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生喜乐,一世明华》——记泓芝驿镇西翟底村老共产党员张明华(下)

 焦际空间 2022-01-18

注:张明华夫妇近照

五、老张圆了作家梦。

1997年,也是个大事频频的年份。
2月19日,中国领导人邓 小 平逝世;3月14日,八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设置重庆直辖市;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9月13日,中共十五大开幕;11月8日,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

这一年,张明华已年满50岁,算是进入了知天命之年。
尽管身体还很健康,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老了。因为他发现,直呼他姓名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成了儿女口中的“老爸”,孙子孙女们口中的“爷爷、姥爷”,年轻人口中的“老叔”,即便是同龄人,也都改口唤他“老张”了……

随着日子的越来越好,几个子女都先后成家立业了,家里的生活日趋稳定,他逐渐从村干部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从1986年到2015年,家里开了30年的商店,始终是村里的“活动中心”。不管是谁家的娃去了,两口子都会抓几颗糖果塞到娃的手里,从来没有算过钱。

老张和顺当都是几十年的老党员,为村里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几十年。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他的工作成绩,给了他众多的荣誉,他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五强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奉献奖”……

慢慢地,他开始给孩子们“压担子”了,许多事情都交由儿女们出头去办,他只坚持几个原则:现在种地不挣钱了,但地坚决不能丢,自己没时间种,可以包给别人;不管在外做多大领导,挣多少钱,都要诚信为本,善待他人;村里人在外面遇到啥难处,你们都要帮一把……
儿女们都很孝顺懂事,也都听他的教诲,对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儿女,他是很放心的。

注:张家大姐、明华、常乐的合影。

但他还是有一件心事,一直没想好该怎么解决:他还有个亲弟弟,从小得了小儿麻痹,行动不便,又没有成家。父母亲在时,一直跟着父母过。父母去世后,就跟着他们一家人过……
1997年的一天,老张把大女儿叫到跟前:“娇,今天叫你来,是想和你商量下,我年龄也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你现在日子还过得去,爸的心里就是一直放心不下你叔的事,你叔一辈子无儿无女,就怕将来老了以后无依无靠……”话未说完,大女儿明白父亲要说什么,她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回复:“爸,我知道你是在担心我叔的晚年生活。没事,以后就让叔跟着我生活吧,弟妹们都在外地,跟着他们不方便,就由我养叔的老吧!”
一句承诺,半生担当,大女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让张明华夫妇很是欣慰。

注:张常乐与侄女张娇合影。


(据悉,张明华唯一的弟弟张常乐,已于2017年阴历腊月二十三因病去世,时年65岁。张娇如约履行了为叔父养老送终的职责,她含着巨大的悲痛,在和几个弟妹商议过后,共同以子女的身份,风风光光地“送走”了叔父。)

就这样,随着事情一件件地办理妥当,老张的心轻松了许多……
正如他写的那样:光阴似箭,岁月催人老。在我二老年近花甲之时,儿女们婚姻美满,事业有成。儿子儿媳,四个爱女,亲情常念,孝顺有加。我二老深感其乐融融,安享天伦之乐!

但他忙碌了大半辈子,哪是肯坐享清福的人啊,总想给自己找些事做。

注:张明华夫妇和儿子儿媳一家人合影。


在村里,老张也算是个场面人,他能写会讲,毛笔字也写得好,村里谁家有事,他不等人家叫,就主动过去帮忙。
每到腊月底,好多村民都会送来红纸,请老张给编写个对联福字什么的,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家里的活顾不上不说,连笔墨都要倒贴的。
张娇就不止一次吐槽:每次看到父亲用圆珠笔写的文稿,不光字迹苍劲有力,且字词用的恰当,语句流畅……再对比自己那些字,实在是汗颜。

现在的老张,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坐在家里的,正好可以重新当回作家了。
早在八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经在《运城报》、《运城供销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了,可惜没能留下底稿。
此后的岁月,因为生活所迫,他的作家梦一度中断。但他从末放弃过手中的笔,但有闲瑕时间,便一个人写些短文。
最近,经女儿这么一点拔,老张便又翻出了许多年前的旧作,一篇篇地重新整理润色起来。
很快,他的创作激情就被彻底激发出来,一发而不可收拾……

白天杂事较多,没法静心写作。只有晚上,等老伴睡下了,他才铺好纸提起笔,一边回忆着,一边写着……
有几次,老伴深夜醒来,看到他还在爬格子,会忍不住唠叨他几句,他嘴上答应着不写了不写了,手中的笔却总是停不下来。
他还把小孙女已经用不上的字典要了过来,放在枕头边上,便于自己随时查一些记不准的字和词语。

老伴拿他没办法,回头又去跟女儿唠叨:“你爸也不知道那根筋抽上来了,白天都这么累,晚上不睡觉。写那些陈年往事有啥用,都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还在挖空心思写这些没用的……”
女儿却笑着对母亲说:“妈,那您就错了,您还不了解我爸?我爸想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一定有他的想法,这是他想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我只是担心我爸的身体,您要理解他,多照顾照顾他才行!”
唠叨归唠叨,老张还是得到了老伴的支持。

2008年,是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30周年。
也是在这一年,张明华创作的报告文学《难忘的岁月》定稿,这部作品既是他个人的回忆录,也是对几十年来农村社会发展历程的一次回顾。
2011年,在大女儿张娇的多方努力下,《难忘的岁月》被拍成了上下集电视剧,当年10月份便在运城电视台播出。

2013年,老张的新作《乡情》问世,同样被拍成了数字电影,在运城市电视台播出,现在还能在网上搜到。
2015年,他又创作了普法栏目剧《这是谁的错》,此剧内容以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缺失为题材,反映出深刻的社会问题。
不久,他又创作了德孝剧《逆子》,故事梗概是某个老人的儿子因赌博欠债,抢劫了嫂子从银行取回的现金,又不顾老人住院,把钱再次输光……该剧由市电视台普法栏目剧摄制组拍摄完成,先后在各个频道播放。
众多的优秀作品和剧本,使他斩获了当年的一项大奖:运城电视台普法栏目剧的“最佳编剧奖”。

他的作品远不止这些,更多的还是贴近农村生活的短剧本。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他每年都会创作一些短小精悍的小品剧本,再由本地村民排练成熟,公开演出后,受到乡亲们的广泛好评。
2016年,泓芝驿镇各村年终汇演,西瞿底村选送的小品《送礼》大获成功,荣获全镇剧目表演第一名;
2017年,西翟底村表演队的剧目《洋车区长下乡记》,代表泓芝泽镇赴盐湖区参加演出,荣获盐湖区优秀剧目称号,受到区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8年,他又创编了小品《王百万祝寿》,被泓芝驿镇党委授予锦旗一面,上面写着:笔耕不辍传播正能量,老骥伏枥尽显赤子心
2019年,他新编了小品《婆婆就是妈》、快板《公婆夸媳妇》,这两个作品的特点在于,既能让人开怀大笑,又能让部分村民“对号入座”,深刻反思。
2020年,重阳节前夕,他又创编了小品《寻妈》和《常回家看看》,借以唤醒全社会对农村孤寡老人问题的关注。
同年年底,他又创作了移风易俗类小品《天价彩礼要不得》。2021年,该小品在泓芝驿镇王过村举办梨花节期间文艺演出,受到各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刚刚过去的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张明华和老伴同时获得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