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孙殿英曾自称为明末名臣孙承宗后裔。他少年就不好学习,不思进取,打架、逃学甚至放火烧了私塾,成年后更是吃喝嫖赌抽,成为了混混。他先是参加民间秘密组织“庙道会”并成为会首,后又拉着会众投靠直系,跟随大小军阀混迹江湖,官运不错,人马也达到数千余人。 1928年,直系张宗昌兵败,孙殿英赶紧向蒋介石投诚,被收编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率部驻防蓟县和遵化一带。此地恰好是清东陵的所在地,孙殿英为筹措军饷,以军事演习为名,瞒天过海,偷坟掘墓,盗掘了乾隆皇帝与慈禧太后的陵墓,收罗大批珍宝,成为民国最大盗墓案。 孙殿英盗墓案,虽然犯下了重罪,惹了众怒,但他却侥幸逃过了法律制裁,也导致了末代皇帝溥仪与民国政府的完全决裂,为日后成立满州国埋下了伏笔。 民间曾传闻,孙殿英为了平息众怒,把乾隆的龙泉宝剑送给了蒋介石,把翠玉西瓜送给宋子文,把慈禧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齡,结果孙殿英逃过刑责。 对于偷坟盗墓这种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重罪,都是会遭人咒骂的,所以,孙殿英绝对不会自己亲自去做,只会安排手下的军官士兵去干。 原本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偷偷的盗,闷头发大财,即使有一些人知道此事,也畏于孙殿英的淫威,不敢声张此事,但没想到百密一疏,一个月后,一家外国报纸披露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随葬宝物出现于古玩市场的新闻,从此锅盖被掀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民国政府清室善后调查小组的调查下,此事坐实,再次引来舆论哗然,轰动全国。特别是在逊清皇室,满清遗少,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张园)的溥仪等人的强烈反响,直接上告到蒋介石那里,要求必须严惩。 由于是军人犯罪,普通法院不能审理。逊清皇室要求设立“特别法庭”且要求参加陪审。为了平息舆论,民国政府在北平成立了陆军高等军法会暨军事特别法庭,东陵盗墓案启动了司法程序。由担任北平卫戍总司令的阎锡山负责具体管理,并指示由蒋、冯、阎、桂4个集团军各推举一名中将担任审判官。而审判长则是第3集团军第一军团长、河北省主席商震上将。 商震担任审判长后,第一步是“调查取证”。 第一个人证是守陵人和钧。他指控孙殿英去过盗墓现场,还主持了分赃,但这些指控由于证据不全,而且这些证人连日期顺序都搞不清楚,和钧一口咬定是在6月20日左右看到孙殿英炸开陵墓,但那时候孙殿英还在老家天津,军队真正进入东陵要等到7月4日了。种种不确定,让证人的大打折扣,不被法庭採信。 第二个人证是逃兵张歧厚,他拿着从陵墓盗来的珠宝上船,因行为举止怪异被当场抓去审讯。他作证:“由军长下命令,叫工兵营用地雷将西太后及乾隆皇帝二坟炸开。当时我未进去,由军长的人把着门,都是团、旅、营长们下去拿东西,别人不得进去。他们拿完了,到天明以后,我才去的。我这36颗珠子,就是在西太后的坟里捡的。”张歧厚的口供证实了盗墓,且军长孙殿英是主使,人证物证俱在,情况对孙殿英很不利。 第二步是询问当事人。 而就在准备传唤孙殿英时,阎锡山突然叫停了询问。 原来,此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中原大战”。蒋介石表面上统一了中国,降服了各路军阀,但地位不稳,于是决定全国裁军,夺取大小军阀的地盘和军队。“山西王”晋军阎锡山不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看上了孙殿英手下的几千号人马,希望能够为其所用。所以,发生了终止询问的事情。 既然上级不让审了,审判长商震也得服从命令,草草结束了庭审,以“遵化县驻军勾结守陵满员窃盗赃物”之罪,将谭温江、张歧厚、张殿元等人,以及几名古玩商人、东陵陵户被判处有罪,而元凶孙殿英被处以不起诉处分,逍遥法外。 判决书送到南京军政部军法司后,就此再无消息。 随后中原大战狼烟遍地,孙殿英率领所部追随阎锡山与蒋介石的中央军作战,彻底倒向阎、冯、桂阵营,由于都是同一挂的阵营,再也没有人追究孙殿英是否有参与盗墓了。 孙殿英就这样一直活到了1947年因毒瘾复发而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