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潘柏良yy8vsh7t 2022-01-17

https://www.toutiao.com/a7026296414934450724/?log_from=d3244b2ac41ff_1642383938391

原创2021-11-03 19:14·暴躁书生的茶瓷私话

这个很好看吧,你叫它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这个也很好看啊,你也叫它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这个还是很好看,你还叫它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你只把杯子叫杯子,这种感觉就是别人在引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时候,你只会喊真好看,真牛X。

你只会把杯子叫杯子,就好比你带了朋友回家,你儿子沉默着,你让儿子喊人,他没喊张阿姨王叔叔,而是张嘴叫了一声:

没有问题,但是体面尽失。

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优雅的称呼一个杯子。

大多数人不知道,其实杯子跟人名一样,包括三部分:

第一个字+第二个字+第三个字

这特娘可真是: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

具体怎样听我慢慢讲,为此,我整理了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

时代(朝代+年号)+画片(彩料+图案)+器型(器型特点+突出部位)+杯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这个公式具体如何使用?我们举一个例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这只杯子出自大明成化年间,所以在时代这一栏直接填上“大明成化”即可,

从画片入手,斗彩是它的彩料、鸡为绘画对象,那么画片这一栏就为“斗彩”“鸡”,

其造型为敞口、浅腹、卧足,按理说我们该称它为敞口杯,

但这只杯子创烧于明朝,其器型与当代的“缸”一致,都为敞口、浅腹的造型,

故器型这栏中,填入一个“缸”字即可。

按照上述公式,这只杯子便称为: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在这节初级入门课程中,公式的内容已足够大家使用。

下面的文章,我就把这个公式分享给大家,

诸君且看:

一、杯名的姓:时代

姓是我们的根,比如姜姓,它源出神农氏,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炎帝之所以姓姜,是因为它生于姜水,便以水命姓为姜。

又比如魏姓,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魏国,

后魏国被灭,其子孙便以国为氏。

杯子的“姓”,根源于它的时代

每个时代的瓷,都有属于它的典型烙印,

就拿青花为例,

永宣时期的浓烈,成弘时期的淡雅,康熙时期的墨分五色,雍正时期的青翠....

你觉得特色艰深,区分度小,但其实并不难,

因为时间是最好的筛选器,今人也只爱那些鼎盛时期的瓷。

具体的此处不再多言,参见这篇文章:(初识瓷的种类,中国人不懂这个,就太遗憾了)

能将朝代和年号这个“姓”加入杯名中的杯子,

就算不是名杯,也定是上上上上上等品。

比如你提到斗彩,那必是成化。

明成化年间,物资丰富、国泰民安,

明宪宗艺术水准颇高、擅长绘画、喜欢较为柔和的色彩,

再加上宣德制瓷工艺技术加持,

这一时期的斗彩工艺直飚顶峰也算是合情合理了。

对于今人来说,“成化“就几乎成为了斗彩的姓,“成化斗彩”成了某种固定搭配,雍乾在仿,民国在仿,今人也在仿。

与成化斗彩相似,被称为“清代审美巅峰”雍正时期的青花,

也与经济、政治、帝王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雍正艺术造诣高、涵养深厚,个人审美水平不一般,

所以烧造出来的青花别有风味、精巧绝轮。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上图,是一只青花花卉高足杯,

为其冠上“姓氏”后,它的全称便成是清雍正青花花卉高足杯,

是不是瞬间高大上了起来!

如果人们发现日日呼唤的小明,其实姓“爱新觉罗”,你还会觉得他普通吗?

官窑茶杯姓氏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毕竟是往宫里送的东西,怎会有便宜货。

更是为当时烧制出的“绝品”烙上了朝代的印记。

这些“烙印”,也加深了后人对当朝制瓷工艺特色的印象。

聊到斗彩,就会想到成化的斗彩;

提及青花,不免会想到雍正青花的俊秀淡雅;

谈到五彩,那康熙五彩的十二花神杯更是不得不谈。

对于今人来说,我们爱的是最鼎盛时的瓷,最爱模仿的也是这些经典款,

人们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仿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仿雍正青花花卉纹高足杯……

只不过这类后人仿制的茶杯,名中还会增加一个“仿”字。

二、杯名中的画片:姹紫嫣红的皮囊们

如果茶杯们仅有“姓”却无“名”,都以朝代年号直接称呼的话,重复率会相当的高,

而杯名中的第二个字——“画片”,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这就好比在「李家村」喊一声老李,每位“老李”都会齐刷刷地回头,

若想精准找到你的那位“老李”,就得透露出名字中的更多讯息才行。

“画片”这一part的作用,也正在于此。

在一只茶杯中,画片是相当抢眼的存在,

用不同彩料、图案、纹饰装点出的杯器,能够对同一时期的不同茶杯加以区分,

杯名的重复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在形态画片时,其实我们会包括两部分,

其一是画片中缤纷的彩料,另一部分就是画片中百态的皮囊,

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造就杯器上的绝美画片。

在聊“皮囊”前,我们先来聊聊画片中的“姹紫嫣红”。

1、彩料

瓷器上展现出的色彩,都源于绘瓷所用到的各色彩料,

缤纷的颜料,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彩瓷。

说到这儿,我们就不得不聊聊瑰丽又绚烂的彩瓷们。

关于彩料,我们有一篇专门介绍它的文章,

所以在这儿我们先聊个大概,具体内容可以去看《》。

青花

在瓷器界中,青花的地位无语多言,

悦目优雅的蓝、持久稳定的色泽、较高的烧成率,

让古往今来的人儿,都对它喜爱有加。

青花瓷在唐宋年间初露头角,于元初大放异彩,明宣德时期,青花瓷发展到了顶峰。

氧化钴遇上高温会变成蓝色,是青花的发色剂,

用青花料在瓷胚体上绘制好画片,再罩上一层透明的釉后,

放入1300度以上的高温窑内烧制,青花瓷便制作完成了。

青花只需入窑一次,一次即可烧成,属于釉下彩。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清雍正淡描青花如意纹瓷杯

五彩

属于釉上彩,它指的是分布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

五彩的“五”也并不特指它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瓷器,同样能称之为五彩。

五彩创烧于宋元,成熟于明代,清朝康熙的五彩最负盛名,佳作连连。

这一时期的五彩,不光有红黄绿紫等彩,

匠人们还能巧妙运用釉上蓝取代釉下青花,再加上金彩与黑彩的广泛应用,

康熙的五彩绚烂多姿、浓艳热烈。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清仿成化款五彩瓷杯

斗彩

也称“逗彩”“豆彩”。

斗彩的“斗”读作四声,它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

斗彩创烧与明代宣德年间,于明成化时期流行起来,备受推崇。

其制作工艺复杂,先用青花勾绘出图案的轮廓线,上釉后入窑高温烧制,

得到“不完整”的青花瓷后,还需二次上色,使用五彩填补青花轮廓线内的空白,

施好釉上五彩后,再次入窑烧制才算完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斗彩竹纹杯

由于皇帝对斗彩的喜爱,明成化期间斗彩名作不胜枚举,

最负盛名的还要数成化斗彩鸡缸杯。

鸡缸杯是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

它色泽亮丽、浓淡适度、疏朗有致、栩栩如生。

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

“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可见众人对鸡缸杯的喜爱的程度之深。

珐琅彩

它彩起源于西方,是唯一的宫廷御用艺术品,

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术挪至瓷胎身上,再入窑烧制,珐琅彩便完成了。

明朝时期,珐琅技艺便传入中国,

等到了康熙晚期、雍正时期,

帝王对西方文化接受程度高,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待到乾隆时期,珐琅彩工艺达到顶峰。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清康熙珐琅九秋图杯

粉彩

康熙晚期,粉彩异军突起,成为青花的主要对手,

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逐渐发扬,

与宫廷御用珐琅彩不同,粉彩官民共享,拥有最为庞大的民众基础。

粉彩也属于釉上彩的一种,它在绘画时借助“砷”的乳蚀作用,

铺过“砷”的位置再填上五彩,五彩的颜色就会变得柔和,能够达到渐变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粉彩会被称之为“软彩”的原因。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清乾隆粉彩鸡缸杯

2、画片

匠人手握绘笔,蘸上彩料,

笔尖落在瓷胚上,定是会留下点什么的。

会留下些什么呢?

线条细致、画面精美,用作装饰、赋予吉祥寓意的纹饰。

布局得体、疏密有致、故事性强,一幅图撑得起一个场景的图案。

古人在瓷器中留下图案与纹饰,以画言志,画必有意,

绘笔勾勒出篇篇画片,不光赋予了茶杯更高颜值,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

纹饰与图案作为茶杯的“皮囊”,那叫一个千姿百态,

其数量之多,种类颇丰,三天三夜也聊不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在这儿,我们只能拎出几个较为典型的内容,

和大家简单聊一聊。

茶杯中常见的纹饰有缠枝莲纹、海水纹、八卦纹、龙纹、牡丹纹、宝相纹、鱼藻纹、文字纹等。

按照画片内容分,可以分为人物图、动物图、山水图、植物图等等。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看看这些经典的茶器画片。

(1)纹饰

缠枝莲纹

又名“万寿纹”,具有吉祥如意、生生不息之意。

它属于缠枝纹中的一种,其因莲花的花枝不断缠绕连转,故称缠枝莲纹。

缠枝莲纹始于宋朝,于元朝起普遍流行,

这种纹饰既可作为大片铺开的主题纹饰,

也能用来点缀,作为辅助纹饰。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成化斗彩缠枝莲纹高足杯

海水纹

这类纹饰流行于宋代,

画师们常常将海水纹画作圆圈状,水波纹多为八至十圈,

常与龙纹一同出现在茶杯纹饰中。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明永乐青花海水纹杯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觉山隐窑青花海水纹

八卦纹

是由短线符号组成代表《周易》中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图形。

八卦纹早在宋朝就以流行起来,

明清时期,“纹以载道”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所以这一时期也创烧了不少八卦纹瓷器。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天主教,

传教士宣传的上帝创世说,与儒家的太极学说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也体现在当时创烧的瓷器纹饰中,

这一时期,大量带有八卦纹的瓷器远销国外,

绘有八卦纹的瓷器,带着我们的传统宇宙观流传四方。

清代以后,中西方文化冲突愈发尖锐,

这一时期的八卦纹旁,也常绘山水、动物、日月星辰等图案,以代表宇宙万物,

八卦图的“反教”意味更加明确。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清康熙款青花海水八卦纹瓷杯

龙纹

龙纹是装饰瓷器的传统样式,

它出现时间早、题材样式丰富,明清时期到达全胜阶段。

自古,帝王就以龙自居,明清时期的皇帝也是如此。

明清时期的龙纹,不论是题材还是工艺,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只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帝王的喜好,

明清两朝瓷器上的龙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明永宣时期的龙纹高达凶猛,无论是龙的造型设计,还是线条描绘,

这一时期的龙纹都属于精品中的精品。

明晚期的龙纹瘦弱、无力,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现象相关。

待到清朝的康雍乾时期,龙纹好似又呈现出了新面貌,

这三朝的龙纹的意境虽各有不同,但龙纹的整体风貌还是较为相似的。

康熙的龙纹较为粗壮,神态自由、姿态舒爽;

到了雍正时期,龙纹更加细致,并伴随大量的祥云,表达飞龙在天,以衬托龙的绝对权威;

乾隆时期的龙纹讲究精雕细琢,龙身旁除纤长的祥云外,还伴有火焰纹,更显现出龙的威严。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清康熙矾红彩云龙纹杯碟

在这一阶段,龙纹还出现了正面龙、立龙、翼龙、花间龙、五爪龙等,

形态多样,种类丰富。

牡丹纹

自古以来,牡丹都被视为富贵祥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它也常常被作为装饰纹样,运用在各类陶瓷工艺品之中。

各朝各代的牡丹纹饰特色不一,

元代的牡丹往往绘成缠枝花,花瓣留白边、叶呈葫芦形,

明代的牡丹纹多为“凤穿花”组合,清朝的双犄角牡丹最具特色。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清康熙珐琅彩牡丹纹杯

宝相纹

是人们对自然景物的集合、反馈后的产物,属于象征性花纹。

一朵宝相花,可能集中了莲花、牡丹、石榴、菊花等花卉的特征,

并加以艺术处理,最终得到符合人们吉祥意念的审美需求。

宝相花最早出现于宋代文献中,相关纹饰于唐代迎来发展高潮,

宝相花纹也一度被称为“大唐之花”。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清雍正青花缠枝宝相纹杯

鱼藻纹

中国人自古就爱鱼,也爱它与“余”同音,

鱼藻纹更是各朝各代都会用于装饰瓷器的主流纹饰之一。

或单或双、或三或五的鱼儿,在水中嬉闹追逐,穿梭于浮萍、水藻、莲花间。

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细致入神。

鱼藻纹给人们带来“年年有余”的美好期许,

不光俘获古人芳心,也成为了现代人喜闻乐道的纹饰。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大明成化青花海水鱼藻纹杯

文字纹

除了汉字外,瓷器上也常常能见到其它民族,甚至是其它国家的文字纹饰,

常见的有藏文、梵文、阿拉伯文等。

藏文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时期的官窑瓷器上,

于宣德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西藏地区的藏品数量较多。

其中,部分藏文杯是朝廷给西藏僧侣法师御制的礼品,

绘有藏文的杯子,通常带有中央与西藏地区交流于管辖的历史背景。

梵文是印度的古典语言,它出现于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印度。

在中国,明代永宣时期的青花瓷最早出现了梵文图样,

正德年间,“花捧梵文”的创新图案极具代表性,这类纹饰也给后人带来了鉴定意义,

到了清代,斗彩也出现在了梵文装饰的瓷器上,梵文与“寿”字的组合受到广泛热爱。

阿拉伯文是穆斯林国家普遍使用的文字,

唐中晚期,最早烧造出了绘有阿拉伯文的瓷器,

到了明永宣时期,郑和下西洋拜访了阿拉伯半岛,

瓷器中的阿拉伯纹饰也得以更大发展。

(2)图案

植物图

花、草、树、枝、叶、藤蔓都是瓷器中常见的植物图案。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

赫赫有名的成化三秋杯和康熙十二花神杯,都将杯身中植物的美展现淋漓。

三秋杯的胎体中绘以两组山石花卉,两只蝴蝶在丛间翩跹,

动静相宜,描绘出一副悠然自得的秋日田园风光,又因秋季历时三月,故称三秋杯。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十二花神杯是康熙官窑瓷器中的名品,

它一组有十二只,每一只都代表着不同的月份、配以相应月令花卉。

水仙、迎春、桃花、牡丹、石榴花、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月季花和梅花,

分别绘在每一只杯壁上,正面绘花、背面再题诗一首,

一杯一花一诗一印,共同组成了这旷世奇珍。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

人物图

瓷器中经典的人物图案有八仙、福禄寿三星、四妃十六子、婴戏、麻姑献寿等,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八仙杯

其中婴戏图也常被归入纹饰中,称作婴戏纹。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明成化斗彩婴戏杯

所谓婴戏,就是将婴儿作为图案的主角,

画片围绕孩童赶鸭、蹴球、钓鱼、抽陀螺、放纸鸢等场景展开,

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生动活泼、稚趣可的孩童生活画。

古人认为婴戏图寓意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的意味。

动物图

麒麟、鹤、蝙蝠、鸟、蝶、鱼、等,也都是瓷器中经典的动物图案,

在古人眼里,动物图案不光是瓷器的装饰画,它们也都拥有各自的美好寓意。

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民间也一直流传着“麒麟送子”的说法;

蝙蝠的蝠读音同“福”,出现在陶瓷中时多绘五只,意味梅开五福;

蝴蝶的碟谐音“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有长寿之意。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成化斗彩花蝶纹杯(三秋杯)

酷爱“谐音梗”的古代人,

还热衷将多种动物拼凑在一幅图上,以寄托更多美好祝愿。

像一蜂、一马、一猴,寓意马上封侯;鹿与鹤同出,寓意鹤鹿同春,

诸如此类的谐音祝福,数不胜数。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鹤鹿同春铃铛杯

三、有了不同器型,就有了区分度

如果只有时代和画片,那么不足够体现中国匠人创造力的十分之一。

第三个维度:器型,为瓷器的组合带来了数量级的提升。

就好似从刘华到了刘华强,

从烂大街的初高中考试作文人名举例,到了这瓜保不保熟的水果摊。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器型带来的区分度是相当直观的,

即便是同一年号的作品、一模一样的画片,只要器型不同,

观赏者也能轻易将它们区分开来。

从器型看茶杯,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器型直观和突出特点。

(1)器型直观

器型直观很好理解,说白了就是它的字面意思。

直观地、整体地感受一个杯子,

它看起来像什么,就直接写下那样物品的名称,

再在后边加上一个“杯”字即可。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就比如一只杯子看起来像马蹄,那就称之为马蹄杯;看起来像斗笠的,就叫做斗笠杯;长得像铃铛的,就叫做铃铛杯;像竹节的,就是竹节杯;杯底有鸡心凸起的,就是鸡心杯;长得像量米斗具的,就是斗方杯;长得像和尚用的铜钵,就叫罗汉杯。简单易懂,一目了然。

那么,能够直观辨认的经典器型有哪些呢?

马蹄杯

流行于明清时期,因其形似倒置的马蹄得名。

主流的马蹄杯口沿敞开、削斜腰腹、内凹小平底,于明成化、嘉靖,青康熙、雍正时期烧造数量最多。

明代的马蹄杯多为蓝釉、白釉,而清代的马蹄杯以斗彩为主。

马蹄杯因其造型别致,量度有制、可配合酒令的赏罚,

一度成为古代文人雅士的心头好,深受骚人墨客的喜爱。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斗笠杯

又名斗笠盏、笠式碗。

这种杯子杯口大、足小、腰直,看起来豪放大器,像一顶倒放的斗笠,因此得名。

斗笠盏始于五代,宋代开始流行,

因斗茶需要,宋代的斗笠盏多为黑色,

宋徽宗专门写了篇《大观茶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而现在人们购买斗笠盏都偏爱白色,为的是看清茶汤颜色。

斗笠盏敞口大茶易凉、腰腹直不易端、腹浅不聚香,

但斗笠杯杯身面积广、可装饰篇幅多,杯型流畅画片精致,众人想不爱都难。

更何况用其品茶舒爽、豪迈,还不用担心茶没喝到鼻子先碰杯壁,多好。

铃铛杯

也称作金钟杯、磬式杯、仰钟杯。

铃铛杯杯身亭亭,身型曼妙、线条优雅,

形如一把倒置的铃铛,因此得名。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铃铛杯

铃铛杯由明代中晚期的高足深腹杯演变而来,

它大多杯口外撇、深腹、圈足,

外壁呈S状,杯型小巧玲珑、典雅秀气,

具有较好的聚香、闻香功能,适合品饮各类茶。

身材高挑的它,也较宜作画,

清康熙闻名遐迩的十二花神杯,用的就是铃铛杯的杯型。

竹节杯

没有哪一款杯型的命名,比“竹节”更加直观。

竹节杯,就是一款模仿竹子造型设计的杯型,每一只杯子都好似一段竹节,因此得名。

这类杯字杯身直筒,杯口与足底大小一般,

只是在身长方面略有差异,或细长或粗短,适合品味风格各不同的茶汤。

竹节的造型灵动,清雅俊秀,不但将艺术性拉满,更便于持握。

苏轼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匠人们以俊逸翠竹为形,烧制出只只挺拔竹节杯,

使用者也能在茗茶时体会竹子的风骨。

鸡心杯

按照前几款的惯例,马蹄杯是马蹄形的、铃铛杯是铃铛形的,

而鸡心杯的外形却不是一颗鸡心的形状。

它之所以叫鸡心杯,是因为杯底藏了一颗鸡心。

鸡心杯的杯底有一粒鸡心状的凸起,

可这粒藏在杯底的鸡心,若不是倒过来看或是上手摸,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那古人为什么还要增添麻烦,做“无意义”之举呢?

鸡心杯口沿大、底足小,口沿比底足大了近10倍,

小小的底足想要抬起大大的身体,防止重心不稳、摇摇欲坠,杯底得有些分量才行,

这颗凸起的鸡心,大概就是聚力杯底、给杯底增重的作用吧。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追求整体器型呼应的审美。

鸡心正好作为杯身的尖儿,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形状,

也治好了某些人的强迫症。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明青花莲瓣纹鸡心杯

斗方杯

外形酷似过去量米所用的方形斗,故称斗方杯,

和多数圆润的杯型不同,斗方杯是方形瓷杯,这一点足以体现它的制作难度。

拉胚是制做瓷杯的工艺之一,也是茶杯成形的最初阶段,

但凡涉及圆形的器具,都免不了拉胚这一环节,而斗方杯却无法用拉胚成形。

要知道过去没有石膏模具,制作方型器具的难度不言而喻,

过去想要制作一只斗方杯,

需要备好厚薄均匀、大小合适的泥片,而后再将泥片们粘合起来。

斗方杯制作工艺复杂、难度大、成品率低,

拼贴、粘合、烧制……无论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这只斗方杯就算失败了。

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的器型,我们已经聊得差不多了,

但也有朋友表示:“我还见过一些不长这样的杯子,它们又该如何称呼呢?”

整体上看不出什么名堂的茶杯,我们可以从局部入手,

找准一只茶杯核心部分,再对其突出特点加以描述,杯名的“第三个字”便有了着落。

(2)突出特点

口沿腰腹底足是一只茶杯最基本的构成部位,

想要找准突出特点,先从这三部分入手。

与“看整体”相似,“看部分”其实就是找口沿、腰腹、底足的特点,

哪一部的特点突出,那这只杯子就按照突出部位来命名。

假如一只杯子的口沿很有特色,杯口呈花瓣的形状,那我们就称它为花口杯;

假如一只杯子的腰腹很有特色,不外凸不内凹、直到没有一丝弧度,那我们就称它为直腹杯;

假如一只杯子的特点在底足,其底部向内凹,那我们就称它为卧足杯。

掌握了这三个部位各自的具体类型后,从突出特点的角度给茶杯起名便不在话下。

那么口沿、腰腹和底足,都有哪些专业称谓呢?

1) 口沿

先来说说口沿,口沿是茶杯口部及其边沿的统称,

我们一般将口沿分为五类:敞口、敛口、直口、撇口、花口。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敞口:敞口也称作侈口,它的特点是口沿向外展开,越接近口沿处越是宽敞。

用这类杯子喝茶,茶水会凉得比较快,且杯口大不聚香,不适合细细品茶,

斗笠杯,就是一个典型的敞口杯。

敛口:与敞口相反,敛口杯的特征是口沿处逐渐向内收敛,

这类杯子不多见,但确是聚香拢味的好手。

用这类杯子品茶,味道还没来得及尝,茶香却早已钻入鼻尖。

直口:口沿作垂直筒形的杯型,便可以称作直口杯。

在今日看来,直口杯也十分常见。

撇口:撇口的造型特色为口沿向外翻撇,呈喇叭状曲线。

这样类口沿的杯型,可用来装滚烫的茶汤,

用大拇指和中指拈起口沿,杯身再烫也不影响端茶的速度。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花口:当口沿被弧线分为若干等分,聚成花瓣状,便可以称其为花口。

根据不同的瓣数、曲线,花口还能够进一步细分,

按瓣数分,可分为四瓣、五瓣、六瓣、八瓣……乃至十几瓣的花口,

按曲线分,又能分为葵口、菱口、海棠口等花口。

其中,葵口口沿的瓣状曲线多垂直于底足,形似葵菜叶,多为六瓣花口;

菱口口沿与葵口相似,只是在每瓣葵口瓣的顶部加上了刺尖,灵感大概来源于菱角;

海棠口多为椭圆形,以四瓣花瓣为主,较为少见。

2) 腰腹

茶杯的腰腹部和人一样,都属于我们的中部部位,

只是人的腰腹部有上下之分,而茶杯的腰腹,指代的就是那一块区域。

根据不同的造型,茶杯的腰腹也有各自的专属名称,

通常有直腹、斜直腹、曲腹、鼓腹、弧腹、折腹和瓜棱腹。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直腹:笔直垂直向下的成为直腹。

斜直腹:笔直但不与底足垂直的,称作斜直腹,

斗笠杯就是一种典型的斜直腹茶杯。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曲腹:上部垂直,下部内收的杯型称之为曲腹。

鼓腹:腰腹向外凸的便是鼓腹。

弧腹:腰腹向内收的称为弧腹。

折腹:有明显转折的是折腹。

瓜棱腹:腰腹有着从口沿一直延伸至底足的弧线,

分布出错落有致、凹凸规整的瓜棱腹。

3) 底足

茶杯的底足样式不算多,主要有这样几种:

圈足、假圈足、高足、平底、玉璧底、卧足。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圈足:圈足十分常见,它是指在茶杯底部做一个圆形圈来托起杯身。

足圈向外敞开的,又叫做敞圈足,这一点是区分手拉胚和模具胚的要点之一。

手拉胚的圈足多呈敞圈足,底足会高一些,

模具胚的圈足更为规整,底足也会相对矮一些。

假圈足:从侧面看,假圈足与圈足并无二致,

可看到底足就会发现,假圈足不是一个圆环,它里面是实心的。

高足:顾名思义,就是足圈很高的意思。

高足杯是西域流传过来的杯型,初来乍到的它还是金银材质,而后瓷质高足杯便出现了。

瓷质高足杯出现得早,却没能在唐宋期间流传开来,

直到元代,马背上的蒙古族将高足杯的使用推至顶峰。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平底:杯底无圈无足,全是是平的,便是平底。

玉璧底:玉璧底流行与唐中、晚期,因圈足厚、酷似玉璧得名。

其实玉璧底,就是在假圈足的基础上,挖去一小片同心圆,

当圈足厚度大于同心圆直径时,我们就称之为玉璧底。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卧足:始于西晋,盛行于明清,杯底无圈足、底部向内凹的便是卧足。

著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采用了卧足的形式,

卧足杯虽看不见脚,但正是这样,茶杯就愈发显得大气。

了解了杯子的时代,读懂了杯身的画片,又拿捏住了器型特点后,

想要叫出一只杯子的全称就一点也不难。

依据上文所学,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练习题,

下面这只杯子该如何称呼呢?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首先,我们来找找它的“姓”是否外露,

通过第二张图我们能够发现,杯心的葵花心内署有“永乐年制”。

既然它已将帝王的年号告诉我们了,

那么这只杯子的姓就能够确定下来,称作“明永乐”即可。

知道了它“姓什么,接下来就是找它名中的第二个字(画片)和第三个字(器型)。

从彩料和图案来看,这只杯子的彩料和图案都较为好认,特色明显,

材料使用的是青花,杯腹布满了大片缠枝莲纹,

青花色调深翠、缠枝莲纹细致精美,

所以,这只杯子的第二个字就为“青花缠枝莲纹”。

这只杯子的器型也十分好认,

突出特点一目了然:口沿向外翻撇,成喇叭状曲线,这不就是撇口吗!

于是,杯名中的第三个字我们也找到了。

只是这类器型的撇口杯,还有一个约定好了的名字“压手”,

所以大家也会称其为“压手杯”。

按照姓+名1+名2的顺序排列,

我们很快就能得到这只杯子的全名——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怎么样?与“杯子”二字相比,

这个全称是不是高雅又贵气,甩“杯子”几条街?

至于“压手杯”这个别名,我们下面正要聊。

四、杯子的别名

在大城市生活的Tony Allen Charles们,

回到远在乡村的故乡后,是不是也还得面对狗剩、鸭蛋、铁柱之类的别称?

有别名的杯子也不少,只是它们的别名,与朝代、器型、画片的联系不会太大,

总不能小名叫鸭蛋的人,长得就和鸭蛋一模一样吧。

在为这类杯子起别名时,可能会与握杯时的体感、相关文化有关,

又或是它们过于典型,以至于大伙儿都不叫大名,更爱唤其别名。

压手杯

它就是一种典型的“别名使用率大过正名”的杯子。

压手杯是明朝皇室专用的杯型,

其口沿平坦略微外撇,腰腹上部垂直、下部内收,圈足,

若要用我们刚学过的命名方式来称呼它,

那它的正名便为“明永乐青花撇口腹圈足杯”。

这个名字太难叫了,

这就好比有人在外能被能被连名带姓地称呼为:巴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先生,

哪有小明来得亲切。

那么人们想了,这种杯子有什么特点呢?

两个字:压手。

这种使用体感,握过压手杯的人定深有体会。

握住压手杯时,能感受到一股下垂的重力,

将杯身落在手心,外撇的口沿也会稳稳地贴在虎口上,

有沉稳凝重之感。

所以,就叫它压手杯好了。

这种最典型的特征,日久天长,就成了它的名字。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高足杯(马上杯/净水杯)

我们在前边已聊过了什么是高足,高足杯其实也就是高足的杯子,

只是它小名颇丰,流传度也都很不错。

高足杯虽然出现的早,但使用率并不高,

这种头重脚轻、不够和谐的杯型,为何能在元代得以广泛使用呢?

这就得聊聊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人发现,像高足杯这类种有高高底足的杯子,便于在马上饮酒时持握,

无论是大规模迁徙,还是犒劳骁勇善战的将士们,它都能轻松胜任盛酒一职。

这时,高足杯的别名就出现了——马上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奋战在沙场的将士们,应该没少用高足杯喝酒吧。

宋代以后的高足杯多用于祭祀或供佛,也叫净水杯

再后来,这类杯器也作为盛放果实的容器,又叫称靶杯

罗汉杯

国人品茶求的是心静,这一点与禅修颇有几分相似。

罗汉杯口沿微敛、腰腹圆润、圈足,

因其造型与和尚所用的铜钵十分相像,所以也称作罗汉杯。

五、杯子的功能性

平日里,自己的大名是张小丽最常听到的称谓,

可一旦走进公司,人人都要尊称她一声“张总”。

王小明的家人习惯连名带姓的喊他,

但到了律所工作后,大家都称呼他为“王律”。

在茶杯界中也是如此,一些“有身份”的杯子除了基本的称呼外,也能通过功能性来命名。

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茶杯有:主人杯、公道杯、闻香杯等。

主人杯

顾名思义,就是主人使用的、有别于其它茶客使用的茶杯。

在器型方面,主人杯没有过多的讲究,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只适合自己茶杯即可。

一般来说,主人杯会更加精致一些,它往往彰显着主人的风格。

小小的一只主人杯,却能让茶客“以杯识人”,

主人的品味甚至性格,都在这一“杯”里了。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九段烧妙手青花雪景小杯

公道杯

起初,公道杯是古代汉族盛酒用的器具,造型多为杯中一老头或一龙头,

其之所以称之为公道杯,是因为用它来倒酒最为公道,

用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的酒会全部漏掉。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而现如今,人们使用的公道杯与古时大有不同,

公道杯中不但没了“头”,盛装的液体也从酒变成了茶,成为茶席中不可或缺的茶器之一。

对于当代茶席而言,公道杯不仅能维持桌面的整洁,

还能使茶汤更加均匀、起到延缓茶汤过烫当代作用。

闻香杯

字面意思,闻就是用来嗅闻茶的香气。

闻香杯多为直筒杯,上下一般粗,整体偏细长,

这样的杯型能够有效保留茶的香气。

随着茶香慢慢散开,茶客能够通过闻香杯品味不同阶段的茶香。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自牧堂闻香杯

聊到这儿,茶杯的命名公式也拆解的差不多了,

遇到一只杯子时,大家可能根据这个公式对其名称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公式虽好用,可它依然还有许多不足。

对于一些样式基本、画片不复杂的杯子,直接套用公式问题不大,

可一旦遇上造型“古怪”、画片繁缛的杯子,公式就不那么好用了。

在面对不同瓷杯时,大家也可以留心观察其器型与画片后,再与杯名进行比较,

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还需要大家更多的实践。

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来做几道练习题,

看看大家的基本功掌握得如何: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杯名如人名,一文教你学会叫杯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