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前段时间,“压垮一个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上了热搜;各地规范“线下教育培训”,家长们担心没地方辅导孩子,焦躁不安。 家长焦虑,唉! 矛盾家长为什么如此不堪重负,焦虑呢?一句话: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为输不起,所以才对孩子实施过度的教育,过早地加重学习任务。但是,家长朋友们,用沉重的学习负担剥夺孩子幸福的童年,这是反教育的行为,不仅使儿童身体受到损害,而且也使其社会情感受到扭曲。 问题那怎么办呢?少安毋躁。且听我细细道来。 家庭教育要“循道尊术、无为而治、言传身教”,首先要处理好“道”与“术”的辩证关系。前文已经论述,暂且按下不表。 我从农业管理这个角度,来做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归纳出家庭教育的“十条戒律”,告诉您家庭教育怎样避免掉进大坑。 坑,骗人! 戒律一:“看庄稼看别人家的好。” 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待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农民到里去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有的人看到别人庄稼好,为了验证一下,会到别人的庄稼地里去取一些果实来做验证。到别人的庄稼地里去看别人的劳动成果有用吗?不但没用,还暴露了能力和品行的不足。 庄稼丰收 同样的道理,教育不要盲目地做比较。想学习是件好事情,想知道结果也是件好事情,但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拿自己家的孩子跟邻居家的孩子做比较。邻居孩子的家庭环境跟您的孩子家庭环境是不一样的,教育方法也是不一样,结果肯定也不会一样。因此,这样的教育毫无意义。 戒律二:“光打雷不下雨。” 过去,农村有“靠天吃饭”的说法。看到庄稼就要干死了,天天盼望老天爷下场“透犁雨”。眼看着来了一大片云彩,可老天呢,光打雷不下雨,于是心里格外生气,恨老天爷光打雷不下雨。 光打雷不下雨,急死人! 同样的道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多,为了哄孩子高兴说了一些空话,但兑现不了。这种失去诚信的教育,直接导致孩子的不信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可以接受家长的不完美,但家长一定绝对诚实,说真话,千万不能任性而为。 戒律三:“种了别人的自留地,荒了自家的责任田。” 农村有一部分人,自己的地不好好种,天天去外面帮人家做一些事情,挣点吃喝。老百姓嘲讽他们:“种了别人的自由地,荒了自家的责任田。” 田地荒芜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长的责任田,千万不能荒芜。耽误了种庄稼,也就耽误一季;而耽误了教育孩子,可能耽误一生。家长不能像守株待兔的那个人一样,得到了一点儿意外的收获就放下锄头,结果田地荒芜了,连一只兔子也没有等到,损失惨重,贻笑大方。 戒律四:“多施化肥庄稼好” 农民种地有个说法:“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果没有农家肥,只顾多施化学肥,庄稼就不会有好收成。 同理,家庭教育要打好基础,优化环境土壤,才能够促进孩子茁壮成长。否则,一旦家庭环境缺少“有机肥料”,即使再多的“化肥”,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戒律五:“一树花半树果” 春天到了,果树开花了,姹紫嫣红,煞是好看。有经验的老农会来给果树束花,把一些多余的花去掉,只留下半树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农知道“一束花半树果,半树花一束果”,要丰收就要束花,束花才能保果。 春花烂漫时 同理,家庭教育不仅要鼓励孩子全面发展,而且要寻找教育的平衡点,突出重点,发展孩子的优势领域。要明确使命,分工合作,同频共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引领孩子发挥特长,健康成长。 戒律六:“强按牛头喝水” 牛想喝水,自然会自己找水喝;不想喝水,就是硬按着它的头,它也不喝。如果逼急了,牛就会做出反抗(用大眼瞪或用角顶)。 牛喝水,自在 同理,在教育孩子方面,强迫命令是行不通的。家长不能凭着一厢情愿采取高压政策,应该情通理顺,尊重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和需要。倘若“强按牛头喝水”,那就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戒律七:“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违背事物的规律去做事情,急于求成,那将一事无成。 同理,教育是慢的艺术,来不得半点急躁。不能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急于求成。有些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弄得孩子十分紧张,兴趣日趋淡漠,身心疲惫。 拔苗助长 家长要学会放松心态,去掉急于求成的执念,把握住孩子成长的节奏,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展开教育。优秀的父母在育儿方面心态都很放松,而所有糟糕的父母都有种“执念”;优秀的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吵闹、脏乱、活跃、好动、满身泥土,接受孩子所有的现实状态。 戒律八:“大水漫灌” 庄稼的生长离不开水,干了不行,涝了也不行。干了会黄叶,涝了会伤根。所以就有了“庄稼养根,养人养心”的说法。 灌溉 同理,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方面,家长想着一下子做些“解渴”的事情,什么都重要,什么都要学,那一项都唯恐漏掉。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教育”,很容易挫伤孩子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一旦伤了孩子的心,那就得不偿失了。应该采取“精准滴灌”的方式,分清主次,着眼优势,重点培育,精准辅助,让孩子自己按照自己的生长节律茁壮成长。 戒律九:“耽误了农时”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麦熟一晌,虎口夺粮”……好种庄稼的时候就要及时播种,好收获的时候就要及时抢收。否则,误了农时,就会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抢农时 同理,家长要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黄金阶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钉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只要始终充满教育激情,多一份激情,就多一份激动,多一份教育的动力和勇气。只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种下优质的种子,加上不误农时的管理,就会收获到孩子的美好未来。 戒律十:“心里没谱” “一年之计在于春。”家里有多少地?准备种什么?哪块地适合种花生,哪块地适合种玉米,哪块地适合栽地瓜,哪块地留作种蔬菜,都要根据地力和作物的习性合理调配。倘若心里没谱,那就糟糕了。没有计划,就等于缺少地图导航;没有地图,怎么可能找到宝藏? 结论同理,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最适合做什么,及早对孩子进行成长分析。知己知彼,心知肚明,未雨绸缪,做出符合孩子特点的人生规划。要引导孩子坚定理想信念,将长远规划和眼前计划结合起来,设定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一个个近目标,沿着长远规划的方向不断前进。 向长远的目标,前进! 家长朋友们,以上“十条戒律”您记住了吗? 结论 万物同理。牢记家庭教育的“十条戒律”,认真吸取农业管理经验和技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就会避免掉进深坑,就能收获家庭教育的累累硕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