤人吗?”,还是肯定的意思。
4.我们换一个思路来解读。
首先,我们看一看本篇的主题思想。本篇的名称叫《宪问篇》,第一章的原文如下,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用原宪的提问作为开篇的第一章,提出了君子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接下来的全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思想展开的。
其次,我们结合上下章的哲理来分析分析。在第28章中,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在第29章中,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在上一章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都是在说自己有很多东西做不到,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再看一看接下来的几章,下一章,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面对微生亩的误解,孔子只能苦笑着自嘲。在下下章中,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千里马之所以称之为千里马,不是称它有力,而是称它有德,也是说力不足,德来补。在第34章中,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面对别人的刁难,你如何面对?
综合考虑来看,孔子说的“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这段话,大概讲的是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和刁难时怎么应对。“不逆诈,不亿不信”,既说你不要凭空怀疑或测度别人的诈和不信,还说遇到别人诈你或不信你是怎么办?
不逆不亿,是说要至诚待人,这是君子之道。但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面对别人的非议和故意刁难,常人一般会生气会反驳,不让他得逞,这就叫“”,这样的先知先觉者,能称得上是一个贤明之人吗?
5.《论语》中有很多费解的难题,举几个例子。
在《子罕篇第九》中,“唐棣(dì)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孔子引用的是古人的几句诗词,如果我们理解不了这几句诗词的含义,就无法准确把握孔子要说什么。
在《乡党篇第十》中,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在《宪问篇第十四》中,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hōnɡ),百官总己以听于冢(zhǒnɡ)宰三年”。“高宗谅阴,三年不言”是《尚书》中的一句话。

点击下方图片,有机会得到张武忠老师亲笔签名的著作

【张武忠老师公益课程】

  • 关注公众号“把经典还给老百姓”,跟着张武忠老师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等国学经典。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