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稹在亭子上写下一首诗《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白居易看后再写一首《蓝桥驿见元九诗》,句句感人堪称经典

 qiangk4kzk8us4 2022-01-17

诗人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的友情,可谓是“人间皆晓”;每当说到诗人们之间的佳话的时候,大家都会首先想到这两位传奇人物。

白居易为元稹写过的诗可真不少,比如《禁中夜作书与元九》,比如《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等等,这都是他们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又不得不说,能在茫茫人海中寻得一知己,也算是人生之大幸,白居易与元稹这俩铁哥们的情感,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足够让人心生羡慕。

诗巷本期所要分享的,就是来自白居易的一首诗,至于内容,毋庸置疑,当然也是与元稹有关。

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官后,在远行途中看到元稹题在亭壁上的诗有感而发所作,它字里行间皆是深情,读来十分感人。无关名气,旨在分享大美,各位看官;且随诗巷一起来品读这首感人之作。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众多诗词作品中,我们对于古人的生活经历都会有个大概的了解。在那个年代,诗人们的官途几乎都很坎坷,他们大都会遭遇被贬的命运之劫,李白如此,刘禹锡如此,白居易跟元稹更是不例外。

当时是元和十年初春,曾被贬至江陵五年的元稹,终于接到了朝廷的召回命令,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于是元稹喜出望外,心情异常兴奋,在回朝的路上,便在蓝桥驿亭壁上题诗一首。全诗如下:

留呈梦得子厚致用

元稹

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

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

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

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

时过八个月,当秋天来临的时候,诗人白居易又被朝廷贬官他乡(江州),他去江州的一段路正好与元稹回朝的路是一样的,所以白居易自然也就看到初春时元稹题在亭壁的那首诗。这样捋一捋,我们再去理解白居易写的这首诗也就很简单了。

开门见山,直接切题,首句安排:蓝桥春雪君归日;这句点时间、点地点、点人物,很明了地介绍了人事。那么我们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或许并不会直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因为他只是在以平淡的口吻进行叙述;然而在元稹的那首诗中,就很明显地洋溢着一种快快与激动的心情,因为元稹是结束了自己的贬官生涯而回京的。

“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元稹诗中的这两句,正好写明了时间,与白居易诗中的“蓝桥春雪君归日”严密契合,所以白诗首句的根据就是由此而来。

那白居易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从诗的第二句就能够清晰感受到:秦岭秋风我去时;朋友元稹初春回朝,作者则在八月被贬出京。依然是寻常的叙述,但其中的韵味与情感色彩明显要比首句浓郁、凄凉很多。

人生之事真难料,短短八个月,从春雪到秋风,二人之间经历了如此遭遇,作者能不有所感慨吗?其实,虽然从诗中我们得知元稹在初春被召回,但诗之背后,却有更多变故,即元稹在三月又一次被贬出京城,去了通州。真是命运多舛,这样一波三折,对一个柔弱诗人来说,可谓天大的打击。

白居易并没有写元稹被再贬的事儿,他只是针对元稹回京时题在亭壁上的诗而作了生发,但元稹的再次被贬他肯定是知道的。所以白居易此时叙述自己的被贬遭遇,又何尝不是在为元稹的二次遭贬而忧郁苦闷呢?结合这一层内容去理解这句“秦岭秋风我去时”的时候,我们发现元白二人皆如蓬草,作者这样写更多的是在感叹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命运。

命运相似,情谊又深,相互之间也就有了共同的话题,更会“惺惺相惜”、对对方格外关关注,于是在后两句中,作者便这样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在蓝桥驿看到元稹的诗后,作者一路上都在留意,每到一处,都会仔细查看是否留有朋友的笔迹。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得到。而在此处,作者却仍然没有直接道出自己如何关心、牵挂老朋友,他依旧以叙述的方式在做刻画,把自己的一举一动描写出来,通过具体行动将真切的情感融汇进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我们在看到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物的心情、窥探到了人物的命运,再深一层,更看到了这个人世的本质与社会的面目。

现在回头再看白居易的这首诗,我们会发现它充分呈现了白诗风格:杜绝生僻字,言简而意深,言浅却味永,真如一杯好茶,品后久久不能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