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瑶瑶music 2022-01-18

 PHOTO 



        2006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政要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布通令,给瞿    琮等记功。

        新闻照片《第十一枚军功章》。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

老G(骥)们

Golden · 金子般的

Great · 至亲至好的

Grand· 堪称为伟大的

老骥(G)伏枥 · 志在千里


  目  录  


 《岁月》一瞬 

瞿琮旧照(第六季)

061 汉口吉庆街
——我与妻和赵瑞泰  冯冬霞伉俪
062 站在铁索桥上
——我与雷志能  廖骏翔
063 好日子 · 好男儿
——我与胡小石  车  行  李  昕  戚建波
064 巴山之鬼
——我与魏明伦
065 东线
——我与徐怀中
066 祖国  慈祥的母亲
——我与陆在易
067 大海啊  故乡
——我与乔    羽  王立平
068 真是乐死人
——我与生    茂
069 大器晚成
——我与高    明
070 朗读者
——我与瞿弦和
071 音乐通才
——我与王朝柱
072 秦城余生
——我与刘诗昆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61

   · 我与妻和赵瑞泰  冯冬霞伉俪 ·

-

汉口吉庆街

 ——我与妻和赵瑞泰  冯冬霞伉俪

        2006年。

        春宵。

        汉口人将“街”,读作GAI(第一声)。读过池莉小说《生活秀》的人,都知晓这一条吉庆街。正所谓:

        过早户部巷,

        宵夜吉庆街。

        那一年回武昌,住在离粮道街(我家老屋)蛮近、蛮近的清江饭店;出门、过街,就是户部巷。那天晚上,赵瑞泰兄请我吃饭;渡轮、过江去到吉庆街。果然,大开眼界;他一句、我一句;就倒(着)啤酒,凑了一首像顺口溜一样的歌词《汉口有条吉庆街》。第一段最后一句:你要不客吉庆街,就算冒到武汉来。“客” (二声)是去的意思;“冒” 就是没有:

        黄鹤楼,古琴台,

        汉口有条吉庆街。

        宽不过两三丈,

        长不过百米外;

        演的是生活秀,

        吃的是湖北菜。

        你要不客吉庆街,

        就算冒到武汉来。

        宾也来,客也来,

        汉口有条吉庆街。

        乡音又乡亲,

        有情又有爱;

        天天像过节,

        夜夜都精彩。

        一回客过吉庆街,

        千回万回梦里来。

         你可不要小看了,坐在我右手边的那一个开怀大笑者;我与他,是有几十年情谊的老战友。1961年及1962年,为应对蒋介石反攻大陆;军方从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南、湖北,用铁皮火车拉去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兵。许多年后,其中竟然有超过十个兵,被授予上将军衔;然而只有他——一个兵——成长为了当代中国第一流的戏剧家:

        赵瑞泰。

        他是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电影《向警予》及话剧《董必武》等的编剧;大戏近百(部),获奖无数(种):

        武汉的伢们,了得!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62
       · 我与雷志能  廖骏翔 ·
-
站在铁索桥上
——我与雷志能  廖骏翔


        1977年夏日
        再走长征路。
        大渡河上。
        铁索桥头。

        一行人中,原本还有作曲家周方;他因年事已高,未能登桥。照片左二,是画家雷志能(雷坦);他后来创作的油画《飞夺泸定桥》藏于中国美术馆,已成经典。左三,即是舞蹈家廖骏翔;他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出演过长征时的红军指挥员(1964年),此时身历其境自有一番感概。而我,当晚急就诗作《铁索桥头》;半月后,发表于解放军报。记得诗的最后两行:

        大渡河像一匹奔驰的骏马,
        铁索像缰绳,红军是骑手。

        如今翻检旧照,志能(于广州)、骏翔(于美国)先后离世;只有:

        河水依旧;
        铁索依旧;
        年少时的豪情依旧。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63
             · 我与胡小石 ·
      车    行  李    昕  戚建波
-

好日子 · 好男儿
 ——我与胡小石  车  行  李  昕  戚建波


        2007年。
        词会。

        我与胡小石(《乌苏里船歌》等)的友谊,超过三十年;他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文采斐然,温文尔雅;江南才子做派。一首《铃兰》,堪称教科书。他的夫人及两位千金,视我如家人一般。

        由小石大哥引见,我结识了三位中国当代最具创造力的词、曲作家;他们的年龄相差各一岁:词作家车行(1957年)、作曲家李昕(1958年)、作曲家戚建波(1959年)。北方汉子;前二者是东北人,后者是山东人。都算是半路出家,一曲成名;天道酬勤,亦赶上了《好日子》(车行作词,李昕作曲),且《越来越好》(车行作词,李昕作曲)。他们三个人,还有其他几个盛年的词、曲作家;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作为一个老兵,除了《常回家看看》(车行作词);我尤是称道戚建波的《好男儿就是要当兵》(香君作词,刘和刚演唱):

        当兵才知道,
        帽徽为什么这样红?
        当兵才知道,
        肩章为什么这样重?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64
              · 我与魏明伦 ·
-

巴山之鬼
 ——我与魏明伦


        2006年。
        皇城。

        越老越具风采;愈迈愈备精博。据说,在他的厅房里,悬挂着贾平凹所题:

        巴山之鬼。

        缘于,他的两部代表作:一部是杂文集《巴山鬼话》,另一部是电影剧本《四川好人》;亦鬼亦人:

        魏明伦。

        他童年失学,九岁唱戏;十四岁习文,在四川自贡市川剧团四十年有余。有《易胆大》《潘金莲》《巴山秀才》 于全国戏剧大赛,连中三元;人称,中国戏剧文学第一人也。魏明伦对我说:“很多作家是一口大致可以度量方圆的池塘,而我是一条不知走向的河流。”

        总也记得魏明伦的笔下,潘金莲对武二的倾诉:

马萧萧,玉骢有幸随君去,
戚烈烈,沿途惊散地头蛇;
路漫漫,鸡声茅店度寒夜,
心切切,小城兄嫂望孤月。

        鬼才 —— 明伦——却,常有神来之笔!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65
             · 我与徐怀中 ·
-

东线
——我与徐怀中


        1987年 6月。
        北京。
        西直门。
        总政治部全军文艺汇演评委办公室。      

        我以为,徐怀中最重要的作品,不是他的成名作《我们播种爱情》,不是他的《没有翅膀的天使》,不是他的《底色》;我以为,徐怀中将军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在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时,培养的包括莫言、李存葆、钱刚、李荃在内的精兵悍将。徐怀中对当代中国军事文学的贡献,无人能及;且不可复制:

        导师。

       1980年,自卫反击作战后,我出版了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东线》——此前,徐怀中的《西线轶事》名噪一时——他作为总政文化部副部长,亲自为我的《东线》作序;并推荐集内的数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并入选《小说选刊》。使我差一点,做起了小说家的梦:

       没齿不忘。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66
             · 我与陆在易 ·
-

祖国  慈祥的母亲
 ——我与陆在易


        在当代主旋律的歌曲作品中,我最为叹服的是一首《祖国  慈祥的母亲》: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 ,
        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
        用那闪光的美好青春。

        我喜欢张洪喜的歌词,但更令我缠绵悱恻的是歌的旋律;非大师不能为之,我记住了作曲家的名字:

        陆在易。

        二十年思而不见、寻而不得的弄弦者,有机会在皇城相遇;我与在易兄应约,担任国务院文化部全国音乐作品的评委。一连数日会议,竟未能畅谈;匆忙间,憾然别过。再聚,已是十年后的2015年:

        黄龙音乐季。

        我谈及新作《新中国交响詩》,欲与他合作;在易淡然一笑,似有难言:

         再说。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67

       · 我与乔    羽  王立平 ·

-


大海啊  故乡
 ——我与乔    羽  王立平


        2002年。
        北京。
        我去看乔羽;在老爷住处,邂逅了王立平兄。
        
        立平是中央音乐学院科班出身;作曲技能高明,自不必言。电影《红楼梦》的配乐及插曲,为人称道;极其专业,且接地气。他更有两样绝活儿:

        一曰,亦曲亦词;《大海啊  故乡》及《少林 少林》,两首名曲皆为自摸。更有一首 ,《等你归来》:

        清晨的霞光送你出海,
        傍晚的海风送你归来;
        多少回风浪里搏斗,
        多少回迷雾中徘徊。

        出海又归来,
        归来又出海;
        深情的眼睛总在岸边期待,
        等你归来,等你归来!

        口语,流畅,便于歌唱;我常在讲座时引用。

        二曰,维利维权;以一人之力,创办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使我之人等,有可能在协会领到第二份工资。他把简谱上的音符,变成了:

        Money(钱)!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68
             · 我与生    茂 ·
-

真是乐死人

 ——我与生    茂

        在那一代的军队作曲家中,他可谓是出类拔萃:

        生茂(娄生茂)。

        他参与创作的《长征组歌》(肖华上将作词),堪称经典;更有《学习雷锋好榜样》(洪源作词),全国传唱。我最叹服《马儿啊  你慢些走》(李鉴尧作词,马玉涛演唱),一曲绕梁;以及《看见你们格外亲》(刘薇、洪源作词,马玉涛演唱)、《老房东查铺》(石祥、刘薇作词,马玉涛演唱),三日不绝。最是一首兵歌《真是乐死人》(林中作词,马国光演唱),已载入了当代军旅音乐史册。

        都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生茂生得魁梧雄壮。有一回,词作家王石祥录下了生茂的睡语,笑问:

        何声?

        生茂霸气作答:

        虎啸!

        那一年,聚于亚布力冰雪节;生茂好酒量,方饮罢一瓶飞天。算来,已是近三十年前的旧照了。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69
             · 我与高   明 ·
-
大器晚成
 ——我与高    明


        2006。
        北京。

        我极少看影、视剧,也就记不住几个明星;就像人们喜欢唱歌,却想不起几个歌词作者的名字一样。除了差不多一同长大的广州军区的战友宋春丽外,我只记住了两位女星的名字:蒋雯丽和牛莉;没有理由,只因为邂逅了她们的戏,喜欢上了。男演员中,我记得有一位:

        高明。

        高,实在是高;高家庄的高。高明长我两岁,却是大器晚成;那回他告诉我,从17岁到53岁,整整地、几近平庸地过去了36年。1995年,一部影片《孔繁森》(主演孔繁森);他囊括了华表、百花、金鸡三大最佳男主角奖。2002年,60岁的他凭籍一部电视连续剧《誓言无声》(饰演反间谍专家许子风);豪取飞天、金鹰两大最佳男主角奖。堪称完美,前无古人。后来,我又追着岁月的脚步,读完了他的《誓言永恒》:

        时在2008。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70   

             · 我与瞿弦和 ·

-

朗读者
——我与瞿弦和


        天下瞿姓是一家。

       瞿鸿禨(晚清军机大臣,我的曾叔祖)属于湖南(长沙)、瞿秋白属于江苏(常州),瞿弦和属于浙江(温州)。据考,瞿氏祖出四川成都双流瞿上城(商代所封之瞿国);乃瞿国君王之裔。前数年,有人发起了一个类于宗亲联谊会的圈子;其间,邀我与瞿小松,写了一首《妈妈的花》 —— 瞿麦花之歌;又有了一首瞿氏家乘字辈《百字令》:

        天高月朗,
        望清平初度,
        醇和颐养。
        瑞霭祥云真福运,
        信有前程如昉。
        卓尔超群,
        巍然屹立,
        祖绪明于昶。
        知书达理,
        绍闻衣德言享。

        帝子武乙王兴,
        绵延贵裔,
        京兆连湖广。
        大鼎纪宗恩泽远,
        勋绩万方崇仰。
        世代传承,
        与人为善,
        忠厚贻乡党。
        一庭嘉树,
        椿萱频唱金榜。

        2007年。
        北京。
        人民大会堂。

        都姓瞿。
        都属猴。
        都在北京。
        我,在总政治部歌舞团当团长;他,在中国煤矿文工团当团长:

        瞿弦和。

        弦、琮之声相闻,却是少有往来。耳顺以后,闲了下来;彼此有了一些走动。最是每年中国文联的“百花迎春”,总得一见。弦和主持晚会,风采依旧。

        弦和,是我们瞿姓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71

             · 我与王朝柱 ·

-

音乐通才

 ——我与王朝柱

        他出生在中国的杂技之乡吴桥,一个小地方的孩子;却有机会进入了音乐的殿堂,毕业于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

        王朝柱。

        在我们还非常年轻的时候,1960年代;军队的文艺团体似乎有一个约定俗成:但凡是来自中央音乐(戏剧)学院和上海音乐(戏剧)学院的毕业生,免试。求之,而不得;我等,仰视之。其中,在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郑秋枫(中央音乐学院)、肖民(上海音乐学院);个个本事了得。后来,又有机会结识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几大才子谭盾、陈怡、郭文景、叶小钢、瞿小松;更是,叹服。最有一个叫刘索拉的女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随兴写了一个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1985年),名噪一时。使我切身感觉到,除了通感(钱钟书)以外;艺术家还有一种:

        通才。

        譬如,我的这一位朋友王朝柱;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6年),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任作曲(1972年)。却鬼使神差地由总政治部歌剧团而总政治部话剧团、由音乐而文学,写起了小说和影视剧剧本;最早的成名作,为《龙云与蒋介石》(1989年)。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呈井喷状地发表或播放了:《长征》(2001年)《延安颂》(2003年)《解放》《2009年》《辛亥革命》(2011年)及《换了人间》(2018年),等近千集电视剧及近十部人物传记、纪实文学;集党史专家、近当代史专家、戏剧家、作家,于一身。

        更是难得无官一身轻,他活得潇洒;当年常调侃于我:团长老弟,这么忙啊,又何必!

        2009年。

        北京。

        中国文联的一次聚会。

-


· 比我还老的文学艺术工匠 ·
  瞿  琮旧照 · 《岁月》一瞬
               132帧之72
             · 我与刘诗昆 ·

-

秦城余生
 ——我与刘诗昆


        2007年。
        北京。
        百花迎春。

        我的文艺界的朋友中,有两位有过秦城监狱的经历:一位是亦师亦友的大作家金敬迈(传世之作《欧阳海之歌》),出狱后出版讲述狱中遭遇的纪实小说《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还有一位即是钢琴家刘诗昆,出狱后在香港与我讲起如何在狱中,用苞米糊糊粘贴报纸上的铅字,给毛主席写申诉信的传奇故事。

        刘诗昆是我们年轻时的偶像;他于1956年及1957年分获匈牙利 · 李斯特钢琴大赛、苏联 · 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的大奖。名动一时;几年后,成为了叶剑英元帅的乘龙快婿。据说,在1966年短短的几个月内,叶剑英六个儿女中的四个以及两个女婿(包括在刘诗昆、叶向真家照看幼儿的媬姆)全部被抓;并投入监狱。直到1973年;刘诗昆成为这一场劫难的最后获释者。然而,我每一次见到他,都能感觉到他的蓬勃、昂扬与执着。

        照片上,另一位是鼎鼎大名的谭利华;他是北京交响乐团的团长。我现场听过他指挥的穆索尔斯基 · 拉威尔的《图画展览会》(我从小就阅读、并列为最爱的交响乐作品):

        兴会无前。


1994年7月5日 · 瞿    琮五十岁

瞿    琮

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职艺术家。国家一级编剧。诗人。作家。兼职教授。

湖南长沙人。1944年7月5日出生于四川广安。少小,客居广州西关。1962年7月于武汉应征入伍,至今;其间,研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先后出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团长、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出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出任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国务院文化部音乐作品评委、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等。 

出版诗集、歌词集、报告文学集、儿童文学集、戏剧文学集、文艺理论集以及长篇小说《摇滚岁月》、长篇人物传记《霍英东传》等47种,近500万字;其中,《瞿琮文集》(十二卷)、十行诗集《人生感悟》(四卷)。近年,编选音乐文学自选集《我爱你  中国》(十五卷)。创作歌词一千余首,主要作品有:《颂歌献给毛主席》《颂歌一曲唱韶山》《我爱梅园梅》《我爱你  中国》《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月亮走  我也走》《蓝精灵之歌》《运动员进行曲》《爱情湖》《吕梁颂》《爱在香港》《温州之恋》《芷江谣》《无名烈士墓》《天山》《雪杉林的传说》《道一声  珍重》《亲爱的中国啊》等。创意、策划及撰写舞剧、歌舞剧、音乐剧、电影剧本《虎门魂》《珠穆朗玛》《魂系山河》《天下少林》《吴哥盛典》《春江花月夜》《月亮歌后》等及各类大型文艺晚会《国魂》《逸仙》《关关雎鸠》《风雨桥》等近百种。 

作品获联合国科教文委奖、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飞天奖、金鹰奖、国务院文化部优秀作品奖、解放军文艺大奖、鲁迅文艺奖金等300余种。

自1991年始,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入伍以来,三次参战。获“五好战士”奖章两枚、“特等射手”奖章一枚、解放军文艺金质奖章一枚,获军功章11枚(其中战时军功章一枚) 。2006年5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时政要闻”:中央军委主席通令给瞿琮(等军职以上将士)记功。

子潇子翰

瞿琮个人作品公众号

歌词/歌曲/诗歌

感谢您的关注


 

编辑&设计:瑶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