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碧洲的水

 述涛说事 2022-01-17

  碧洲的水

                                  文/刘述涛

良碧洲,是碧洲的另一个称呼,有人说,应该是叫“娘”碧洲,因为这些布满碧洲千纵万横的水脉,就像是一个娘一样,滋润万物,泽被苍生。这也就不奇怪有人说,水是生命之源,水是这个世界的血脉和灵魂,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积淀。

只是,这世上的水也有千种万种,唯独碧洲的水更与众不同。有人说碧洲的水清澈明亮,缥缈随性。它时而细腻,时而奔放,时而迟缓,时而圆融,要么刚柔并济,要么张驰有度。它遇热成汽,遇冷成冰,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因势而变,因形而变,因时而变,春为露,夏成雨,秋为雾,冬成冰。因此,碧洲,因水得名,因水闻名。

说到水,就想到白水仙,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想到那九曲十八湾,一路浩浩荡荡奔向遂川江奔去的碧洲水。

碧洲水,又称为周湖溪,流经九村、珠湖、碧洲、良岗、达泉、宏山,然后汇入遂川江。史志有记,最早有舟楫通过遂川江入良碧洲,良碧洲的竹子亦通过水运入遂川江、赣江、长江。

在碧洲,最易生长的就是绿竹,满山满岭,尽是翠绿翠绿的竹子在风中摇曳。竹子是造纸的材料,那些年,碧洲的黄表纸在全国都有名,一提“江西黄表”,就知道是指碧洲的草纸。同样在那些年,碧洲水的两岸,尽是做草纸做竹器,做豆腐的作坊,一家作坊,一架水车。水车,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不知不觉,水车成为碧洲的一道风景。人们沿着石板路,青石桥,来到这些作坊里,看碧洲人如何将一根一根的竹子经过水的浸泡,慢慢变成纸浆,再经过造纸艺人的一双大手,从浆水里捞出一张一张的黄纸。

早年间,碧洲水还是唯一一条碧洲向山外延伸的通道,碧洲水把山外的货物运进碧洲,又把碧洲的土特产运到山外。在土地革命时期,遂川县的党组织就是看中了碧洲的易守难攻,将游击队伍带在碧洲打游击,一直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碧洲的这支游击队才被陈毅元帅委派的人员接到皖南,加入新四军,成为了抗日队伍中的一员。

游击队当年还看中了碧洲的钨矿,钨矿可以筹集到革命经费。说起来,碧洲的钨矿是这世上成分最优良钨矿石,它源于1924年一场大雨,这场大雨将深藏于大山深处的宝藏给冲到了人们的视线范围内。在上海求学的梁芳溥挖到了块,只是他不同于别人,别人挖到就很快丢了,他却很想弄明白这拿在手上幽黑发亮的黑石块到底是煤炭还是什么别的东西,他就拿到学校去做化验。这一化验才知道这是非常珍贵的钨矿石,而且纯度很高。于是,梁芳溥一扭头回到碧洲,学也不上,一门心思筹资开矿。

从此,碧洲钨矿流出来的浊水,与造纸作坊的浑水,成为碧洲人心里很长一段时间的隐痛。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直是唐诗宋词里的美好景象,大自然恩赐的灵山秀水,不能就在自己这一代人中被塌。水生态,水环境,水治理被碧洲人提上了议事日程,原来造纸的作坊不见了踪影,钨矿也不再开采。水质保护更是被写进了村规民约。碧洲人自发的掀起了一场清水战役打响了。一开始的梳理、规划,很快被质疑、吵闹所打断。有人开始怀疑,水清、岸绿、水顺、景美的图画到底画得出画不出?

没有一溪秀水,谁会前来碧洲?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理讲透了,事也就顺了。勤劳朴实的碧洲人终于明白,真正要守住的还是老天爷赐给的这仙山秀水。于是乎,水兴则邦兴 水安则民安,溪河相通,山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水上文章,又被碧洲人淋漓尽致的书写出来了。

此时,久已未见的野猪山鹿回来了,成群结队的白鹭出现了。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万亩翠竹,千亩荷池,还有那最让人心醉的山水,又都回到了人们的眼前。老话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碧洲有秀山,碧洲有白水,怎么不让人向往?

                      (图片源自他人,如有侵权,告之既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