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民营医院做不成中医馆

 大老板商道 2022-01-17

一家医院的院长和我私聊了很久,一直想弄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医院所有的资源都有,开个中医馆怎么就不见起色,我笑了笑回答他,你们医院开中医馆算什么医疗体系呢?算是医院的一个大点的中医特色科室吧,想法很好,落地就会死,中医馆的出现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医院旧有的体质和落后的思维意识,本来医院是最有资格开中医馆的,但是医院的体质和思维意识是什么呢?

第一:你们一直是把病种当作产品,把疾病细分化来做精准定位,这不符合中医的理念,中医是通过整体辩证来确定患者身体的某个病症,施治尚且需要了解患者体质,用药,用方,用理,牵一而动全身,你们是通过一个集中的病症来解决患者集中的病症,所以你们做不来中医馆的模式,也不敢去这么定位中医馆。

第二:医院是把药品和医疗设备,当做产品耗材来盈利的,只要卖出药品就是盈利,只要卖出更多的,更高价的药品,你们才能盈利,医疗设备是一个是直接的固定资本投入,长期受益,药品和医疗设备是医院治疗疾病的必需品和辅助工具,某种程度上具备产品的性质,实际情况是:患者来多几次检查,多几次鉴定,费用就出来,无休止的检查才是卖药品的前提条件,是捆绑了两者利益,来交换患者的身体健康,你们只是一种买卖关系,不是一种卖买关系。

第三:服务也是一种商品:病种和患者是一体的,同样属于服务对象,世人是有思维意识的,也是有冷暖感触的人,虽然医院能分清事就是事,健康就是健康,情就是情,可患者是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的,也就是“事情”这种需求是双向需求,必须解决完美了,才会认可你,这是市场需求决定的,所以你们只能解决一个冰冷的问题,就是你这个健康,你这个事,而所谓的服务,只是门口的导诊来去关爱,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服务产品,但是很多医院管理者对服务的概念是模糊的和笼统的,这是当下无法解决好的医患矛盾主要问题。

第四:医院的运营已经是细化到了品牌极致,并且以我对专业化的理解来说,医院的策划运营一定是换了一波又一波,原因是想通过更加细化的品牌运营,让患者觉得专业才是解决特定健康的根本,但是这种策划运营已经是静态化发展,并不能动态化地跟随时代患者的变化,而中医馆的运营定位是从新开始的,从中医文化分离出来很多专业化,面对庞大的运营系统维护,专业就无法掌控中医馆里的中医,中医文化,中医教育,中医体验,中医特色科室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中医的分化品牌很多,医院很容易回到原有的路径上去,依然是看专业的病抓专业的药,这就正如社会上存在的那些专科生和本科生的本科生的区别了。

也有很多网友问我,为什么莆田系的医院看见中医馆这个大健康版块就没有广州投资人做得好呢?问题大致都是相同的,但是莆田系的医院也在布局中医馆这个大健康版块,只是他们还没有回过神来吧,也许对于换团队这件事情上,莆田系有自己的苦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