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经》学习笔记52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2-01-18
第三十七难
【原文】
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
然:五脏者,常上关于上九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
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
邪在五腑,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
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者,何也?
然: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凑理。
-----------------------------

“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能告诉我,五脏之气从哪发出,又通到那里吗?)

“然:五脏者,常上关于上九窍也。“ - 
(五脏之气通于上九窍。
 * 上九窍指:眼睛2、耳朵2、鼻子2、口1、舌1、喉1,合称为上九窍。
 * 九窍包括: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为九窍,阳窍七,阴窍二。)

“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 记住啊,这说的是一个连带关系。以后一有鼻子病,你就马上能推到肺的问题。鼻子和,肺气一定正常,一定充足。
    肺气不和,(鼻)不闻香臭,肺气一定虚,有邪气。这是一个连带关系,就像脏与腑相表里,那么直接的关系。所以你把那个直接的联系用在这,别是什么病什么证用哪一味药,别用在那儿。
   这种复杂的东西,而具体来说就简单,合并起来就复杂。
(笔记者附:
《五脏别论》:“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肺有病鼻不利大家听多了,说肺开窍于鼻,一感冒嘛,肺主皮毛 ,不单是皮毛之病,还出现鼻塞流涕了,记得很清楚,但是同样的心有病,也会出现鼻不利,这个是《内经》提到了的,往往被一些医生给忽视了。
     鼻不利,
* 可能是呼吸不通畅,
* 也可能是嗅觉失灵,
    详见本馆《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8)

“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 知黑白,能分清楚光明与黑暗,分清楚影像。
(笔记者附:
《脉要精微论》: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邺,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则精衰矣。今肝之精气通於目,目和则知白黑。
《灵枢. 大惑论》五脏之阴精,六腑之阳气,皆上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襭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据《内经》的论述,通过眼睛个部位的形态变化,可以大概诊断出五脏六腑的大致状况。)

“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谷味是什么呀?五谷有五味,能分别的清楚。
    分别清楚会怎么样呢?五脏皆能受气,五脏皆以胃气为本,那么脾胃能识别五味,识别五味就能分布五味。酸甜苦辣吃进去,一搅合一大团,消化出来就能够五味俱全,五味都能分别开。
    分别开五味是什么意思呀?分布于五方的那些精微物质,哪一方需要哪一种物质,由它来分别出来。所以你一看到这个人呢,那一脏虚,哪一方虚,不管怎么说,皆以胃气为本,都要调理脾胃。
    某个脏为什么会这样?皆因脾胃不和。
    脾胃为什么不和?可能是肝气不舒、心火过旺、肾寒过重,要去分别。分别好了,找着这个根,把胃气能恢复了,各脏气都能治愈。就这么个道理。
    有些疑难杂症,肝病、肝炎、大三阳、小三阳。怎么治啊?你甭管。(根据)水生木,虚证水生木,就是补,补脾。那你补,如何补啊?肾水那儿来的,金那里来的,金从那儿来的,从脾胃那里来的,(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先从肺气(补)。一定要知道这个连带关系啊。
    诊断病,还是那句话,未睹其疾,安知其源(《灵枢·九针十二原》“未睹其疾,恶知其原”)。没有诊断清楚他的症状,怎么能够分析它的根源在哪儿呢?
     所以(我)给大家讲临床诊断的时候,病人一说什么病,说出一个症状来,我马上就打断,跟同学讲,这个症状在《经脉篇》是怎么说,《伤寒》怎么说,《内经》怎么说。
     回头看病人,病人再说一两个症状。好,再说和什么什么相关。等病人说出了七八个,十几个症状,我拿出这些症状来,给他们一个一个分析,这是属于肝,还是属于肾,还是属于那儿,那一经。
    就是说,
* 病人说一个症状,马上你脑子里边就出一个概念,是属于什么类型。
* 他再说一个症状,你把上面那个一实一虚的那个情况,确定为虚或者实。或者再用下面的三个(症状)去确定前面的那些个不确定的症状。用归纳法或者是删除法。
* 最后一项用脉来确诊怎么回事。
   记住啊,你们这个医生啊,现在是什么呢?
* 问,现在你怎么样,怎么不舒服?病人就在那里说,说一个,记一个。病人说,你脑子里就在闪现,这字怎么写,是吧。
* 等写完了以后,看着这个(记录)相面。在那里作思考状。
* 不行再把把脉,数数,数,是快是慢,是寒是热,有火,那些症状不管,反正祛火。
    有的同学就跟我说,刘渡舟老先生说了,诊病要抓住关键,我说这话没错。怎么抓关键?你就先望闻问切,你就望,看怎么回事,一看脸红,南方的病,南方的根是什么呀?不是北方吗,再一看这发青(手指脑门印堂),那儿发黑,根据颜色来辩吧,对应清楚了,一看几个都在这。
   (手指黑板)是一二三,  前世,    现世,  未来   
    哪一个为主,应该怎么治就出来了。这时候你再简明扼要的写病历,写出来的一定是主症。不是说只是治病要抓主证。是要抓主证,抓完了再写,你别写完了再抓,是不是(这个理)呀。而且还省的你写好多字了,对不对,你不是想省事吗。你别上来就写,写完啦,再去看,琢磨,费事了。而且还写不清楚。

“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 一个是分别五味(知谷味),一个是知道五味。这个知道五味是什么呢?能知道五味,再指挥脾把它们分别出来。
(笔记者附“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辛、甘、酸、苦、咸为五味,心和则舌和,舌和则能知五味。”
《难经经释上下卷》:“舌主辨味,故和则能知五味。口主纳谷,故和则能辨五谷。”)

“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官、商、角、征、羽为五音,肾和则耳和,耳和则能知五音。”)
    还有《内经》(《五脏生成篇》)上说什么呢?“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得血而能摄”,反正什么得血就能够发挥正常作用,它不正常就是精血不足,你就祛实补虚,就这么个原则,别老对应什么什么药物治什么病。把你那些个经验全都扔掉。
   你象外边那些个著名的老中医,听完了我讲的,都认为我对,回头一看(开的)那方子,差点没把我气死。虽然用了四逆汤,附子理中丸,他就接受我的理论,六经辨证都说的清楚,最后就用了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然后还是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药。一看那些药是干嘛?都是经验里边(的)那个药能(什么)治病,能够去那些指标,降低指标,这不还是不通吗。
    一定记住了,这东西是一大类,一大类的。你说咱们北京这一带闹旱灾了。天上不下雨,招来雨把北京覆盖着下,是不是北京所有的田地都能够滋润啊,用不着你非得调雨往哪里下吧。我全面下不行吗,非得把雨下到密云水库,再流到北京来,那个老天爷那么听你的话。所以说这个方子已经有了,全面的下雨,都能得到滋润,你非得调雨往哪儿去治,干什么?
    有人就说这个人湿气重,脾虚不化湿,那你那个附子理中丸里不能加茯苓吗?我说不能。
    为什么呀?
    附子理中是什么? 因为脾胃虚,才不能化湿,所以附子理中是健脾,把脾的功能恢复起来,恢复起来后它自己阳明火起来了,自然能化湿。而它是虚证,附子理中它治疗虚证。
    茯苓干嘛呀?
    它是去水的,水已经变实证了,加茯苓才利水。
    你本身这个脾胃就虚,你用附子理中去补虚,然后再加茯苓,再去调元气出来去祛湿,你吃饱撑的,明白我说的这个意思吧。别乱加那些药,先把这一方踏踏实实得弄好了,它自然能治你的病。你别想着我非得要怎么怎么着。
    有人说《伤寒论》它也是过去的,咱们现在也可以破。你有什么资格破,你看懂了吗?(不要)抱着你那个狗屁经验不放。我经常说,以前老师教的那些东西,要破的干干净净,一概不要。因为什么?因为那里边纯粹是一大堆经验,经验真的害死人。经典还好,不要经验,这就不用再说什么了。

”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五脏不和,九窍不通,这是什么呀?这怎么是九窍啊,上面不是七窍吗,九窍,包括大小便,女的是十窍。
(笔记者附: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五藏不和者,邪气不得外泄,故九窍壅塞不通。”
《难经经释上下卷》:“不通谓气不得上达而失其官也。”)

“六腑不和”,是不通,不通就瘀了,留而结为痈。痈是什么呀?坏了里边又再XX。
(笔记者附:
《难经经释上下卷》:“五脏神气之所舍,故不和则止,九窍不通而已。六腑则血气滓秽之所出入,故不和则有形之物积聚而为痈也。”
《中医词典》痈,病证名。
①多种疮毒的泛称。《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血变于中,发为痈疡。”
②具体的指属于疮面浅,局部有红、肿、焮热、疼痛,皮肤光泽而薄,分泌液粘稠或有腥臭味等阳性类型的疮毒,后世称为“外痈”。还有发于脏腑的如肺痈、肠痈,后世称为“内痈”。皆多因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肥甘,湿热蕴积,气血瘀滞,化毒腐肉败筋所致。《灵枢·痈疽》:有专篇论述。《灵枢·痈疽》:“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

    五脏不和,九窍不通。那么那一脏相关那一窍。你看好那一窍不通不和,就知道那一脏不通了。九窍不通是什么呀?是脏不和,脏怎么不和呀?脏与脏之间经脉的不通,不通就不能够补虚泻实。
    为什么不和?不和就是精不足。为什么不足,因为它的来源不足,来源是什么?是腑。
    那为什么(腑有病)就好多原因了,什么病到什么腑,什么造成的经脉不通,去找那些原因,从望闻问切中能查到。

* 九窍不通,是五脏不和。
* 留结为痈,是六腑不和。
    六腑不和是什么?包括肚子胀,各种肠炎,都是六腑。腑不和你不用去灌肠洗肠,与腑相关的经脉疏通,让它功能正常,它自身就有补虚去实,清理垃圾的功能,不用去做手术,白忙活。
    还是那句话,不用开刀就能解决问题,开刀干嘛?
    咱们中医的重点是不开刀,不开刀都是按照功能去说,功能解决不了,再说。
    咱们古代中医不是没有外科,后来不发展了。为什么不发展了?政治经济一系列的大环境的问题,(当时)不是中医不行西医也不行。
    他们(西方)整天的就是搞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那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化就造成了他们的医学。
    咱们的文化造就咱们的中医。咱们的文化有变,中医理论也会有变,你要学学历史大的环境知道了,一看中医为什么到了元、明、清朝,那么多的流派。你去看那个科学知识,从古到今,这个服饰的变化,从开放到拘谨,也能看出这个变化趋势。过去就是那个大氅一帔,仙风道骨,后来到了明朝,清朝,都是小补丁,小绣花,弄得特别精致别致,都跟XX一样的。
    眼光大了就不会拘泥于有形的东西,或者小范围的东西。
  ---  下面,火老往上攻,尤其是女的,老不服气,老这样(老师表演,仰着脖子,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样子)。火噌噌的往上走,不想活了,活不了了。不管怎样,(她)找上你了,你也得给她治,治疗过程中先救急,急的变成缓了,你再教她怎样改变生活的态度,习惯,思维。----可略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 - 
    咱们前面学过《经脉》篇,其中每一段后边都讲“寸口大于人迎”或者“人迎大于寸口”。因为,阴经有病寸口大于人迎,阳经有病人迎大于寸口,还就得这个原理吧。没学过的记住我说的这个回去看。  在这里边就重申了。
(笔记者附:
阴经,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阳经,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详见本馆《黄帝内经》学习笔记44 至56)  

“邪在六腑”,那就是在阳,阳脉盛。阳脉盛是什么呀? 盛从那儿来?从阴经输布过来,阴经给它这个经气,才使它盛。
(笔记者附:
《医学百科》:”六腑  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
《难经经释上下卷》:”阳脉手足三阳之脉也。“
    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古本难经阐注》:”阳邪中于六腑。则阳脉不和。不和则气壅而邪实。邪实则不和之脉转而盛矣。“)

“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 
    血留之是什么呀?
    往往是瘀血 , 但不一定是啊。血留之,一个是瘀血,(还有)血脉停滞将要成栓,成瘀,或者说已经成瘤子,都包括,都叫血留之。

”则阴脉盛“,盛是什么呀?告诉你就是邪气盛,或者说邪在五脏,阳脉应该是比较壮;邪在六腑,阴经的脉搏,脉搏应该比较壮。分清楚啊。
   这是
* 邪在六腑,则阳脉盛,是阳经脉邪气盛。从脉像上来说呢是尺脉,阴脉比较大。
* 邪在五脏,是什么呀?是阴经脉邪气盛,从脉象上来说,是寸脉,阳脉,脉搏,脉像比较大。
    这个得把它区别开啊,我这一念,哎,阴脉阳脉,马上就想到脉搏的脉,那是错的啊。
(笔记者附:
《古本难经阐注》:”阴邪中于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滞而邪实。“)

“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
    阴气阴寒太盛,阳气不能去化,脏有病腑的功能不能进到脏里去化,这叫格,格是什么呀?寒邪在脏在里,把阳气格拒
在外。格,格拒在外。

“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 这阴气阳气记着啊,不是两个东西啊,是两种现象症状,咱们别想成外边说的阴气阳气两种物质,瞎胡扯淡。
    相营,营是什么呀?经营或者说限制它,收敛它,不能管它的意思。故曰关。
    阳气是什么呀?阳为男子,男子为命门,门是不是在墙上啊,在屋子的最表啊,门一关上,里边被憋住了,叫关。
    格是往外轰,关是往里憋。根据偏阴还是偏阳,显现出关还是格两种症状。

“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 这是第三种情况。前边是两种情况,是关,是格,两种合在一起是关格。

“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什么叫尽其命啊?一般是生长收藏,是吧。它生长,就死了,或者是收藏就死了。
    这是什么呢?
    在《内经》上古天真论,里边,“未至半百而衰也”。(见《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38)
    一百是整,生长收藏,是一个功能。半百是什么意思呢?一半。所以就说不得尽其命。不得尽其天年。天年是一百岁,他活到48就死了。
   而这个东西,应这个象也是这样,咱们这个人,都能活一百岁,或者一百多,结果咱们都活七八十岁,实际说是长寿吗?不是长寿,都很低。没活到一百岁的都叫短命。
    有时候见到一个人,哎呀,你都活到80了,行了够本了,实际上还有二十年呢。人说话,用赞美之词,或者是出奇招妙计,建丰功伟业,创造这些东西的往往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被逼出来的。没有谁没事在那里创造这些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说这人活到80岁可以了,这也是无可奈何吧,好象是赞美。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者,何也?”-  
    什么意思?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这是《经典》说的没有错。
    气是什么?原气,原来的原,或者叫丹田之气。丹田之气只藏于脏腑,不流于外,不向外流。

“然: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 不能停息。

“夫气之所行”,气就是原来之气,根源之气,根源之气一定是主藏。不能随便外泻,你要是到了腑里边就是泻了。泻到腑里,这人一定精神,但是活不长。这就是说的原理。前边已经举过例子了。

“如水之流,不得息也“,- 虽然流,但只是在脏里边流动。
    流动是流动,为什么流动?因为它是肾间动气。肾间,在肾的这个范围里,收藏的范围里边动,但是不泻,虽然动但是不泻,所说流于五脏不得息也。
    如果藏在里边的那个精(不动),时间长了不成了败精了吗。男女性交,男的不射精,就得前列腺炎,那个就是败精。为什么呀?他不往外射,存着前列腺那,又流不动,流不动就会坏。在这里藏的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流动的,不断地新陈代谢,所以人七天不饮不食就死。说我丹田气不够才死,不是那个意思啊。永远足不了,为什么呀?因为它总是在动,总是在新陈代谢,永远在动,除非你是有那个佛教、道教秘法,能使它变化那是另说。

   你看啊“气独行于五脏,不行于六腑”,他只说的气!是吧。
   下边说的是什么呢?阴脉、阳脉,他不说阴气、阳气,一定要分清楚这个概念。

“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凑理。”- 

“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这个阴脉是什么呢?可以说是阴经藏的那个真气,营于五脏。而外边运化的那些气不属于丹田气,属于在那运化,疏通的,这是阳脉营于六腑。

”如环无端,莫知其纪“- 虽然如此,又如环无端一起运行,互为跟又互不干扰。
    什么情况干扰啊?
    五脏之气跑到六腑,这人就是虚阳外越,消谷善饥,狂躁不安,心烦气燥,就是病了。一定记住,这个概念是告诉你这个,各行其道,各有用处,各有它的规律,不能给它打乱了。
    如果说这人原气都到了六腑,这人就是狂躁,特别精神,不得病,各种指标似乎正常,脉象洪大而不沉缓。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告诉你说,气是什么呢?
“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凑理。”- 
    分为两个而实际为一个,真正要藏的那个,不外泻,就在五脏。
    那六腑的动力那里来呀?
    六腑的动力来源于五脏,五脏给它一点。
    有些个同学有汽车,或者知道这个原理。汽车要想发动靠什么呀?用钥匙一拧,轰轰轰发动起来了。一拧是什么呀?电动机,一拧就是电动机给了它一个动力,那么六腑它有自己的气,有自己的油。只是给它一个初始动力而已,这是正常人。记住了我说的这是正常人。正常人我就给你一个动力,温于脏,我就给你温着,维系着,真正的靠自己在哪儿运化,丹田之气存着不妄泻,还是这个意思。
(笔记者附:
*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生成   是从父母禀受先天之精气,经肾的化身和水谷精微的滋养而成,所以元气来源于先天,滋养于后天。
    主要功能    元气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元气充沛,生命的活动力就旺盛,肌体就强健。

* 营气,  又称营阴,又营血并称。
    生成    饮食水谷在脾胃作用下,化生精微并由脾上输于肺,其水谷精微中精纯精专部分进入脉道,成为营气。
    主要功能    一是化血液;二是营养滋润全身,为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资。

* 卫气,又称为“卫阳”
    生成   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在肺的作用下,水谷精微中疾滑利的部分被敷布经脉之外,称为卫气。
    主要功能    一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温养脏腑、肌肉、皮毛;三调节腠理开阖,汗腺排泄,维持相对恒定体温。
   摘自《中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