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家争鸣168期 | 高平:断言平水韵不出50年就会淘汰,新韵一统天下

 法厉无边 2022-01-17

小编按:157、158、159、162、163、165、166、167期连续刊发高平先生系列诗话,引发了诸多诗友们的积极讨论和肯定。这一期继续推出老诗人高平先生的诗话观点。读读看。

文章图片1

高平,1932年4月生于北平,山东济南人。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有诗集《大雪纷飞》等19种,文艺评论集《致诗友》等2种,散文集《步行入藏纪实》等3种,长篇小说《仓央嘉措》以及歌剧《二次婚礼》、《向阳川》(合作),电视连续剧《贺龙》(合作),随想录《闪念》,释著《易经诗解》以及《高平诗文精选》、《高平自选集》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名誉理事。

高平诗话

有的诗人由于写了非诗之诗而出名,有的诗人借助诗外的因素而走红,这不仅是诗界的不幸,也是社会心理的畸形。

报刊上发表的旧体诗词不少,但符合格律的不多,作者不懂格律,编辑也不懂格律,读者更不懂格律,倒是挺配套,大家凑合着来吧。这不是好现象。如果不注意普及诗词的格律常识,长期这样下去,所谓旧体诗词的复兴,其实就成了顺口溜的流行,将对我国古典诗词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极为不利。

许多诗之所以没有诗味,是源于作者对诗的误解,说穿了是没有“入门”。有些写诗的人甚至终生“在诗外”而不自知。

对于确无诗才的人,不要批评他的诗写得不好,而是应当规劝他不要写诗,以免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正如对于腿瘸的人,不要去教他怎样踢球,而应当劝他离开球场,到看台上去。

写诗不是技术活,是要有诗才的;技术可以传授,才华也无法教会。一个木匠可以带出十个木匠,一个诗人教不出半个诗人

可以帮人改字,不可以代人创意;可以提出建议,不可以替人操作。诗的感受绝对是属于个人的。你替他弄出个好句子来,他自己能弄出一首好诗来吗?你替他弄出一首好诗来,他自己就能成为合格的诗人了吗?

所以,对于喜欢写诗的人,只能热情地帮助,而不能有代庖行为。

诗人是自己成长的,不是别人培养的。你身边出了诗人,那是人家的事,不要贪天之功,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我认为在所有文学作品中,审阅起来最省力的就是诗了,

诗是语言艺术,语言很好鉴别,两三行诗足够表明语言档次的高低了,甚至一个造句的出现,就可以看清它与诗距离的远近,比如在“冬天的树赤裸着”与“人们都知道树木到了冬天是非落叶不可的”这两句之间,很容易做出诗与非诗的区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辨别起来毫不困难。有时面对厚厚的一大本诗,只要看到其中某一首的头两句就可以断定它整体的水平。

屠岸老在最近给我的信中提到:“我总觉得,小说可以虚构,诗——抒情诗,不能虚构,一旦虚构,便丧失了真诚性。而真,是诗的灵魂。”我非常赞成他的这个观点。这些年来,许多诗人太过矫情、浮躁、轻薄;掩饰自己的思想,虚构自己的感情。“失真”是社会的癌症,无疑也是诗坛塌陷的主要原因。

人们之所以喜爱诗歌,无非是觉得诗能感人,可审美,长知识。如果读来读去,既不会受到感动,又享受不到语言艺术之美,也长不了什么知识,得不到什么启发;不是索然无味,就是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必然伤了读者的心,对于诗就会从失望、疏远到抛弃。诗坛冷落车马稀,该怪谁呢?

凡写景者都是为了抒情,触景生情是也;诗人笔下不应有不寄托情怀之景,只不过有显隐之别罢了。情与景不可颠倒,景胜情难成佳作。今人和古人不同,如果要纯写景不必用诗,用照相机更有优势;其实好多照片也是含有照相者的情的,只不过看起来隐蔽得更深罢了。

所谓诗贵含蓄,我的体会就是“话到舌边留半句”,不要把话说明、说透、说完、说尽,要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解读、品味的余地。有的写法,有的句子,放在散文中可能是必要的,放在诗里就多余了,就成了蛇足。譬如,最近我读到一首整体写得不错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如同在牢笼里飞翔,最多只有数尺高”,后一句就是不需要的。

内心的情感是静止的,只有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被人、景、事、物强烈触动才会成为情绪,只有情绪才能把诗激活,所以我说“写诗就是闹情绪”。

读当今的旧体诗词,常有吃剩饭、喝乏茶的感觉。它们的弊病在于:没有一个词汇不是前人反复用过的,没有一种意境不是前人营造过的,没有一个观点不是官方媒体已经表述过的。它们有的纵然文字华丽,格律工整,也如贴在墙上的彩纸图案,毫无生气。复古之风再盛,仿制之作再多,怀旧之人再众,也不能称之为旧体诗词的复兴。

我深感撰写诗作评论、诗歌理论比写诗难得多,因为诗的内容与寓意可以有不确定性,可见仁见智由人自去捉摸,而诗论不行,它是不能让人去猜想的,尽管任何理论文章都做不到非常全面、绝对正确,但它起码要讲明一个问题,说清一项主张,表述一种观点,不能像诗那样含糊朦胧。动感情易,讲道理难。

我的诗歌评论文章,如果能够得到“正三七” (七分正确、二分遗漏、一分谬误)的评价,就不错了,就略高于及格了。不过,想得到这样的评价也难,因为不同观点的人会有不同的认同点和排斥点,而且都要经受实践与时间的检验。

今人写旧体,我的观点早就是“平水韵应当废除”。因为:1、现在的旧体诗是写给今人读的,今人说的是普通话,古韵在今人耳中倒是不押韵的,反而破坏了音乐性。2、让今人去学平水韵,远不如去学一门外语,费那个劲有何必要?3、平水韵并不科学,有些是掺杂了山西方言的,只不过宋天子钦定了并颁布天下,学子们为了功名,不得不勉强遵循而已。4、有些写旧体诗的保守主义者,不在诗的现代化(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新诗要民族化、旧诗要现代化“)与诗的本质内涵上下功夫,仅只以坚守使用古韵为能,岂非舍本求末?更不可因精通平水韵而产生优越感,那仅是一种知识而已,而非什么学问。

我断言平水韵不出50年定会被淘汰,新韵将在旧体诗的写作中一统天下。

文章图片2

宏灯诗话推出当今诗坛评论家作品,欢迎指导批评;您的转发是最好的鼓励!

诗家争鸣163期 | 高平:格律不能丢,但要废除平水韵,使用现代韵

诗家争鸣164期 | 田岸:写格律诗到底该用新韵还是平水韵呢?

诗家争鸣165期 | 高平:诗人在空前涌现,诗歌却失去了重量

诗家争鸣166期 | 高平:当今怪状,为啥当诗人和书法家很容易?

诗家争鸣167期 | 高平:诗歌的门栏被空前地降低了,已经降低到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