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里有一条:家里总得有个孩子怕的人。不论是妈妈,还是爸爸,必须有一个能制服孩子的人。让孩子一听见某人的声音就惊慌失措,立马乖乖坐好。 所以,没有沿袭这个传统的家庭,会出现很多父母会说的一句话:我家孩子不听话,一点也不怕我们。 孩子听不听话是太多爸妈聊天的主题。孩子不听话的爸妈说:我太愁了,我家孩子一点也不听我的。管不住。 每每看到一个乖乖听爸妈话的孩子,都羡慕的不得了。但是,听话绝对是好事吗? 我家楼下有个小男孩,5岁的样子。每次他跟着爸妈回来,都很想和楼下的其他孩子一起玩。 好不容易哀求成功,和小朋友们高兴的玩起来,正要跟着往远处跑的时候。爸爸一声厉喝:回来!那孩子立马停住脚步,往回跑。 回来后,那爸爸的脸上阴沉着,孩子也没了刚才的快乐。“谁让你跑那边的!回家!”孩子连一声反抗都没有,乖乖地跟着回楼上了。 我看到了,确实觉得孩子够听话,但是有点过于听话了。 《亲爱的安德烈》里说,孩子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个体,是与父母平等的一个存在。 为什么我们总在用权威来管教孩子,这样被管下去的失去了活力和自由。就像樊登说的:你现在把孩子管得有多严格,将来他叛逆的几率就有多大。 孩子有大人没有的天性和纯真,失去了这段时间的经历,就失去了激发创造力的基础。 孩子要去玩,你不允许,他就不能更安心的接近大自然,接触其他小朋友;孩子要去跑,去跳,你不允许,他就不能释放自己的能量,失去强身健体的机会。 这种听话,不是健康的方式。我其实非常害怕,我的孩子会特别听我的话。 我更希望的是,他能和我对话,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有的时候,钢蛋玩了很久的沙子和土,再下去的时候,又要玩。我说:“不要玩了,你已经玩很久了。”他说:“那好吧,妈妈。” 其实,我听到他回答,还是有点不忍心的。我不希望他压抑自己的想法,于是又问他:“如果你很想玩,就告诉妈妈。”果然,他还是很想继续玩。我同意了。 所以,父母的强势与命令,会让孩子的内心受到压迫。如果他们尚小,还不懂得表达自己的反抗,那么你的阻止就剥夺了他们的乐趣。 如果他们已经懂得反抗和表达,你总是挡来挡去,那么他们可能有一天就不会再跟你反抗了,直接顺了你的意,岂不是更省心。 可从此以后,他们也没有了向往的东西,喜爱的事物,成了一个无趣的人。 所以,与孩子相处的最佳方式是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压迫和剥夺。父母不需要让孩子感到害怕,而是应该去爱他们,给他们支持和鼓励。 也许,孩子怕你,让你得到了一时的满足感,但孩子长大后,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足就会显露出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