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为何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的感叹?“觚”到底是什么?

 文物考古聊历史 2022-01-12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这句话本身不难理解,可直译为:觚不像觚,觚啊,唉,觚呦!

博物馆所见之青铜觚,原应叫“同”

博物馆所见之觚

这种细腰、喇叭口的青铜器本该叫“同”,宋人却认为它是孔子所说的“觚”。 

三代青铜器的名字多由宋朝的“考古学家”命名。有的青铜器铭文中会提到器名,这种情况就很好办,直接沿用当时的叫法就行。

↓关于青铜器的命名详见↓

青铜器是如何命名的?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出土时名字就印在上面?

有的青铜器铭文中没有提到器名,比如现如今我们称之为觚的这种青铜器。宋代的考古学家考证之后认为它应是早期文献中的“觚”(这个字不见于甲骨文,不见于金文)。近世考古学家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妥,所以就沿用了宋人的叫法。

直到2009年8月,陕西西安一名收藏家手里惊现一件青铜器,形如觚,但这件青铜器却自名为“同”。

内史毫同

这件青铜器的器底有铭文4行,共14字:

成王易內

史亳豊祼

弗敢虒作

祼同

大意是说成王赐内史毫裸祭,毫因此作了用以裸礼的同。“裸祭”在商代就有,“成王”是姬诵死后的谥号。通过铭文可知,这件长得像觚的青铜器名在周代叫“同”。

由于这件青铜器来自民间收藏,出处不详,因此不免让人怀疑它是否是一件伪器。毕竟它的表面竟然镶嵌了绿松石,这还真是史无前例。但除此之外也找不出其它毛病了。

从文献上来说,《尚书·诰命》中也曾提到过“同”礼器。

“上宗奉同瑁……(王)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诧……太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

虽然对于同与瑁是一件器物还是两件,存在争议,但是由以上语境可以肯定的“同”是某种礼器。由于这是“同”作为礼器的唯一记载,此前,这种酒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这件自名为“同”的青铜器的问世。

从考古资料出发,觚与爵常常成套出土,甲骨文中也常常发现这种组合。

甲骨文中“”与“爵”字的搭配

由此可知,长身、细腰、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的这类青铜器本该叫“同”。是宋代人叫错了。“觚”字的“瓜”在字形上也为敞口,也难怪宋朝的金石学家会张冠李戴。

黄觚·商·上海博物馆 

这类饮酒器流行于殷商,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时代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5.6cm 口径14.5cm 周穆王时期 

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

藏礼于器,崇尚礼教的孔子借器感叹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然而,孔子所说的觚又是什么?

有两种可能:

其一,这种在商、周初称之为“同”的礼器,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就已经搞不清其本名了。同就是觚,觚就是同。

其二,孔子所见的觚可能实际上是“觯”,这两种青铜器的造型十分接近。但倘若如此,觚是什么则就不知道了。


青铜器相关

鼎、簋、爵、觚、斝、盉、甑、鬲、甗、盉、

卣、匜、钺、镈、鉴、缶、斛……

都在这里

从考古发掘来看大禹九鼎并不存在,为什么历代帝王却深信它的存在

青铜爵上面的两个小柱子是做什么用的?

三星堆出土的“方向盘”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殷墟亚长墓“青铜手”,这是最早的青铜假肢吗?

最有“脸面的”青铜方鼎,被禁止出国展览

遂公盨:一件锈迹斑斑的西周“青铜饭盒”,98字铭文成为目前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的文献记录

曾侯乙尊盘真的无法复制么?

国宝“马踏飞燕”,为何从不拍正面照?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国家博物馆馆藏中的绝美商代青铜器鉴赏

外国藏家眼中的中国青铜器是什么样的?|《读懂中国青铜器:文化、形式、功能与图案》戴克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