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圣又神秘的 《古冈遗谱》

 昵称40044036 2022-01-17

图片

“古冈”,新会古称冈州。南宋末年,宋行朝迁至新会崖山,最后在宋元崖门海战中失败。由于宋朝皇室的南移,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广东,宋室遗臣、士族、名流便隐居在珠江三角洲,从中原带来的文物也大量散落在民间,包括古琴和琴谱。元代,宋遗民收集崖门海战后散落在新会的宋室遗留古琴曲谱,整理成为一本乐谱——《古冈遗谱》。

宋以前,广东琴学相当薄弱;由于《古冈遗谱》的传播,岭南古琴文化揭开了新的一页,以后琴学昌盛,琴人辈出,“正始之音由是而南”。

明代岭南大儒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世称白沙先生,是岭南著名琴人。他雅好古琴,相传收藏有“沧海龙吟”、“天蠁”等岭南名琴。取号“石斋”也源于古琴,他曾梦抚石琴,声音清越悠扬(“泠泠然”),梦中一位伟人笑着说,八音中惟石音为难谐,今能协和,定日后得道。先生常与友人、门人携琴游于山水之间,诗文中留下了不少琴谊、琴事。他授徒学术,还包括琴术。由他再收集整理的《古冈遗谱》及其白沙琴学,传播岭南大地。

由于古琴文化的长期传播,广府地区逐渐形成“岭南琴派”,并一跃为中国古琴一大流派。新会不但是《古冈遗谱》诞生之地、编纂之地,在清代中叶至清末,更成为岭南古琴艺术重镇,见于著录的琴人就有黄国璘、黄观炯、黄景星、张文焯、莫南桥、陈绮石、陈芷芗、蔗湖、莫湘厓、莫韵石、莫锡龄、莫骥昭、莫琛昭、黄文玉、莫锦江、胡准、黄炳堃等二三十人,他们钟爱《古冈遗谱》,所习离不开《古冈遗谱》传曲,论琴言必称《古冈遗谱》。《古冈遗谱》被奉为岭南琴派最经典琴谱,公认为立派的基础。不少琴论、琴谱中都提及《古冈遗谱》。

《古冈遗谱》之所以流传、岭南琴派得以创立,与陈白沙倡导理学思想,将古琴作为“节性和情”的器具分不开。岭南琴派创始人、新会黄景星在《悟雪山房琴谱》自序开篇就指出:“冈州自白沙先生以理学为倡,其教人也,惟于静中养出端倪,以复其性灵,不以言语文字为工。故后之学者,每于稽古之余,多藉琴以为节性和情之具,此《古冈遗谱》所以流传也。”

《古冈遗谱》在岭南琴学中很神圣,也很有魅力,但今人未见到它的真容,因为它已经失佚了。相传,原有元刻本,4册共24曲,包括收录有浙谱、徽谱、闽谱和阁谱的部分曲目,后毁于兵燹。陈白沙年代,已是真本稀见。清末新会人伍铨萃保存半套元刻本,中山郑健侯也有一部。民国时期,有琴家曾浏览元刻本的《古冈遗谱》。近百年来,无数琴人、文史爱好者、收藏家苦苦搜索,终未所得。它的踪影扑朔迷离,神圣而又神秘。它的曲谱,部分散见于岭南各传抄的琴谱之中,如新会、南海、番禺、中山的一些古琴谱。

图片

黄景星所编的《悟雪山房琴谱》中有传抄《古冈遗谱》曲目。景星出生于乾隆年间,承传家学,少善弹琴,取父亲手抄本《古冈遗谱》研习。经数十年学习研究和传授琴艺,琴学积累丰厚,他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编成50曲的《悟雪山房琴谱》,翌年(1836年)刊行。《悟雪山房琴谱》在岭南琴学中影响很大,成为岭南琴派的经典琴谱。广东古琴研究会副会长、著名琴家、新会人莫尚德(1912—1993)的《广东古琴史话》评价:“今观黄煟南所辑,除裒载家传《古冈遗谱》诸操外,采撷诸家英华,俱收并蓄,实为保存唐宋遗音,孕育岭南风格,其功匪浅。”书中有注“古冈遗谱”的5首,但黄景星自序说,将何琴斋“拜受十余曲”和“前所习者”(其父手抄《古冈遗谱》一帙)“详加釐订”,究竟50曲中还有哪些是《古冈遗谱》的曲目,今难以清楚了。

图片

新会景堂图书馆收藏的《古冈蔗湖琴谱》,是清代新会琴人蔗湖在咸丰二年至四年(1852—1854年)的手抄本琴谱,里面保留了多首《古冈遗谱》的曲目。这本琴谱是岭南派琴谱的代表作之一,2010年10月,江门正式出版该谱,并在书后增补另4首《古冈遗谱》曲目。

《古冈遗谱》、《悟雪山房琴谱》、《古冈蔗湖琴谱》可并称新会(江门)所出的三大岭南派传世琴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