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进展 | WAKE-UP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出血对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素问镜听 2022-01-17
Schlemm L, Braemswig TB et al. Cerebral Microbleeds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cute Stroke: An Analysis of the WAKE-UP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Neurology. 2021 Nov 15:10.1212/WNL.0000000000013055.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305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4782419.

解读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指在磁共振SWI(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上可见的小的低信号病灶。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约15%~38%的患者溶栓前核磁成像中存在CMBs,且CMBs与阿替普酶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风险显著增加相关。此外,CMBs的空间分布也可能影响CMBs对出血风险和功能结局的影响。目前,尚未有随机对照试验探究CMBs如何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功能结局和出血转化风险及是否影响阿替普酶治疗效果。

本期分享一篇发表于Neurology的文章,分析了CMBs的存在、数量和空间分布如何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功能结局和出血风险,以及是否改变阿替普酶的治疗效果。


研究背景和目的


脑微出血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常见,且与静脉溶栓后脑出血(ICH)风险增加有关。目前尚不清楚CMBs是否影响溶栓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MBs的存在、数量和空间分布如何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功能结局和出血风险,以及是否改变阿替普酶的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WAKE-UP试验的预先设定分析。该试验纳入了症状发作时间未明、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的接受阿替普酶或安慰剂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者随机接受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或安慰剂治疗。CMB状态(存在、数量和分布)由3名对临床信息设盲的评定者按照标准化方案评估。结局指标为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1分和症状性脑出血(sICH)。


研究结果

在WAKE-UP试验入组的503例患者中,459例患者(91.3%)纳入最终分析,其中288例[63%]男性。98例(21.4%)在基线成像时至少有1个CMB;45例(9.8%)恰好有1个CMB,37例(8.1%)有2-4个CMBs,16例(3.5%)有≥5个CMBs。(见表1、表2)


表1. CMBs的空间分布

表2. 根据脑微出血的存在和数量列出的基线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


结果显示存在CMBs组sICH发生率的增加大于两倍,但未显示明显统计学意义(11.2% vs 4.2%;adj. 0R 2.32[95%CI 0.99-5.43];P=0.052)。CMBs的存在对90天功能结局无影响(mRS≤1:45.8% vs 50.7%;adj. OR 0.99[0.59-1.64];P = 0.955)。

附图2. ≥CMBs与出血性并发症间的关系

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功能结局更好(mRS≤1:54.6% vs 44.6%,adj. OR 1.61[1.07-2.43],P = 0.022),但未显示与CMB存在相关的证据(交互P值=0.546)。同样的,在脑叶(推测与脑淀粉样血管病有关)或非脑叶CMBs分布的亚组分析中,未观察到与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图2. 根据CMBs的存在和分布,接受阿替普酶治疗与90天功能结局的相关性。

图3. 根据CMBs的存在和分布,接受阿替普酶治疗与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研究结论


在WAKE-UP研究中,未发现伴有一个或多个CMB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治疗疗效降低的证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阿替普酶在多发CMB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获益-风险比。


校稿人:刘婧伊、刘大成

点此查看文档
作 者 介 绍
方长庚

住院医师

硕士研究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病学中心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和神经重症
作 者 介 绍
李曼

住院医师

博士研究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和神经重症

end


重症卒中

作为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的官方公众号,是以急重症脑血管病管理为核心,利用现代互联网交流模式,搭建的多学科学术交流平台,由刘丽萍教授团队发起并汇集海内外神经重症领域专家倾力打造。聚焦临床热点难点、荟萃国内外前沿资讯、分享最新指南共识、讨论解析精彩病例、开展实战专题培训、全方位呈现学术视听盛宴,旨在为共同推进急重症脑血管病规范管理、优化管理策略、促进神经重症专科人才培养、加强国内外多学科交流互动。

在此诚邀各位同道积极投稿,稿件内容包括病例分享、专家团队宣传、学术新进展,或是您工作中的新闻活动及感悟。投稿请发至CSA_CSCS@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