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万国马路到万马奔腾,中国重卡用了50年

 机财团 2022-01-18


机械财经将中国重卡分为四个阶段的发展

工业体系建立阶段(1949年-1978年),

技术引进起飞阶段(1978年-2000年),

大力发展阶段(2000年-2009年),

走向世界舞台阶段(2009年至今)




前序




我们曾在介绍第一阶段的时候说过,这个时期我国马路上跑的全是杂七杂八的国外车,有苏联的,德国的,捷克的,奥地利的,美国的,可谓万国马路。经过5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80年代的技术引进的技术积累,但是2000年之前重卡没有大的产量,几家重卡公司也过的格外辛苦,主要是那个时代是中重卡时代,是一汽和二汽的天下

2000年后随着物流的发展,和法规的趋严,我国重卡迎来了春天,开始了这个行业的大力发展阶段,这个时期除了大放异彩的斯太尔技术,我国重卡企业还与多个国际知名重卡合作&引进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线,这个时期可谓万马奔腾。




重汽健全了四个系列




2003年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组建济南华沃,生产沃尔沃FL6、FM9以及FM12。后来虽然双方选择了分手。但是精明的重汽在沃尔沃的基础上研发出后来的HOWO-7。HOWO-7奠定了中国重汽在重卡领域的领袖地位,HOWO-7成为新一代重卡的标志。后来基于HOWO平台开发了LNG系列的豪瀚平台

2009年中国重汽又与MAN签署合作,曼公司参股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25%+1股,中国重汽引进曼公司D20、D26、D08三种型号的发动机、中卡、重卡车桥及相应整车技术,形成了重汽汕德卡SITRAK系列,成为物流高端系列

重汽一直没有放弃斯太尔技术,至此重汽四大平台同时并行。

                                             




陕汽的德龙系列




收购了斯太尔的MAN,对中国可谓十分熟悉,和当年重汽联营公司中的一员陕汽的合作可谓轻车熟路。2004年陕汽引进MAN F2000重型卡车技术。在F2000的基础上,陕汽推出了德龙F2000,以及后续的F3000,在重载市场和工程自卸市场大出风头。在此基础上,陕重汽已经成功的发展到了现在V6000.与MAN的合作可谓非常成功,德龙和HOWO成为当时市场的典范




从川汽到上汽依维柯红岩




川汽把斯太尔平台发展成了新大康,后来升级成金刚系列。但是川汽的发展并不是非常好,2007年,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公司挂牌成立,红岩引进资本和依维柯的技术,实行“双品牌”战略,尽管引进了技术、资本,但是红岩的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





北奔继续发展NG系列




2002年奔驰结束了和兵工的合作。为此2003年,兵器工业总公司在整合其所属卡车资源时,将重庆铁马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铁马”重型卡车业务和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北方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并,组建了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同时将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公司划给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北奔继续着其高端NG系列

2009年12月,北奔重卡与韩国现代签署了初步合作协议,可能为了更适应中国的中端市场。这个原本就被业内称为“弱弱合作”的合作最后无果而终,这在当年也不被人理解,1989年北奔重卡引进的是比较先进的NG80整车技术,虽然在发动机、变速箱方面使用了国产化的斯太尔产品,但是韩国现代是源于1978年引进的三菱FUSO中重卡技术,后来在2000年有了奔驰的支持而已,技术上并不比北奔先进




不甘心只做底盘的江淮




2005年,江淮引进现代技术的格尔发实现了国产化,格尔发技术来源韩国现代重卡,现代重卡源于1987年引进日本三菱FUSO中重卡技术,为了解决发动机等问题,在2000年后现代卡车与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合作,推出了新一代重卡,2003年现代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合作终止,也就少了后续的技术支持,短暂的合作相信现代没有学到戴姆勒的精髓。




刚刚晋级的华凌




安徽星马汽车以水凝搅拌车起家,进入新千年后,也看上了重卡行业,2003作为后进者的华菱重卡,在引进日本三菱扶桑整车技术后,意欲在中国重卡市场上掀起风云。后又在2009年正向开发出汉马系列




二汽推出天龙




2006年,东风在日产柴、雷诺以及康明斯等的支持下推出一代经典——东风天龙(D310)。在这个时候以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引进的dci11尚未成气候,东风天龙还是以选用玉柴和东风康明斯为主。

东风天龙D310是东风负责工艺和日产柴负责产品设计,日产柴的驾驶室选装康明斯、雷诺发动机,变速箱则是法士特还有采埃孚手动16档箱。这个配置在当时绝对的高端,为东风后续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汽J6




2007年,一汽解放打造的解放J6正式下线投放市场,标志着一汽解放正式加入重卡序列。一汽卡车是从轻卡起家,在引进日本三菱卡车的过程中,导入了三菱中重卡技术。在三菱底盘、驾驶室装上了道依茨的发动机就是最初的J6。这个加入重型卡车市场不算早的“共和国长子”,凭借着其在做轻卡和中卡过程中对细分市场的敏感,对整车工艺的细腻,在换帅以后的2016年,在重卡领域一跃而上,至今仍然保持着第一的位置。




传奇的福田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传奇的企业——福田汽车。2002年,福田开始生产欧曼,产品包括了8-10吨的准重卡和10吨以上产品。在重型卡车领域,福田是个异类,从生产四轮农用车到北汽摩,再到成立了福田汽车。1998年开始生产轻卡,1999年轻卡市场份额全国第一。2002年开始生产重卡,但是福田欧曼的技术渊源在哪里?没人知道。




小结




这十年是中国重卡领域沸腾的十年,无论是中国重汽的三剑客,还是后来真正进入重卡圈的一汽和二汽,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在回忆的时候很少有那种“壮怀激烈”,但那的确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一段万马奔腾的历史画面




后记




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个重要事件,重汽和潍柴分家。分家之后的潍柴没有了约束,开始了潍柴的时代,而其引领的动力总成潍柴+法士特+汉德桥,几乎成了重卡的标配。

地处风筝之乡的潍柴,也像风筝一样高高起飞,飞腾的同时却没有失去方向,潍柴全系列的健全,全套动力总成的提供,布局全球,生态链发展,不再单单是一个发动机厂家,而是飞向更广更深的领域。而十几年后两家再一次走近,真可谓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欲知详情,倾听下回讲解。

关注公众号“机械财经” , dolox_wx

回复 “工程机械” 查询工程机械发展历史
回复 “重卡” 查询中国重卡行业发展历史
回复“液压”查询液压行业发展历史



业故事:30年前那12家工程机械企业怎么样了

行业故事:80年代那次改变中国工程机械历史事件

看的,麻烦点一下再走~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