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织业务方向转型

 引力子 2022-01-18

本文主要说明事业组织业务方向转型相关概念与发展。

一、缘起

从企业成立之时,就开始遭受「组织发展方向」影响,但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没有察觉。「方向转换」,更是一个早已存在且反覆出现的组织发展必然现象,只是很难被掌握。然而实际上,所有企业、商号、电商、诊所、餐厅等,从创业第四年起,都会陆续遭遇「组织业务发展方向转换挑战」,无一例外,且一直持续到企业正式宣告解散为止。

为因应自创电商事业的「业务发展方向转换挑战」,笔者于西元2010年,开始关注「组织发展方向转变周期」领域。

二、沿革

人类从开始因应企业组织转型挑战,至今已超过70年,其过程简要说明如下。

1.从业务改造到整体改造(1950-1985)

「组织变革」概念的提出,约始于20世纪中期,其核心概念为「改善作业品质」,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价值。西元1985年,企管学者开始提出企业整体改善概念,以差异化创造全方位竞争优势。

2.从整体改造到业务创新(1985-1995)

但是,只有整体竞争优势,却不代表可以维持业务高成长,因此西元1990年,开始有学者提出「业务整体改造」概念,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事业发展收益。然而,只是「改造既有业务」或「重组事业部门」的实际效益有限,因此,西元1994年开始有学者倡导以「新业务」来增加营收,隔年,另有学者提出以「新业务」来因应转型挑战。

3.从业务创新到方向转换(1995-2012)

20世纪末,企业学者已发现到,只是「改造既有业务」或「重组事业部门」,并无法维持企业高成长,因此「破坏式创新」势在必行,特别是高价值创造的「业务创新」。

但是,创新的基本前提为发展方向正确,否则企业必将尚未完成转型,就死于方向错误的创新上。由于过去完全没有技术与方法能提前掌握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因此,只能以挹注资金、转换市场、多方并购、全方位发展等策略因应。然而,这些方法都只能治标而不治本,甚至流于乱枪打鸟,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更是弊大于利。

况且,无论是品牌转型、数位转型、科技转型等,都无法有效因应「业务方向转换」,方向错误更是组织转型失败最主要原因之一。反而是发展方向转换正确后,再进行品牌、科技等转型,才容易成功。

既有企业管理及转型相关理论,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组织应变能力与速度,但以此种对策因应「组织发展方向转换挑战」,不仅效益非常不明确,且失败率只高不低。

有鉴于此,于西元2010年开始接触「组织发展方向转变周期」领域,并于西元2011年发现到,「组织发展方向转变」也应该存在某种规律,而开始研发「组织发展脉络演算法」。

  

4.从技术创新到理论创新(2012-Today)

4-1技术创新:西元2012年10月,笔者成功研发出「组织发展脉络演算法:21CEDFAR」,以精准掌握组织方向转变的每一个时间点,及未来转变方向,此技术应用至今已有九年经验,准确度已足以让所有事业组织提前因应短、中、长期转型挑战。

虽然技术有所突破,但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有关「组织方向转型」的理论又完全空白,笔者只好硬着头皮,从零开始创作。

4-2.理论创新:西元2012年10月,开始以「意识物理观点」创作「事业组织转型进化思维」,并于2013年5月发表初期研究成果,出版《组织本体》一书。从创新概念提出到理论成形,再经过多年积累,目前已在「组织方向转型」领域,创作出多个全新理论:

  • 组织发展定位轮转动力论(2013)

  • 组织发展最佳方向唯一论(2013)

  • 组织方向转换晋级成长论(2013-2021)

  • 组织业务方向时限论(2021)

  • 组织转型方向轮转论(2021)

  • 组织方向转型对策论(2021)

  • 组织业务发展历程论(2021)

  • 组织业务转型对策论(2021)

  • 组织方向转型主体论(2021)

并提出以「方向」为主体的组织转型新类别。但笔者在此先声明,「发展方向转换」是组织发展早已存在的必然现象,并非笔者的新发明,笔者只是率先发现其规律,再经过多年观察后,才将其单独提出为一种组织转型新类别。

5.从理论创新到诊断创新

虽然过去在「组织方向转型」领域,理论与方法极为缺乏,但最缺乏的,却从来不是理论与方法,而是「组织转型诊断分析方法」。

由于早期的「组织变革」概念,主要在于「改善作业品质」以提升业务短期竞争力。后来虽有学者提出各种组织成长发展指标,以提升业务长期竞争力,如建构「价值链」、「学习型组织」、「核心能力」、「组织文化」、「核心价值」等,笔者将其归类为长期的「生命阶段转换挑战」或「生命成长转型」。

然而,无论是「改善作业品质」、「改造既有业务」、「重组既有组织」或「生命成长转型」等,都无法有效因应「组织发展方向转换挑战」。因为,当组织发展方向有误而无法维持业务高成长时,再好的整体竞争力与背景条件等,顶多都只能用来逞口舌之快以拉抬股价。同时,若无法厘清组织转型真正的核心问题,无论转型计画如何完美,都无法真正解决核心问题。

由于「组织发展方向转换挑战」具有一击致命的特性,因此,需要特殊的方法来诊断。有鉴于此,笔者于西元2021年6月,正式发表已酝酿多年的「组织转型三阶式分析法」,以厘清当前企业真正要因应的「转型挑战」类型。

也就是说,每一种转型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不容忽视。当完成短期「既有业务改造」之后,接下来就必须因应中期「发展方向转换挑战」,然后再慢慢因应长期「生命阶段转换挑战」。若是直接将因应长期「生命阶段转换挑战」及短期「业务阶段转换挑战」的方法,用来因应中期「发展方向转换挑战」,根本就是一种失去求生意志的慢性自杀。若是无视其存在且不予理会,则必将迷失方向并耗尽资本,最终沦陷负债困境。这些都是过去常见「组织转型」错误样态。

由于这种转型挑战,经常让没有做好准备的企业组织直接遭受致命打击,所以最好是由受过正规训练的「转型经理人」来因应。若只是让未受过转型训练的「专业经理人」来进行如此重大的「组织转型」,实与放弃求生、自取灭亡无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