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的自伤之痛(下)

 零壹贰012 2022-01-17

图片

看不见的伤在心里

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于青少年自伤的第一反应是禁止,这可能不会奏效,因为这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实际上,外显的自伤行为反映了青少年内心的痛苦,这是青少年调节心理压力和情绪的一种方式,但这是一种“适应不良”的方式。

因此,探索和解决青少年内在的心理痛苦,寻找替代的应对策略,才是解决自伤行为的合适思路。从生命周期来看,青少年处在极为特殊的一个发展阶段,一方面作为情绪调节生理基础的神经系统尚待成熟,第二性征、性激素的巨大变化扑面而来;另一方面,青少年面临重大的社会化发展任务,核心议题是“自我认同”,即“我是怎样的一个人”。青少年特别在意自己“长得是否好看”“学习好不好”“是否多才多艺”,在稳定的自我认同感建立之前,这一切都需要根据外部的评价、同伴的评价来确认,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们遇到的挫败自然不少。

亲子关系在青春期也变得更加复杂。上学、住校等生活变化带来与父母的进一步物理分离,青少年对于自主性的需要将产生更重要的一个结果—与父母的心理分离。此时,尤其需要父母在养育方式上变得更灵活,既尊重青少年的自主和独立,又能在青少年遇到挫折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不良的家庭关系非但不能提供支持,反而可能是青少年压力的来源。

不过,这些是整个青少年群体面临的普遍压力,对于特定的个体来说,不同的境遇(包括创伤事件、个体特质和家庭环境)带来千差万别的触发因素。评估每个人的痛苦程度和来源,需要依据当事人具体的心理体验。

看不见的伤在心里

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于青少年自伤的第一反应是禁止,这可能不会奏效,因为这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实际上,外显的自伤行为反映了青少年内心的痛苦,这是青少年调节心理压力和情绪的一种方式,但这是一种“适应不良”的方式。

因此,探索和解决青少年内在的心理痛苦,寻找替代的应对策略,才是解决自伤行为的合适思路。从生命周期来看,青少年处在极为特殊的一个发展阶段,一方面作为情绪调节生理基础的神经系统尚待成熟,第二性征、性激素的巨大变化扑面而来;另一方面,青少年面临重大的社会化发展任务,核心议题是“自我认同”,即“我是怎样的一个人”。青少年特别在意自己“长得是否好看”“学习好不好”“是否多才多艺”,在稳定的自我认同感建立之前,这一切都需要根据外部的评价、同伴的评价来确认,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们遇到的挫败自然不少。

亲子关系在青春期也变得更加复杂。上学、住校等生活变化带来与父母的进一步物理分离,青少年对于自主性的需要将产生更重要的一个结果—与父母的心理分离。此时,尤其需要父母在养育方式上变得更灵活,既尊重青少年的自主和独立,又能在青少年遇到挫折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不良的家庭关系非但不能提供支持,反而可能是青少年压力的来源。

不过,这些是整个青少年群体面临的普遍压力,对于特定的个体来说,不同的境遇(包括创伤事件、个体特质和家庭环境)带来千差万别的触发因素。评估每个人的痛苦程度和来源,需要依据当事人具体的心理体验。


图片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2.1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