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开始一些有积累效应的努力

 简单生活的艺术 2022-01-18

01

新房终于到了开荒保洁这一步了,约了保洁工作。

来了三个人,一个年纪偏大的男人,约摸50左右,一个年纪40左右的女人,另一个女人大约30左右,和我差不多。

聊天的过程中知道这个年纪最小的是负责人,另外两个都是过来帮忙干活的。进入1月之后,每天至少要干两家,多的时候都是三家,从早忙到晚。挣得不少,但是很累。

我帮她算了账,一家100平左右的房子需要300元,一天干两家至少可以得到600元,30天干下来就是18000元,这是最保守的数字,所以虽然比较辛苦,但是一直到年底都可以有稳定的收入,于是他们这行现在竞争也很厉害。

从早上九点开始,他们到下午两点才收工,三个人最后累的都不想说话了,腰都直不起来了。50多岁的大叔干脆蹲在楼道角落里抽起了烟,我说你们都这么辛苦了,一会还要去下家,这怎么受得了?她们说,都习惯了,一会吃点饭就好了。

给了300元,他们开心的走了。除了想到以后请保洁一定要在一天中最早的时间请以外,我更对自己提了醒,将来一定不能只靠卖体力挣钱。

02

给我家贴地砖的薛师傅也是个年轻人,比我还小两岁,但在家装行业里已经干了5年了。每月挣的钱快是靠工资吃饭的我的两倍了。

我打趣他说:你可真能挣钱啊,有技术就是挣钱多,你家老婆孩子全靠你了。他说,哪有那么容易啊,他的很多老乡现在都不做这行了,在地上蹲着贴砖,时间长了,腰真的就不行了,很多人到40多岁就必须转行了。不是不想挣这份钱,是这份钱真的最多只能挣10年。

薛师傅给我铺砖可以挣6000元,需要15天,一个月可挣12000,一年下来可以14.4万,十年就是144万,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下,因为不能保证每个月都有活。

算下来的确不少,比我们靠工资的强多了,但是只有10年,用10年最好的时光和没有病痛的身体换来了钱。钱再多,我也觉得并不划算。薛师傅说他们村现在干这行的越来越少了。

03

我们楼下有三个麻将馆,每天打麻将的人很多,以致于小区业主回家通常找不到车位。我就很好奇怎么就有那么多人不用上班不用挣钱,天天来打麻将?

有时我从麻将馆门口经过时会故意放慢脚步,里面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家庭主妇或是老大爷,还有很多比我还小的年轻人。我一直都对打麻将没有兴趣,呼啦呼啦的搓一下午或是一晚上,牌桌上方烟气缭绕,不仅身体不好还把什么正经事儿都耽误了。

麻将馆老板也不喜欢我这种人,给他们带不去利益,所以也从来不给我打电话。我就经常见到他们在麻将馆门口打电话,不停的打电话,要不就去单元楼下的对讲机按门铃,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拉客人,谁去他们那玩过他们就记住了,然后经常就约你去打牌。

我公婆大概每月来我家住个两三次,只要我公公一来,对讲机就响了,又来约他打牌了,他们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啊。

对于麻将馆的就是靠拉人打牌挣钱了,所以他们的时间精力都得放在招呼人上,我觉得他们的心可真累。

04

不能不提到外卖送货员,我一个亲戚家的弟弟现在就在做这行,一个月下来6000靠上比较轻松,这还是三线城市的价格。记得之前有个新闻,就是一个外卖送货员月入近两万,所以现在靠送外卖挣钱的人越来越多。

通常跑腿费是4到5元,他们每天需要不停的抢单,不停的行驶在路上,从早上忙到半夜是再正常不过,只要有人需要跑腿,那么就会有人接单。

我一直觉得这份工作没有什么含金量,短时间为挣钱干干还可以,但是要是一直干下去的话,这些人的将来可怎么办啊。要说送外卖可以多和人接触、交流,没准能锻炼了表达能力,还能多认识个人呢,但是是这样吗?送了外卖顶多是打电话说“您的外卖到了”,然后递给对方时说声“祝您用餐愉快”,就没有然后了,这能提升什么表达能力,又能攒到什么人脉呢?

所以,另一个朋友想干这行,我建议他不要去,还是找点可以学到真本领的行业吧。

05

我要表明一下我的态度,我举这些例子,并不是对这些行业有偏见,我一向认为职业不分尊卑,靠自己能力挣钱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我希望我可以有选择的能力,我更希望我的职业不是凭体力,而是凭脑力,因为人的体力是持续下降的,但是人的脑力是在更长的时间内稳步提高的,用脑力赚钱会更加持久。

大家最喜欢的传统职业无外乎医生。除了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神圣的白衣天使外,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医生这个职业可以带来的经济利益。

 “客户”总会源源不断,只要医术好,这些“客户”就会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向医生奔涌而来;而且这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也是个在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做得好可以被返聘,或是可以在退休后开启第二职业。

我一直对这种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很感兴趣,也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份这样的能力让我到垂垂老矣之时也被人看的如此重要。

李笑来老师说“一切在于积累”。在并非所有事情都是有积累作用的,比如我上文提到的保洁、外卖派送等。那做什么可以产生积累的效果,在积累一段时间后可以爆发?

网络上比较靠谱的答案是:写作、演讲、锻炼身体、搭建人际关系,我十分赞同。世界上只有身体和智慧别人拿不走,所以只有锻炼身体和拥有更多的智慧才是我们可以立足的根本,写作、演讲这些都是可以能给我们积攒更多智慧的途径。

拥有核心技能、拥有可以持续迭代升级的能力我们才能更加不可或缺,被人需要。那些成就高的人之所以有高的成就,就是拥有别人没有的能力,而且做到持续变强,让那些竞争者无法轻易替代。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赞成朋友去做外卖送餐员的原因,虽然挣到了钱,但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让你分分钟可以被人替代,保洁也是如此,虽说擦玻璃需要两三天的培训时间,但是也属于极易上手,就算是公司的打字员和其他行政类的文员,其实都属于这一范畴。为什么核心部门的技术人员跳槽越跳工资越高,而行政文员总是换了公司不换工资呢?

而我就属于这类文员,虽然是在体制内工作,但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内容仍让我缺失安全感。看到那么多朋友们都在一线大城市的大企业如鱼得水,更是加深我对前途的不安,而体制内工作又如同鸡肋,让人左右为难。

后来读到一篇文章,意思是体制内体制外只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选择,没有什么好坏之别。体制内混得不好的人,到了体制外依然不怎么样。体制外的人进了体制内,也觉得根本没有找到他想像中的那些待遇。

所以让我对前途感到不安的原因不是进入体制,而是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载自己的未来。所以能力欠缺才是关键。

体制很安逸,对于想提升能力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安逸会让他们放下斗志,渐渐安于现状。但换个角度看,安逸也有好的一面——空闲时间多。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并不算繁重的工作任务,每日多出来的那些时光用在什么地方,就决定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模样。

放弃体制内安逸状态养成的那些坏毛病,学着把空闲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时间,需要精力,更需要耐心.

而拿时间来抱怨工作和发泄不满,是最愚蠢的行为,在这上面没花费一分钟时光,都意味着自己离"过得更好"的人生远离一分钟。

所以,身在体制内不是我再裹足不前的借口,于是,我开始了写作,开始健身,开始了很多曾经以为自己在体制内无法积累的事情。

2017年我开始断断续续写作,从2017年12月开始每天至少1000字输出,现在已累计34万字。

从2018年就是这个月开始锻炼,每日一万步,现在已累计走了120多公里。

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每天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比原来多了很多的安全感,因为知道自己没有原地踏步或是退步,而是不断向前的。虽然每日锻炼是刚刚开始,写作的内容也没有那么多的读者和点赞,但是我确信我的坚持都是有积累作用的,虽然刚开始会很慢,但是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每一步都踏踏实实,一定会走的很远很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