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那年,我走进你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2-01-18

那年,我走进你

作者:刘淑显

      几年前,当拿到烫金的三个黄色字“退休证”的红本本时,我知道自己的工作生涯,从此画上了句号。想写点什么,但懒于动笔,一搁就是几年。昨晚,又梦见上班,醒来,往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我是八五年进的工行。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揭开人生的新篇章,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全新的。给我终生学习榜样的是,银行的老前辈们,其中还有许多前辈,是五十年代,从上海过来支援大西北的老干部。他们白发苍苍,戴着老花镜,工作一丝不苟。那种精神,工作状态,从里到外透着优雅,知性的气质,俨然一派老教授的风骨,感染着我及一代人。这种榜样的力量,使我更加珍惜这份工作,也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加之青春的活力,在储蓄战线为储户全心全意服务。

                 团结奋进的团队

     兰田县县门街储蓄所,是工行最大的营业所,工作繁忙,储户多,业务较繁杂,加之储户来自全县岭上岭下,原上原下,川道,县城,人们信任大行,肯定了这里的业务素质。

     我被分在县门街所,所长胡兰萍大姐,瘦高个,大眼睛。打起算盘,指尖像在跳舞,让你眼花缭乱。业务娴熟,工作干练,对新同志关心爱护。我的工作岗位是出纳兼复核,带我的师傅是安师(安绍飞)他工作认真,业务全面,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手把手交我,怎样摆放票面,怎样轧账,怎样做日报表,也常跟我开玩笑:“师傅就是,一年的师傅,二年的哥,三年见了拿锤戳。”他这预言错了,时至今日,我还叫他师傅,从没叫过“绍飞”二字,他是我当年的师傅,就是我一生的师傅。

     县门街所,由于所处位置的重要,办公条件的限制,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強学习业务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做到准,快,实行“三铁”即铁账,铁款,铁算盘。储蓄的原则,政策,背得滚瓜烂熟,我现在仍然记得清储蓄的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那时,工作条件是手工记息,分段记息,我们都把自五十年代至当时的调息时间,各段落的天数,利率等记得清清楚楚。每天上班,大门一开,满屋都是人,但储户都能理解,工作需要安静,细心,手工计息须用心,大家积极配合,储户看着我们辛苦,有人办完业务,悄悄地在柜台放支烟,等下班时,养锋的桌前,总有放着烟卷,虽然很忙,但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向上的团队。

     再细心的工作,疏忽也有发生。记得有次,少给储户一毛钱的利息,下班后,我和王娟骑着自行车,赶到榆林大队的段家庄,把钱送给老人。大娘感动得拉着我俩的手,让进屋歇会儿,喝口水,然后,送出村庄。走了会儿,我回头还看见老人站在村口,头发在晚风中飘动着。还有一次,我跟西贤在给辋川乡苜蓿沟的一个姓安的储户,办理提前支取手续时,忘了让代取人填写,于是,第二天,让周重毅开上车,赶几十里路,进山找储户补填。由于对路况不熟,车上了个陡坡,在山上转弯时,前边的路,是用树枝搭建的,向前悬崖,向后是来时的陡坡,只好让我和西贤翻山去找储户家。同去的还有养锋,陈伟,他们几个人想办法倒车。也是在回来的路上,陈伟说我:“刘师,我断言你,坐柜台一值到退休”。这话他说准了,退休的前一天,我还在柜台上班。也会有人质疑,一毛钱,一个名字,值得吗?我说,一毛钱很大,一个名字很重要,我们送去的是一份担当,一份负责,收回来的是一份信任,放心,踏实。

     银行工作是神圣的,这是一代又一代银行人,坚持不懈努力,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换来的信誉。储户把自己用手帕包着,怀中揣着,带着自己的体温,沁着汗水的钱,交给我们,拿回一张手片大的盖着一个圆章,一个私章的存单。这份信任,这份信任,我们不回一个安心,踏实,怎对得起父老乡亲?这份信任,谁忍心践踏,谁又敢低估这个分量?对此,唯有认真再认真,负责再负责,我们每个员工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银行形象,我常告诫自已一定要做得规范,让储户放心,安心。

            大家庭的欢声笑语

      当年,行里的年青人多,是新的生力军,行里的氛围充满張力,活泼,轻松。记得,有一年,正月二十五,逛水陸庵庙会,下了班,男女青年,在行门口集合,骑着自行车赶庙会,男的带着女的,两人一车,有说有笑,一路欢歌笑语,你追我赶,庙会上玩得开心,忘了时候,出了庙门,领导不放心,来了两辆车在庙外接大家,看见行里的车,那种来自大家庭的温暖,让我瞬间感动。

     还有每年的年终决算日,那就是银行一年的大事,我把它比喻为——家里过大事。前几天,各科室就在准备。就储蓄言,提前打通账,分户账,定期,活折,总分相符。后勤上,买木炭,架炉子,置办各种物品。决算的晚上,灯火通明,人人忙忙碌碌,我最后的业务是那份年终报表,要一值等到最后的数据出来,才能完成,因此回去最迟。最热闹的是,第二天的聚餐,全行人员到齐,把平时办公的桌子并在一起,有个名单分成,第一桌,第二桌……厨师是邓师(邓志强)。有一年还有李睿峥帮忙,端菜的基本是年轻人,应龙,佐利,红革,卫东,东海等,最可笑的是,吃鸡时,有的桌上,端来的鸡没腿,再一看,远处东海拿着鸡腿,張着大嘴在坏坏地笑,应龙端菜边走边用手捏碟子里的肉。营业室内熙熙攘攘,欢天喜地。还有一年,决算的晚上,给大家包饺子,干完手头工作的就可以帮厨,下饺子时的场面,一口大锅,锅旁围满了人,锅里饺子翻滚,锅台上人声鼎沸,只见伸着一个个大碗,瞪着眼盯着饺子。要吃上这碗饺子,不再你站得近,手伸得长,而在笊篱在谁手上,邓师一声:“熟了!”早早地白小玲就把笊篱攥在手中,给自己舀好,大声喊:“淑显,接笊篱”,这就是队友,关键时候的给力,这种大家庭的快乐,每每想起,总是暖暖的满满的幸福感。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也快退休了,在最后的那几年里,时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技进步,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电脑代替了手工,数钱,用上了点钞机,扎钱用上了扎把机,而我真的老了,手笨了,眼花了,脑子不灵了,工作效率低了,但我们的团队仍然是团结互助的,有栋亮,李军等年青同志的帮助,也有文虎,亚妮,启鹏等同辈的相互鼓励,使自己坚持到退休的最后时刻,为工作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退休了,其实是人生旅程的新一段路程的开始。如果说青春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绽放,喷发,那么老年就是收获果实的充实,丰盈的内敛,各有各的风采及魅力。我会在夕阳的余辉中,舞出新的风采,给自己的世界增添一道景致。而工行是我人生路上弹奏的一曲美妙的交响乐,那么悠远,美妙,难忘!

作家简介:刘淑显,西安市蓝田县火烧寨人,工商银行退休干部。热爱读书,喜欢思考,真情为文。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56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