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老司机才开过,独树一帜的长征太脱拉重卡

 机财团 2022-01-18


机械财经将中国重卡分为四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工业体系建立阶段(1949年-1978年),

第二阶段,技术引进起飞阶段(1978年-2000年),

第三阶段,大力发展阶段(2000年-2009年),

第四阶段,走向世界舞台阶段(2009年至今)

关于第二阶段,我们分别撰文描述了斯太尔,奔驰重卡的技术引进,今天我们看看另一个别具特色的重卡技术的引进,它就是太脱拉,太脱拉的技术引进由当时的长征汽车于1983年开始引进。




太脱拉与中国结缘




其实太脱拉很早就与中国结缘,我们在中国早期进口的重卡中就曾提到我国曾大量进口太脱拉的T111。T111型卡车是在五十年代初进入我国,这也是首批进入到我国的太脱拉卡车。

T111                                          

后开又进口太脱拉T138,T138型是T111型的直接继承者,加入了一些新功能,如液压动力转向。T138系列以4X4、6X6的驱动形式居多

T138




长征汽车与太脱拉




长征汽车制造厂前身为北京新都机械厂,始建于1950年,隶属于北京市公安局。

长征汽车在1983年引进太脱拉技术之前一直模仿太脱拉产品。

1958年以捷克太脱拉T111型载重汽车为原型仿制出第一辆XD250型5吨越野汽车,主要为军工产品。

XD250

后来又在1973年仿造T138,生产一款名为CZ160的国产卡车,除驾驶室外,太脱拉的风冷发动机、脊骨式车架和断开式车桥都直接仿造。

CZ160

改进后CZ160

长征对太脱拉执迷可谓根深蒂固,到了80成为重汽联营公司一员后长征也没有跟随重汽联营公司的其它三家整机厂去引进斯太尔技术,而是真正的和太脱拉走到了一起,开始正大光明的引进太脱拉技术。




长征引进太脱拉T815




1983年,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捷克莫托科夫公司太拖拉汽车制造厂达成向中方转让太拖拉T815重型卡车的协议,由河北长征汽车制造厂组装生产。T 8 15 汽车是太脱拉汽车厂80 年代的新产品, 是在太脱拉1 1 11 3 8148 型汽车基础上研制的新型汽车

T815

该项目的合作方式为技贸结合。捷方提供T 81 5底盘, 包括前、中、后桥、分动器、变速器等40 种零部件的产品图纸、工艺、工装资料、试验方法、试验报告及试验标准等技术资料; 中方从1 9 8 8 年至1 9 9 0年每年向捷方购买整车1 1 0 0, 散装件9 96 ; 同时双方表示在19 9 0年至1 9 9 5年间继续进行技术贸易合作的愿望。协议规定捷方将免费派专家协助和指导长征汽车厂制造和试验T 8 15 汽车, 长征汽车厂将分批派技术人员赴捷学习T 8 15 汽车的设计制造技术

五年后的1987年,第一批国产化太拖拉T815试制成功,长征太拖拉由此开始服役于共和国需要它的地方

长征太拖拉T815

管式车架+摆动半轴成为了太拖拉的一面特有旗帜,内八字的轮胎状态甚至在国内还闹出了交警说其轮胎没装好而被拦下的笑话。独特的摆动半轴让轮胎拥有巨大的跳动行程和良好的接地性,使其拥有强悍到令人发指的越野性能。




后记




1987年批产后长征的太脱拉成为长征的主要产品,1992年达到年产1000台的产量。太脱拉的独立悬挂、摆动半轴、三桥驱动、脊梁式骨架和风冷发动机等成为非常独特的重卡技术,在遍地是斯太尔的年代可谓有独特的亮点

1978-2000年这段时间,重卡行业我国引进斯太尔技术,奔驰技术,太脱拉技术,重卡整车技术上升很快,发动机潍柴,杭发的斯太尔技术,变速箱的法士特,车桥领域的汉德,他们技术上也都有很大进步,但是受市场及法规的影响,重卡行业并没有像计划中的那样大力发展,许多中卡公司推出的中重卡车在各个领域排挤这重卡企业,有些重卡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在倒闭边缘。

直到200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超载的严查,我国重卡行业才真正的迎来春天,才开启我国重卡行业的大力发展阶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