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倦(有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01-17

  20221月高一年级学情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每小题3,27)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项是(3 )

A.寥廓(liáo)   罅隙(xiá)   褶皱(zhé)   点缀   敏言讷行
B.麦菽(shū)    饥馑(jǐn)    悸动(jì)   青暝   呕哑嘲哳
C.迁谪(zhé)    樯橹(lǔ)     跬步(kuǐ)   蟹螯   舞榭歌台
D.戕害(qiāng)  混沌(hún)    逼仄(zè)   孱头   残羹冷灸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A.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他主动隔离十四天,最后一天了,他觉得这一天真是日久天长,时间过得特别慢。
B.一个懂得珍惜并奖励英 雄的国家,才能激发更多英雄前仆后继,才能在全社会汇聚起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
C.《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耳濡目染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
D.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不敢越雷池一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
尼采就________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_______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真实的世界却在_______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________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A.自诩  极致  暗淡  息息相通      B.自诩  极度  黯淡  息息相通
C.自许  极致  黯淡  息息相关      D.自许  极度  暗淡  息息相关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3 )
A.漫江碧透(遍布)           暧暧远人村(迷蒙隐约的样子)
  采采苯莒(采摘)           忍顾鹊桥归路(回望)
B.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曲罢悯然(同情的样子)
  弦弦掩抑声声思(思念)      元嘉草草(轻率)
C.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    一尊还酹江月(把酒洒在地上,表凭吊)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      予出官二年(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D.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棹将移而藻挂(船桨)
  无边落木萧萧下(凄清)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5.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 -项是(3)
吾尝豉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而绝江河(断绝)
古之学者必有师(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吾师道 (学习)
君子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
山川相缪(盘绕、围绕)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疑惑)
明烛天南()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②④⑦      B.①⑥⑧⑩      C.①④⑥⑩     D.③⑤⑥⑨
6.下列句中加点词有相同意义和用法的一项是(3)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古之学者必有师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不拘于时,学于余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予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师说》以贻之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相与枕藉乎舟中
7.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 项是(3)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余始循以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为其然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
谪居卧病浔阳城
而今安在哉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渔樵于江诸之上
崖限当道者
A.①⑧⑩/②⑤/③⑥/④⑦/
B.①⑩/②⑤⑥/③⑦⑨/④⑧
C.①⑧/②⑥/③④⑦/⑤⑨/
D.①⑧/②⑤⑥/③⑨//⑦⑩

8.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契阔谈谯,心念旧恩。(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心中顾念着旧日的友情。)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我想因为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于是吩咐摆酒,让她快速弹奏几个曲子。)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圣人没有平常的老师,孔子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些人请教过学问。)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苏轼容色忧愁凄怆,整好衣襟坐在高处向客人问道。)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⑦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⑦


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故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跨出两脚为
B.“阳谷皆人汶,中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C.“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经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一,其父是 苏洵,其弟是苏辙。
二、(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小题。(10)
材料一:

饭圈文化的本质是青少年追星行为的极化,根本原因是资本+流量明星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青少年榜样偶像在资本的控制下,通过选秀市场快速批量生产,严重冲击主流榜样偶像的树立、推广和作用发挥;“资本+流量明星无序扩张侵蚀、过分追求高额回报、社会责任缺失的综合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使青少年榜样偶像的个体化行为转变为组织化行为、由暂时行为转变为长期行为、由精神投入为主经济投入为辅转变为精神和经济双方面的巨大投入,给青少年发展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饭圈文化的主要受害者,饭圈文化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全时态、全领域的,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严重冲击尤其值得关注。

资本主导流量明星的生产、 制造和再造,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打造流量明星的完美人设,用于吸粉并成为爱豆”(偶像”);二是围绕流量明星设计、制造、挑起争议性话题以吸睛”“割韭菜,对粉丝进行提纯并固化成唯粉死忠粉,形成稳固饭圈。在这过程中,资本既操控唯粉”“死忠粉从正面维护流量明星,又使用黑粉甚至是职业黑粉给竞争对手下绊子、打棍子、扣帽子,冲击文明”“和谐价值观。

资本+流量明星模式的偶像,不需要好作品,也不需要个人在艺术道路的艰辛探索,却可以凭颜值等天赋因素取得成功。饭圈青少年既有着强烈期盼社会日益公平公正的合理诉求,又有着让自己能够凭着先天的身体因素随随便便成功的侥幸心态,从而造成一种内在价值观的矛盾状态。同时,饭圈中的私生饭现象(即粉丝介入明星的私生活领域现象)越来越多,不断践踏道德底线甚至在违法犯罪边缘游走。更值得警惕的是,饭圈中的职业青年为爱豆应援打榜而使用公权力,导致新型微腐败现象不时出现,造成对公权力声誉的损害;一些饭圈青少年心目中只有所谓爱豆的应援打榜而无视公序良俗、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这些都无疑对公正”“法治核心价值观造成冲击。
    “流量明星的关键标签在于流量,必须依靠数据说话。流量明星的后援站、超话往往是数据当家,但真实数据往往是惨不忍睹。为此,资本要动用其他手段做出漂亮数据,饭圈为了爱豆流量数据耀眼,往往也是主动参与或者被裹挟参与炮制虚假繁荣。造假行为日常化、经常化,成为饭圈爱豆必须按时完成的使命,形成了不以数据造假为耻,反以数据造假为荣的恶劣风气,从而对诚信价值观造成冲击。
                          (摘编自邓希泉《饭圈文化严重冲击青少年价值观建设》)

材料二:

粉丝是饭圈文化最重要的受众构成。据了解,粉丝以24岁以下的青少年为主体。他们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尚缺乏对世界和人生相对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时常带有本能驱动的盲目和非理性,易被明星的行为举止打扮影响,群起而仿效。吴某凡涉嫌强奸后,网络上竟有不少铁粉以自残”“移民为口号,甚至出现攻击相关网站、扬言劫狱救哥哥”“献出身体救哥哥的近乎殉道者的狂热反应。

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反思,粉丝的非理性需要社会引导。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和人生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对于真善美、假恶丑的辩别能力的教育,就是健康健全的人格和素质教育。其实,审美教育不仅关乎艺术和美,也关乎一个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下一定程度上缺少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完整而具有有效性的审美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项需要社会广泛参与,长时段才能完成的艰苦事业。

饭圈乱象的背后,们不难看见资本运作的无形之手,即明星经纪公司借助网络平
台,以及微信、微博,特别是手机终端等现代传媒,为套牢自己签约的高颜值、高流量、高人气明星而不惜重金、不择手段,以巨大投入在幕后组织、运作,从而获取人气、资金的高额回报。所以,从表面看是流量明星面对着粉丝的裹挟,而背后则是利益驱动的资本裹换。他们唯利是图,而且名利双收。布尔迪厄早些年在谈到电视的另一面时,特别指出其强有力的煽动性和情绪效果。它可以制造现实,控制受众对事物的理解,并达到特定的目标。而现在的经纪公司和网站,与当年电视相比,无论受众之广、传播之快,还是影响之大,已经远超电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流量明星造星过程中,经纪公司、有关网站等往往呼风唤雨,追逐利益,而忘记应该努力把好输出端的质量,力求把德艺双馨的年轻艺术家推介到广大粉丝中去,产生良好的正面效应的社会责任。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是文艺的第一追求。
                                     (摘编自毛时安《走出饭圈畸形审美误区》)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青少年是饭圈文化的主要受害者,因为饭圈青少年追星需长期的精神和经济的巨大投入。
B.资本打造饭圈操控唯粉”“死忠粉维护流量明星的做法,冲击着文明”“和谐价值观。
C.“饭圈青少年期盼社会日益公平公正,希望自己凭着先天的身体因素在公平的环境下侥幸成功。
D.现在的经纪公司和网站对受众的影响非常大,它们应该牢记文艺的社会责任,不可一味追逐利益。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饭圈文化是一种非理性的畸形文化,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严重冲击。
B.一些饭圈青少年为爱豆应援打榜,甚至无视法律法规,我们要教育青少年不可以崇拜偶像。
C.“饭圈造假大行其道,炮制出耀眼的流量数据,但不可因此断定电影《长津湖》的票房成绩造假。

D.当下的审美教育还不够完善,我们需要进步 加强,以打破粉圈乱象,建设风清气正的新文艺。
12.2021429日刚刚颁布《反食品浪费法》,5月就发生了倒奶事件。在爱奇艺平台播出、蒙牛作为其赞助商的节目《青春有你3)》的偶像助力环节中,大量的粉丝为了获取带有投票一维码的奶盖,购买大量的蒙牛 牛奶,将喝不完的牛奶成箱成箱倒进了沟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倒奶事件的看法。(4 )

三、(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20)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祜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人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矜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徒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賕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微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 ]常平:官仓名。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有删改)
13.下列句子方框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感到奇特
B.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       盗贼
C.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资助
D.一时工作文词者                 擅长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A.又贷之种粮          扣舷而歌之
B.巩取置于法          ,取之于蓝
C.使人察其出人        其皆出于此乎
D.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B.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C.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D.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项是(3)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从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世情,淡泊名利。他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他对此不在意。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矜四境。(4 )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4)

四、(1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小题。(9)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当时作者正在长江下游漫游求官。此处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人世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双方是隐居和人世的不同选择。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本诗开篇点题。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B.首联借景抒情,以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的深秋景象,引起客居思乡之情,很自然地进入颔联。
C.领联我家一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自豪,遥隔一词让人体会到诗人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深深哀伤。
D.颈联虚实结合抒发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诗人的思乡;“归帆天际看想象家人遥望天际归舟,盼望自己回家。

19.从孟浩然的《早寒有怀》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来看,两位诗人在归隐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
()名句名篇默写。(8)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条横线1,8)
(1)《短歌行》中借《诗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自己渴望得到贤才。
(2)古典诗词中常用”“对举抒发内心的感慨,《登高》中“_______,_______”即是如此。
(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荀子《劝学》)
(5)舳舻千里,__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五、(16)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黄昏的光线让她心情放松,四下里的景物尚能清晰可拜,却已不那么咄咄逼人。

她这个年纪的人,正需要皮肤的紧绷。她脸上的肌肤还算有弹性,下巴连接脖子的皮肉却显出松垂,仿佛地心引力特别对她的这个部位感兴趣,整容术的拉皮可以助她隐藏这些遗憾。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他有多大年纪了?肯定到了腿拉不开栓的岁数,一只老枪,长了锈的。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不由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他喊着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她的心一阵轻微的抽搐。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年轻人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莱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已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动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地还发现,在他们吃饭的这段时间里,妈一声也没咳嗽。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发出的呐喊。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也好像听到了心里的鼓声。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改动)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
A.小说中的"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能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又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充足的优越感。
B.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地方,用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认为自己被当作农民工的妈而感到无比惊讶又无比愤怒的心理。
C.小说中不惜繁笔描写母子二人吃晚饭的场景,菜汤”“馒头汤盆放在地上,吃食如此简陋,凸显了他们境遇的凄凉。
D.小说中有多处对老者称呼的加了引号,作者想借此表明人物形象巨大的反差以及由此给带来的强烈的心灵震撼。
2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人物的暮年心理。
B.小说人物描写细腻传神,体型壮实的儿子急切地反复呼喊!!”“快点儿!菜汤都凉了!”,一个憨厚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

C.小说善于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如..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生动形象地塑造出一位在工地辛苦工作的老者形象。
D.小说运用误会法,在情节上有意识地设置误会,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使读者心理前后产生巨大反差,引发思考。
2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24.最后三段呼应标题,着意写鼓声。结合全篇,从不同层面探究暮鼓的意蕴。(6 )

六、(60)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盲区指探测或观察不到的地方,也指认识不到或被忽略的方面,比如:知识的盲区、认知的盲区、情感的盲区.....

    请以盲区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7分)

1.C    2.D    3.A    4.B    5.C    6.B    7.C   8.D    9.A

二、(10分)

10.D   11.B   12.这个事件反映出,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危害。粉丝的行为有的已严重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这一条也可以具体谈:这种行为践踏了道德底线,破坏了公序良俗,违背了法律法规,冲击公正”“法制的价值观。)这个事件反映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粉丝群体自身尚缺乏对世界和人生相对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和审美教育。这个饭圈乱象事件的背后明显是资本运作的无形之手,要遏制资本无序扩张,始终坚持社会效益是文艺的第一追求。(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三、(20分)

13.B    14.D   15.C    16.A   17.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随从,用车子拉着赏赐他的财物跟随着他,让他四处夸耀。(假、辇、夸矜1分,句意1分)    2)曾巩让僧徒互相推选,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俾、识、次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脱口成诵。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借给他随从,用车子拉着礼物跟随他,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吃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捭阖,而且越写越好。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的。

四、(17分)

(一)18.C   19.孟浩然迷惘拿不定主意。(1分)尾联迷津欲有问诗人借用孔子问津的典故,表明自己正处在就此归隐还是继续奔走求官的迷津中;(2分)平海夕漫漫,借景抒情,以漫漫无边的江水、昏暗的天色烘托自己迷茫的心情。(2分)陶渊明坚定归隐田园。(2分)《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表现出对官场的强烈抗拒,将官场比作尘网”“樊笼,将在官场中的自己比作被困住的羁鸟”“池鱼,感觉官场是牢笼;(2分)并描绘了恬静闲适、自由放松的田园生活图景,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强烈赞美和热爱。(1分)    注:态度1分,分析2分。

(二)20.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渌水荡漾清猿啼(4)金就砺则利  5)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注:该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五、(16分)

21.D    22. C   23.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伸出”“挡了挡”“抢先咬”“很响地嚼这些动作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舐犊情深,以及母子在艰辛生活中的从容乐观。(一点1分)  24.暮鼓是暮色中会所的演奏,是来自农村的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鼓声。暮鼓象征打工的老者虽已暮年,仍不辍劳作,表现出强韧的生命活力。暮鼓和暮鼓般的母亲给心灵的鼓舞,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顽强奋进的姿态。

六、(60分)

25. 阅卷采用综合分等打分,双评制。一等60—51分,二等50—42分,三等41—36分,四等35—20分,五等19—0分。

    建议:各等级根据语言水平上下浮动。

    扣分项:

    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上不封顶。

      写:潦草扣1分,难看扣2分。

      写:抄写400字的,20分以下;抄写600字的,10分以下。其他问题,具体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