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斑纹》① | 被误解的林徽因,一个寂寞理性的才女

 叶子20211208 2022-01-17

图片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喜欢阅读的朋友可以拉到文末,领取「十点听书会员体验卡」,7天内免费收听超500本精读拆解,365本全本有声书。点击文末小程序,免费收听好书精讲。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历史的斑纹》。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有一处旅游景区叫做三坊七巷。

作为福州的一张名片,三坊七巷埋藏着延绵千年的文脉。从晋代到清朝,这里一直是文人雅士的聚居地。发展至民国,更是人文荟萃。

从这里走出的名人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翻译《天演论》的严复、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还有林徽因、冰心、庐隐这些民国才女……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坊巷古老,时光簇新。穿越一段时光,抵达一截历史,接近一位故人,了解一丛旧事。”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简福海的优美笔触,了解第一个人物——林徽因的故事吧。

图片

早熟的少女

故事从一个富有镜头感的描述开始——

1911年,初夏,福州城。

一袭长衫的清瘦男子,拎一只铜制香炉,路过一蓬又一蓬榕影,疾步迈向麻王庙。

这个人,是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林长民。他正走在替女儿林徽因还愿的路上。

一年前,林徽因出水痘,医术无招的情况下,林长民曾到古庙为爱女祈福。

多年后,林徽因在文中追忆童年时光:

“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以后——水珠即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水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那个感觉至今还印在脑子里。”

灵魂富有香气的女子,连生病时的心情也充满诗意。

1904年初夏,林徽因出生在杭州。进士出身的林孝恂根据《诗经》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为孙女取名林徽音,希望她将来继承传统美德。

后来,为避免与另一位同名同姓的作家混淆,改名为“徽因”。

林家的原籍在福建闽侯,是当地名门望族,族中出过不少建功立业的人才。

林徽因的父亲曾赴日留学,思想开明,后来成为民主政治的倡导者之一。

图片

母亲何雪媛与林长民是两个世界的人。书上说她是“性情骄纵又不通庶务的女子”,不算漂亮、不通文墨、不擅女红、不能持家、不会处事,也未能生出继承香火的儿子。

林长民再娶后,何雪媛彻底失宠,被撵去后院生活,幼年的林徽因跟着住过去。

小小年纪的她,跟着母亲品尝到人情冷暖的滋味。寂寞而凄凉的童年,使她养成敏感多情的性格。

很多年后,儿子梁从诫这样解读母亲的心路历程:

“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地伤害过她。”

爱恨交织的成长岁月,赋予林徽因细腻与坚韧的心性。

天生聪慧,加上书香门第的熏陶,林徽因从小懂事且好胜。

她从未像别的孩子那样,在父母跟前撒娇承欢,而是像个小大人,照应家中一切。六七岁,就能代笔写信,向父亲汇报家事。

父亲为民族事业在外奔波,祖父去世后,林徽因成为家庭的主心骨,照顾母亲、弟妹,带领全家迁居异地。在她看似纤弱的外表下,藏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林徽因的友人费慰梅这样评价:“她的早熟可能使家中的亲戚把她当成一个成人,而因此骗走了她的童年。”

早熟的人,虽然错过快乐的童年,却获得成长路上别样的馈赠。

图片

理智的选择

林徽因天生丽质,又聪颖懂事,父亲将视她为掌上明珠。

他将这个宝贝女儿送进培华女子中学,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

1920年,林长民被派往欧洲访问考察,他决定带16岁的林徽因同行。

长达一年半的欧洲之旅,让林徽因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也领悟到父亲的抱负。

最重要的,她在这时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把艺术创造与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建筑科学。

在烟雨蒙蒙的伦敦,林徽因遇到了徐志摩。她被他的才华与儒雅吸引,他以诗人的纯真与热情对这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展开狂热的追求。

后来,林徽因随父亲回国,徐志摩又追回国内。

图片

1924年春天,大文豪泰戈尔访问中国,林徽因与徐志摩担任翻译,这也给他俩接触提供了机会。

在诗剧《齐德拉》中,林徽因饰演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演爱神玛达那。戏中,他赐予她美貌,帮助她追求所爱之人;戏外,他借诗歌表达自己的澎湃心澜,爱得忘我而无畏。

泰戈尔在临别之际,为两位郎才女貌的年轻人写了一首诗: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就像本书作者所说,他俩的爱情,正如诗歌最后一个字,缓缓拖过,分明是佳偶难成的长叹。

不是徐志摩不好,而是时间不对。他不顾自己已为人夫的身份,林徽因却无法忽略另一个女人的感受。

一边是婚姻安全的房子,一边是爱情激情的诗歌。林徽因以超越年龄的冷静头脑,作出了理智的选择。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书中,作者对这对才子佳人从爱情步入婚姻的过程理出了一条时间线:

他们旖旎成诗的爱情,以1918年梁思成造访林家时的惊鸿照影、情愫暗生为开端,历经1923年梁思成遭遇车祸、1924年两人携手留学美国、1925年林长民返奉不幸中流弹身亡等大事,以及梁思成母亲李蕙仙的反对又反对、大姐梁思顺的误解和解等波折,直至1928年3月他们在加拿大渥太华完婚。

梁启超对这位儿媳心满意足,将她视为女儿,还作为“第二回的成功。”

常言道,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别人的好。梁思成却满怀自豪地跟友人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门当户对,志同道合,能在风雨路上携手同行,也能在成长路上互相激励。这或许是最完美的婚姻。

他俩在建筑事业上进行合作,带出彼此最好的一面,正所谓“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图片

生命的引渡

1928年夏天,林徽因度完蜜月后回到故乡福州。

她踏访父亲创办的私立福建法政学堂,也缅怀父亲的英年早逝。

福州高墙小巷的深处,林徽因陪伴着孤栖的母亲,度过一段温馨的亲情时光。

很快,她又踏上新的征程。因为梁思成收到了东北大学的聘书,她随同丈夫前往东北任教。那里成为他们施展抱负、培养建筑人才的舞台。

夫妇俩加盟营造学社,一起深入乡野考察,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

他们探寻保存最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记取青灯黄卷佛心禅境的尘迹。

他们一起踏勘榆次的永寿寺雨花宫,见证这座宋初建筑的智慧。

她协助他破解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对建筑领域的“天书”《营造法式》的权威解读。

辗转多省的野外考察,如书上抒情的描写:“每一次出发,都是艰险重重而又拓路踏歌的跋涉;每一回跋涉,都是为了中国含泪带笑地站起。”

对于两人的扬长避短,密切合作,好友金岳霖赞美道:

“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他们俩的结合,结合得好,这也是不容易的啊!”

抗战期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四川李庄度过一段艰苦岁月。

图片

环境僻陋,物质匮乏,他们却不减读书人的心志与风雅。除了书籍,屋里还有留声机、贝多芬与莫扎特的唱片。

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俩在生活与建筑事业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彼此成全。李庄六年,在林徽因协助下,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一书。

到了生命晚期,林徽因依然不顾病体,与丈夫一起在北京规划设计立体环城公园。

那份对美的坚贞追求,对建筑事业无所保留的奉献精神,藏在她的诗歌里: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他们以知识分子的赤诚之心,挽救那些幸免于战火却要被自己人拆除的古建筑。当城墙被推倒,她悲愤地叹息:“你们今天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时代的风,裹挟着个人。自然的风,带走病痛的身躯。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为肺病去世。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她自己,心中所爱如同人间四月天。在喜欢她的人心里,她亦如是。

《历史的斑纹》一书中,作者为林徽因这章节取名为“一炉香·生命的引渡”。在故事的结尾,作者总结道:

“在生命长河一程程接驳的引渡中,她走过福州,走过杭州,走过天津,走过山西,走过北平,走过李庄,走过大洋彼岸;走过异乡,走过故乡;走过信仰,走过苦难;走过诗意,走过荣耀……

走成了一位笑得出声、流得了泪、熬得下苦、点得着火、耐得住枯寂、扬得开血性、撑得起傲骨的人。”

林徽因的美丽人生,她自己也早已用诗歌做过回望: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故事。

寂寞的童年,让她形成敏感复杂的性格。她有诗意的浪漫,又具有用高度的理性,最终与志同道合的梁思成结为夫妻。

两人互相合作,为新中国的建筑作出卓越贡献。在时代风雨、完美婚姻与艺术追求中,她完成了生命的引渡。

同样是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才女,“世纪老人”冰心有着怎样的生命色彩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每本传记我们都会从留言中选出3-5个人赠出精美书籍哦!听书拿好礼,大家踊跃留言点赞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