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学堂】诗家语

 花中9whm1t404n 2022-01-17
图片
图片

诗词学堂


诗家语

所谓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乃诗家用含蓄、形象、跳跃、夸张、凝练、音乐性的语言表达自己主观情志之诗语。
 
《诗人玉屑》卷六里提到王安石诗家语的概念,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也为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诗(这里指格律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以及其他文体不一样,要受到字数、韵律、立意等之限制,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自由表达。如我们用非诗性思维去欣赏或者创作诗歌,就不能正确理解作品原意,就不能创造出好的诗作来。
 
诗家语有几个显著特性:含蓄婉转;用语形象;字句凝练;语言跳跃;艺术夸张;和声律协美等几个主要特征。总起来讲就是具有诗性和音乐性。
诗家语概念的提出,使得诗歌在整体表达上,体现出了它独特之诗性和音乐性。
 
一、含蓄婉转
.袁牧说:诗文贵曲。诗心亦贵曲也,曲如流水。诗家语在表达上具有含蓄婉转之特点,常用比喻,影射,曲喻,反说,陪衬,讽刺,用典,比兴等手法。用意含蓄而曲折、蕴藉而委婉,说有限语留无限想象空间,这正如中国书画中留白一样。
如: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代在寒食节有禁火之习俗,韩诗中轻烟散入五侯家,以清明日皇帝赐火给亲近臣子来借喻皇帝宠幸太监,重权被太监等掌控,终至亡国;本诗采用《春秋》笔法,颇具讽刺意味,用意曲折含蓄。这里含蓄和讽刺、影射相结合。但含蓄不同于隐晦。诗里意思,看了自然懂得是含蓄;看不懂,是隐晦、是隔。故但凡用典,不隔为佳。这是后话。
再如: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乍看乃江南山水楼台风光风情之作,细读有弦外幽意。汴州乃北宋京城,时已沦陷,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纵情歌舞,追逐声色,毫无恢复中原之意,诗人寄无限忧思嘲讽于诗中,细品之则耐人寻味,充分体现出诗之婉转含蓄之特点。
 
二、形象用语
诗家语常常以形象语言为特征。诗家之情志和诗之境界往往借助于物象并通过形象语言表达出来,常常诗中有画,诗画相生而意味无限。物象的选取要集中、不杂乱堆砌,要与所达之意境吻合。
如: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中物象丰富:野烟、飞桥、石矶、水畔、渔船、桃花、流水行文曲折动人:28字勾画点染出一幅美丽的《春水桃花》画轴。首句着一字,使飞桥和野烟交相点染,互相映衬,创造出一种朦胧之美境,实在而非隔也。次句着一字,将诗人置入画图之中,表达诗人对世外桃源向往之急切心情。

此诗用语形象,构思婉曲,情趣幽远,画意甚浓,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动静相谐,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诗中之桃花溪,虽不定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之桃花溪,但却暗用其意。也体现了诗之含蓄婉转之特点。
 
关于诗之形象语言以及形象思维,冯泽尧先生之《诗性思维与诗词创作》和夏叶苍先生之《物象.意象.意境》都谈得很详细。此处不再作详解。
另外,诗家语也不排除适当的理性用语,但这种理非自然科学之理,而是哲理和情理,我们不能一味用科学的眼光去解读、创作、去衡量诗家语言,那是科学论文了,不是诗歌了。形象语言有时常常和议论、理趣相互结合,有的甚至基本通篇议论,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五》此诗除第四句用比喻外余者基本句句议论: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可见,诗中适当的议论用语、理性用语也是极好的。

诗家语具有语言锤炼之特点:用字凝炼而精确。
欧阳修《六一诗话》里记载了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炼字推敲之故事。诗不厌改,古之诗家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叹,何况今人。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也。绿是也,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以,使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
 
毛泽东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字是也。'刘静松先生之《移居》:十载营巢费苦辛,白头终得杜为邻;锦江花草非吾恋,要借诗王一片春字极妙,虚实相生,自嘲,自信,幽默。
 
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都是谓语。但是,''''是平常的谓语,而''''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疾),'''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又更形象。
 
凝炼关系作品之质量。
所谓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句,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它不是追求华丽辞藻,生僻用语,而是追求诗语之朴素自然、生动流畅和准确达意。炼字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境界全出,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诗家语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出于常理之外,入于情理之中。
也就是具有语言修辞上艺术夸张之特征。她用语往往率直、天真、主观、情感化而非理性用语。杜甫.古柏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注意了此诗加以计算: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之病也。
 
另一位科学家范镇《东斋纪事》卷四:杜工部云:黛色参天两千尺,其气盖过,今才七丈。古之诗人好大其事,率如此也。还说到武侯祠实地测量,古柏不过十丈高,杜诗言过其实。批评家们是用科学的眼光来解读此诗,这就曲解了作者的意思。因为史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等科学家往往追求的是生活、物质的客观和真实,往往忽略了艺术的真实。
 
对待诗歌,我们应用诗歌的、艺术的眼光来创作之解读之。虽然诗歌之真实来源于生活之真实,但诗歌之真实高于生活之真实,艺术的夸张是艺术的真实,是对生活集中概括,比生活更集中、更高、更鲜明、更深刻。
 
因此,如果用非诗性(理性的,史家的,客观的,物质的,科学的)的眼光去审视解读诗词,可能会读不通,或者会曲解作者的原意,也难以创造佳作。用诗性思维去解读诗歌,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缘何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本文摘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