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夏河[位于甘肃省中部的黄河一级支流]

 昵称36403512 2022-01-18
干流概况
大夏河,明代以前被称为漓水,大夏水原指洮水支流广通河,后因《大明一统志》误谓:“漓水在兰州东南十五里”,而讹漓水为大夏河,并流传下来。
大夏河发源于甘南高原甘、青交界的大不勒赫卡山,大致自西南向东北向,流经甘肃省夏河县、、临夏县、临夏市区、东乡县,注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全长203公里(一说176公里),流域面积7152平方公里(一说5409平方公里)。
干流走向
大夏河夏河县桑科乡一段
大夏河拉扑楞寺附近一段
大夏河发源于夏河县。在夏河县境内,大夏河发源地位于夏河县西南部甘青边界的大不勒赫卡山(大日合卡山)。上游在山南北麓各有一支:南源桑曲却卡,出自甘肃省夏河县西部海拔4221米的加威也喀东南侧,东北流汇合北源。北源多哇河(大纳昂、大纳囊),北源出自青海省同仁县南部,海拔4281米的尕浪寺东南侧,北流后折向东流,进入甘肃省夏河县境,在夏河县桑科乡汇流后始称大夏河。(有资料认为上段称夏河,在夏河县王格尔塘镇完尕滩汇合咯河后才称大夏河。   )。一般认为南源桑曲却卡为正源(夏河县志)。大致东南-东北向流经夏河县桑科乡、拉卜楞镇达麦乡,在王格尔塘镇汇咯河转折北流,再经麻当乡、曲奥乡,后于土门关处出境,横穿夏河县城。过境长度为85.3公里,集水面积为169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540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3以上。一路汇聚多哇河(大纳昂)、格河、央曲河、清水河等支流。是县境内最长的河流。其主要支流有多哇河、格河、甘家、清水、且隆河等。
大夏河临夏县城双城一段
大夏河
大夏河出土门关进入临夏盆地,在刁祁乡多么村合自南向北来的多支坝河、自北向南来的漠泥沟,至尹集乡,汇西来的槐树关河、自北向南来的老鸦关河,过新集镇,进入临夏市境内,右纳榆林河,过枹罕镇,至城关镇,左纳红水河,右纳牛津河出境,以下基本为临夏县与东乡族县的界河,在安家坡东乡族乡折向北西流,至莲花镇莲花台村(康家湾),注入刘家峡水库临夏州境内流域面积1543平方公里,流程58公里,河道比降千分之9.6。
大夏河河口
大夏河河口,右岸原为永靖县老县城莲花城、莲花堡,对岸为东乡族自治县河滩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大夏河汇入黄河之三角地带创筑莲花堡。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置喇嘛川莲花寨,明末寨址移至碱土川。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设莲花渡。民国十八年(1929年),从临夏县析置永靖县,县在莲花堡。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1949年8月28日,王震在此率领十万大军横渡黄河,设有纪念标志。1958年12月20日,永靖县并入临夏市(后为临夏州),莲花城为莲花人民公社驻地。1961年12月永靖县恢复建制,政府驻地移至刘家峡小川。1967年刘家峡库区蓄水,机关设施全部拆除搬迁。10月28日城堡被刘家峡水库淹没,莲花渡口上移,仍为临夏与永靖水上交通要道。
河道特征
夏河县县境内的大夏河干流属中、上游。土门关以南为上游,上游自河源至桑科草地,约50公里,由于坡平谷广,水流缓慢,中游自桑科到土门关,长度85.3公里,由于流经地区沿程构造与岩性的不一致,构成了宽谷与峡沟相间的地貌特征。在抗冲力较低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在较坚硬岩石地段,有三迭系火成岩出露,往往束水成峡,河床比降很大,中有急流险滩,河底岩石隆立,水势汹涌,湍流奔泄。河谷虽经水流的常年侵蚀切割和洪流的冲刷,沟槽趋于变深降低,但两岸植被良好,林木秀丽,风景宜人。中游之间落差为82米,平均坡降9.6%;海拔2500米以上,气候湿冷,除太子山有少量林木外,余均为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场。
自土门关以北至黄河入口处为下游,约40公里,大夏河入境处海拔2105米,汇入处海拔1735米。流经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植被较差,暴雨、泥石流、滑坡严重,但大夏河川台宽谷区农业发达,大夏河与多支巴河、槐树关河交汇形成刁祁、尹集川。至双城同老鸦关河交汇,又汇入红水河、牛津河,形成州境内面积最大、人口、水利方便的东西南川。河宽273-530米,最宽1000米。河流流速平缓,为临夏地区农业灌溉、人畜饮水之命脉。有北塬、永乐等渠道灌田各在万亩以上。另有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一座。回、汉、东乡等民族多从事农耕与商业,生活富裕。
水文特征
据夏河水文站实测资料,大夏河县城段多年平均流量9.4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12亿立方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4.4米米,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分布在7、8、9三个月,且多以高强度暴雨或连续降雨的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大。
据上游夏河县资料,大夏河年平均径流量为3.12立方米,历年平均流量为9.89立方米/秒,历年实测最大流量40立方米/秒,最小1.6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2.9万吨,年侵蚀模数为467吨/公里。因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大夏河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
冯家台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为960立方米/秒(1979年8月10日),最小流量为1.37立方米/秒(1996年5月10日),历史最大洪峰流量1390立方米/秒(1914年)年均流速1-28米/秒。多年含沙量3.49公斤/立方米,输沙率133公斤/秒,输沙量419.2万吨/年。
主要支流
多哇河,又称大纳昴,发源于青海省同仁县境东南部达布热,大部分干流在同仁县境内,自西向东,到夏河县桑科乡以北的沟口,汇入大夏河。全长55公里,流域面积751平方公里(本县境内流域面积8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
甘加河(央曲)八角城一段
甘加河,发源于夏河县甘加乡西部甘青边界的群乌雷更山,上游称央曲,经且隆,又称且隆河,全长57公里,流经甘加、且隆、麻当两乡,流域面积1124.9平方公里,推算年径流量1.47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67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为2.5万瓦。于麻当乡前汇入大夏河。
清水河,又称曲敖曲,发源于本县甘加乡达里加山麓,在阿一塘附近汇集曲敖羌哇、西敖隆哇,向东南流经甘加、曲奥两乡,于曲奥乡前汇入大夏河。全长23公里,集水面积111.4平方公里,实测年径流量0.22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70立方米/秒。
咯河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一段
格河(咯河)(又名德乌鲁河),发源于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交界的腊利大山,源地海拔3802米,那吾乡麦代,在流经佐盖多玛乡佐盖曼玛乡卡加道乡卡加曼乡、夏河县唐尕昂乡、王格尔塘等6乡后,在王格尔塘乡完夏公路零公里处汇入大夏河。因此格河又属于大夏河水系的一条一级支流。格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市区,在扎油沟口处出境,格河支流有扎萨河、绍玛沟和沙子沟。格河全长27公里,集水面积221.2平方公里,实测年流量0.23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74立方米/秒。平均纵比降约为13.6‰,弯曲系数约1.32,水系呈羽状结构。
合作河,咯河支流,发源于合作市佐盖曼玛乡,推算其年径流量0.23亿立方,年平均流量0.74立方米/秒。汇集岗岔河、德乌鲁河后于卡加曼乡新集处汇入咯河。
扎油河,发源于夏河县扎油乡扎油沉鱼落雁,全长40公里,集水面积512.8平方公里,于唐尕昴山卡岭沟口汇入咯河。
美武河,发源于夏河县那吾乡麦日代,全长27公里,集水面积221.2平方公里,实测年流量0.23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74立方米/秒,在下扎油洒索玛与扎油河相汇后流入咯河。
老鸦关河,又称麻尼寺沟,系临夏县麻尼寺沟、韩集等村镇所居浅沟谷区。沟水源出积石山东麓,由八里沟、卧龙沟汇成,长7公里,东流接纳掌子沟,至双城注入大夏河,冬春近枯。
红水河,上游为营滩大沟,源出积石山支脉三岔坪,长17公里,东流经营滩、红台、穿临夏市注入大夏河。
漠尼沟,源出临夏县境巴棱山的香子沟岭,由直沟、白灵沟汇成浅宽的沟谷,东流8.5公里,注入大夏河。
多支坝沟,源出太子山西端阴坡,北流经太子山林区10公里注入大夏河,为临夏县境内州内段第一个注入大夏河的支流河沟。
槐树关河,源出太子山阳坡夏河县,由公母太子山间石隙入境,北流28公里经铁寨、尹集,下游称大滩河,注入大夏河。流域面积238平方公里,河道比千分之8,落差660米,多年平均流量1.49立方米/秒。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913千瓦,可开发量1500千瓦。
牛津河,下游亦称牛脊河,源出和政县罗家集油郎沟,接纳三岔沟、范家沟、穆家河、马家河等汇成。北流经马家堡、黄泥湾等地,至临夏市东郊注入大夏河。流域面积282.3平方公里,流长33公里,河道比降千分之11,流速1-2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5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4793立方米/秒。雨季有洪灾。上游修有深沟水库。
治理开发
引灌工程
夏河县农田灌溉引水渠道主要分布在大夏河沿岸的九甲、达麦、王格尔塘、麻当、曲奥乡(原清水乡)灌区和格河沿岸的卡加曼(原下卡加)、唐尕昂乡灌区。渠道引水方式均为河流无坝引水。引水源以大夏河和格河干流水源为主,尚有部分自然村灌区用所在沟溪水源。渠道引水,流量较小,0.1立方米/秒左右。
在中下游的临夏、东乡境内,有记载的引水历史始于明代。明隆庆四年(公元1571年)官府在土门关至九眼泉大夏河段开渠筑坝,引水灌田,两岸植树护堤。清代建西川皇渠,长40里,灌溉临夏县夹塘、苗家、方家等10村田1.8万亩。还有支流牛津河鱼池滩会渠、三甲集渠等。民国时建永乐渠,长25公里,引大夏河水,设计灌溉面积4.6万亩,实际灌地0.6万亩。后改造为东风渠灌区。
1949年以后的灌溉工程有:
北塬渠灌区,位于临夏县东北部北塬。是1957年底建成的全省第一条引水上源的中型灌溉工程。灌区平均海拔1900米,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10公里。辖新集、红台、北塬、安家坡、井沟、三角、桥寺、南源、莲花、袍罕、先锋等11个乡,63个村,9.4万人(当时3万人),总耕地面积15万亩,宜林地3万亩。引用水派为大夏河,多年平均径流量8.53亿立方米。渠首设在韩集乡双城场栩村,为有坝引水,原设计引水量每秒8立方米,在总干渠1.9公里处的口子河给临夏市的东西川灌区分水每秒3立方米,计划引水上源每秒5立方米。最初设计工程控制灌概面积9万亩,后西干二支渠两次扩建,兴建39处小型电力提灌工程,到1984年灌溉面积达到13.1万亩。1985年起,总干渠又进行改建、扩建,一期工程1992年完成。总于渠口子河以上的过水能力达到每秒10立方米,口子河以下设计流量每秒5.3立方米。待二期工程完成后,灌溉面积可发展为18万亩,其中农田1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9万亩,改善灌溉6.4万亩,新增林草地3万亩,并保障10万人和5万头牲畜的用水。
东西川渠灌区,由原官渠、清渠、民渠、皇渠等多条无坝引水渠道合并扩改建而成,灌溉面积达4.89万亩,是临夏州内第二大自流灌溉区。1965年4月形式,次年竣工。西起双城、东至折桥九眼泉。由无坝引水改为从北塬渠口子河分水,引水3.2秒立方米,灌区包括新集、枹罕、城关、折桥4个乡的34个村、14个国家用水单位。1985年有干渠8条,总长72.3公里,225条,总长117.5公里。保灌面积900亩。干渠建小水电站1座,总装机2台168千瓦,年发电19万度。
尹川灌区
尹川、夏惠渠灌区,位于大夏河上游南岸,灌溉临夏县刁祁、尹集、铁寨3乡万亩以上耕地的自流灌区。由3条渠道。1954年形式,次年竣工通水。灌区西起土门关,东至马九川,北于大夏河右岸,南至大滩涧,形成T型灌区。尹川、夏惠渠灌区东西长24.9公里,南北宽1-2公里。铁寨灌区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1公里。干渠总长27.1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62万亩。
南川渠灌区,位于大处河南岸,无坝引水。灌溉南龙、黄泥湾、民主、路盘4个乡的1.74万亩农田,1954年动工,次年竣工浇灌。在大夏河榆林沟口以西的红崖根引水。有干渠5条,总长44.73公里。
永乐东干渠,民国32年建,建国后多次改建续建。总干渠1.9公里,西干渠由洩湖峡拦河坝开口引水,东干渠从洩湖峡电站前池引水。受益地为河滩、东塬、柳树等乡,有效灌溉2.26万亩。
深沟水库,位于临夏州和政县境内,地处牛津河一级支流范家河下游段,属各政县马家堡村深沟社右侧。水库为半注入式,来水主要靠范家河补给,枯水季节主要从牛津河无坝引水口跨流域调水,作为补充水源。设计总库容10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07.80平方百米。水库兴利库容55.3万立方米/秒,正常蓄水位2041米,洪水起调水位2041米,设计洪水位2042.24米,校核洪水位2043.82米,相应总库容为103万立方米。1969年10月动工,次年10月建成。
深沟水库灌区紧接水库下游,主要受益区辖和政县一镇三村,临夏县一镇二村,即和政县马家堡镇小何、台子、中庄三村及临夏县黄泥湾乡的黄泥湾村、鲁家两村、五五村一部分,受益人口9400人。灌区部署有东西两条干渠,整个灌区呈狭长形,土地肥沃,连片集中,地势平坦,土层较厚,适灌程序相当好。
水电开发
大夏河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解放以前,夏河县农牧民群众就利用水力资源建造水磨,大夏河沿岸的清水乡、麻当两乡和挑河流域的下巴沟、博拉、加门关三乡分布较多。1990年,全县尚存水磨99座。其中平轮水磨60座;立轮水磨39座。平轮水磨引水流量在0.15-0.5立米/秒,日磨面250-400公斤;立轮水磨引水流量在0.1-0.2立米/秒,日磨面150-250公斤。大夏河水力发电始于建国初期,1951年临夏县建成西川民生水电站,装机150千瓦,用于照明。后扩容为1500千瓦。1969年建成洩湖峡水电站,装机2台,总容量4560千瓦。
上游夏河县水能可开发量为11万千瓦。规划大夏河干流桑科-土门关段建设15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71.94兆瓦、多年平均发电3.81亿千瓦·时。2006年3月通过了评审。到21世纪初已开发利用的有7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2.512万千瓦;剩余的8座电站中王格尔塘、甫黄二级、阿一山、和平桥、前光滩、安顺水电站已开展了项目前期工作,其中部分电站已开工建设,水利资源的开发势头十分强劲。
桑科水电站,1976年11月破土动工,1977年建成。设计库容为50万立方米的供发电并兼少量灌溉的日调节水库,水库拦河坝为均质土坝,坝长240.9米,底宽46米、上宽3米。
阿一山水电站,在夏河县达麦乡山塘村,2006年6月7日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5000千瓦。该电站工程概算总投资3622.78万元,由甘肃林海水利水电投资公司投资建设,是大夏河干流桑科至土门关段梯级开发规划中的第五座水电站。
头道河水电站,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大夏河上游,兰郎公路(213国道)沿大夏河上行可直达电站,电站距临夏市约60公里。电站总装机容量7500千瓦,3×2500千瓦。
小河水电站,位于大夏河中游、夏河县境内,厂址距夏河县城约65公里。该工程为大夏河干流水利开发规划的第14个梯级水电站。电站进水闸与小河电站尾水直接相接,厂房距上游正在兴建的小河水电站厂房约6.5公里。国道213线兰(州)郎(木寺)公路从进水闸、厂房处河道对岸通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项目简介小河水电站工程为大夏河干流水利开发规划的第14个梯级水电站。小河水电站为引水式径流电站,装机容量为9600千瓦,属小(2)型等工程,电站设计水头57米,发电引水流量为19.86米/秒,多年平均发电量5400万千瓦,装机年利用小时数为5625小时,工程总投资为7333.38万元。
临夏州内大夏河干流上已建成电站12座,这些水电站均采用渠道引水方式。有天瑞水电站、多支坝电站、友好电站、银滩电站、关滩电站、大滩涧电站、老 鸦关电站、尹集电站、新 吉电站、槐树关二级电站、大草滩三级电站、崖头水电站、土门关一级电站、土 门关二级电站、土 门关三级电站、龙首山电站、古城电站、大 树底电站等。
西川水电站,位于临夏市西10公里枹罕乡街子村水路湾大夏河畔,为无坝明渠引水。1958年改为临夏水电厂。历年扩容,到1985年发电6921小时,发电1038.22万度。
刁祁水电站,位于大夏河南岸刁祁河滩,建于1973年,拦河引水,装机3台324千瓦,年设计发电量60万度。二级站于多支巴沟庙沟,以多支巴河为水源,1980建成投产,装机2台640千瓦,设计年发电200万度。
瞭罕水电站,位于临夏市瞭罕乡街子村,无坝引大夏河西川电站尾水。1080年建成投产,装机3台共960千瓦。
洩湖峡水电站,位于东乡县和临夏县交界的洩湖峡谷,大夏河下游,峡谷长4.8公里。1966年开工,1968年投产,两台机组6000千瓦。设计发电2600万度/年。于1985年累计发电27941万度。
和平桥水电站,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以东30公里处的大夏河上,该河段呈一'S'型河曲,河道纵坡较大,拐弯后形成较大落差,具备修建引水式水电站的良好条件。根据拟订的坝址,坝区河谷呈较开阔的不对称'U'型,谷底宽约125米~130米,河床靠河谷右岸,宽约30米,右岸为基岩山体,易于修建电站引水枢纽。根据拟订的方案,该电站引水枢纽为一综合建筑物,采用闸坝结合的布置方式,从左至右依次为副坝、溢流坝及3孔泄洪冲砂闸。本设计主要为该枢纽溢流坝的设计。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2631.0米,电站额定水头60米,电站装机容量7.1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950万度。枢纽引水流量13.8立方米/秒,总库容8万立方米。
旅游开发
大夏河水利风景区
东乡县大夏河水利风景区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西北部,大夏河东岸、刘家峡水库南侧,景区总面积43.4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09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奔驰沟丹霞地貌、黄龙伸爪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民族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河滩库区鸥鸟群集,水鸭嬉戏,村庄隐敝,桃林茂密,椒树映红,山清水秀,空气清爽,形成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2013年12月11日被甘肃省水利厅以甘水办水管发[2013]586号文件命名为甘肃省水利风景区。
航道航运
大夏河水运的主要方式是筏运,始于清末,兴于民国。主要以莲花渡口为集散地,由夏河县经临夏进入黄河到永靖县城莲花渡口,再由莲花城筏运至兰州,再经编组筏运至银川、包头等地。临夏河滩关渡口为木材集散地和码头,先后经营木材筏运的大商家有20多户。每年“清明”前后开始放筏,“立冬”前后停筏,约有7个月筏运期,年筏运木材万余立方米。共和国建立后,随公路运输和水库建设,大夏河筏运逐步消失。
流域概况
大夏河边的拉卜楞寺
大夏河上游的夏河县,因大夏河横贯县境,县城濒河而得名。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县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形复杂。西北部为山塬区,东部为夷平面,中部及南部为低山和峡谷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县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500-3500米之间,北面达里加山主峰海拔4636米,为境内最高峰。地表支离破碎,梁峁密布,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基岩裸露。崩塌、滑坡、泥石流时常发生。夏河地区,夏代属《禹贡雍州之地,殷周时为羌戎所居,春秋至汉初,系西羌各部落游牧区域。汉设白石县,民国17年(1928年)1月,设“夏河县”。夏河境内金(岩金)储量大,已经开发的有加甘滩金矿、安完昂金矿。优质牧草地面积682.0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2.56%。牧养各类牲畜百万头(只),是甘南州主要牧业县之一,盛产牦牛、甘加羊、蕨麻猪等优良品种,水能资源潜力大。夏河多深谷高山,自古为“将兵略地”,因藏传佛教文化独特,风情浓郁而有“小西藏”之称。拉卜楞寺金碧辉煌,八角城展显历史沧桑,白石崖溶洞达尔宗湖、森林峡谷风光神奇,民族风情绚丽多彩。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的西藏贫困县。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8亿元,全县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49亿元,完成畜牧业增加值4.4亿元。
临夏市市区
大夏河下游的临夏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位于太子山北麓,小积石山西麓,大夏河下游,刘家峡水库南岸。汉设枹罕县,明置河州,1913年改导河县,1928年改临夏县。因临近大夏河而得名。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地貌为青藏、黄土高原参半,多山沟,兼有塬、川,地势东北地、西南高,海拔1735-4636米之间,平均海拔为2287.6米。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183天左右,年降雨量472.3毫米,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县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蒙古、哈萨克族等9个民族。2016年底总人口39.93万人。临夏县是国列、省列的贫困县。2001年底,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05万元,农业总产值14807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0.81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4.8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201万元,人均实现32.55元,财政自给率为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元。有太子山风景区、莲花度假村、林家河滩森林公园、三岔坪林场、龙首山公园、北山公园、五女山、大西滩、铁寨沟等,临夏县过去曾是“三马”的故乡,侨居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国的侨胞和居住中国台湾的台胞较多。
临夏市,行政区域在临夏县范围内,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   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703875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417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502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4671万元。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12890万元。
东乡族自治县县城
大夏河下游右岸的东乡族自治县,属国列省扶重点贫困县。地貌呈方圆形,四面环水,中间高突。境内山峦起伏,六大山梁夹着六条山沟,以县城锁南镇为中心向全县伞状延伸遍布。气候干燥,冬长夏短,无霜期年平均138天,年降雨量为200-500毫米。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甘肃三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东乡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1950年10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成立了相当于县一级的东乡自治区。195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正式定名为东乡族自治县。东乡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全县总耕地面积为37.64万亩,其中山旱地占87.33%。盛产洋芋品优、质好、产量高。畜牧业是全县农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2017年,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8.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5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红塔寺洮河流域藏传佛教文化的代表,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石窟壁画有盛唐遗风。东乡民族史诗《米拉尕黑》、擀毡、钉匠等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河州花儿、说唱曲艺经久流传。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2 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