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口沿、腰腹、底足切入,快速拿捏杯名

 潘柏良yy8vsh7t 2022-01-17

  口沿、腰腹、底足是一只茶杯最基本的构成部位,

想要找准突出特点,先从这三部分入手。
看“突出特点”其实就是“看部分”,找到口沿、腰腹、底足的特点,
哪一部的特点突出,那这只杯子就按照突出部位来命名。
那么口沿、腰腹和底足,都有哪些专业称谓呢?
1)口沿
口沿,就是茶杯口部及其边沿的统称,
我们一般将口沿分为五类:敞口、敛口、直口、撇口、花口。
敞口:敞口也称作侈口,它的特点是口沿向外展开,越接近口沿处越是宽敞。
敛口:与敞口相反,敛口杯的特征是口沿处逐渐向内收敛。
直口:口沿作垂直筒形的杯型,便可以称作直口杯。
撇口:撇口的造型特色为口沿向外翻撇,呈喇叭状曲线。
花口:当口沿被弧线分为若干等分,聚成花瓣状,便可以称其为花口。
2)腰腹
茶杯的腰腹,指代的就是那一块区域,
根据不同的造型,茶杯的腰腹可分为直腹、斜直腹、曲腹、鼓腹、弧腹、折腹和瓜棱腹。
直腹:笔直垂直向下的成为直腹。
斜直腹:笔直但不与底足垂直的,称作斜直腹,
斗笠杯就是一种典型的斜直腹茶杯。
曲腹:上部垂直,下部内收的杯型称之为曲腹。
鼓腹:腰腹向外凸的便是鼓腹。
弧腹:腰腹向内收的称为弧腹。
折腹:有明显转折的是折腹。
瓜棱腹:腰腹有着从口沿一直延伸至底足的弧线,
分布出错落有致、凹凸规整的瓜棱腹。
3)底足
茶杯的底足样式不算多,主要有这样几种:
圈足、假圈足、高足、平底、玉璧底、卧足。
圈足:圈足十分常见,它是指在茶杯底部做一个圆形圈来托起杯身。
假圈足:从侧面看,假圈足与圈足并无二致,
可看到底足就会发现,假圈足不是一个圆环,它里面是实心的。
高足:顾名思义,就是足圈很高的意思,
元代,马背上的蒙古族将高足杯的使用推至顶峰。
平底:杯底无圈无足,全是是平的,便是平底。
玉璧底:玉璧底因圈足厚、酷似玉璧得名。
其实它就是在假圈足的基础上,挖去一小片同心圆,
当圈足厚度大于同心圆直径时,我们就称之为玉璧底。
卧足:始于西晋,盛行于明清,杯底无圈足、底部向内凹的便是卧足。
既能从“器型直观”切入,又拿准了器型的突出特点,
准确叫出一只瓷杯的杯型便不是难事。
#瓷器# #青花瓷# #瓷# #茶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