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佑||谁把年味变了?

 文史艺苑 2022-01-18




谁把年味变了

文/管佑


记忆中,过年对我纯粹就是一种期盼。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我,根本不关心年的传说,却对过年望眼欲穿。后来才明白那种期盼,其实不是对节日的刻意追逐,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可口食物的望眼欲穿!

年的味道首先是渐近除夕爆竹的脆响及响后的火药味;然后是到了腊月二十几,每天都可以捕捉到来自食物的令人神往的味道;除夕夜到正月初五六个晚上,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一盏夜里不灭的灯,而且是100瓦的大功率灯泡。那些屈指可数的夜晚,跟今天城市的夜相近,灯火通明!当时我就想,如果每天农村的夜晚都像过年那样明亮,该多好啊!

人们对年的神往从腊月可以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初二。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之间,家里总会有一些近密的亲朋相互走动。在走动的过程中,最烦心的是大人,孩子却是受益者,因为大人需要为招待好亲戚朋友而操心费神,孩子们则可以从亲戚那儿得到或多或少的压岁钱,少则几角,多则一元两元!

过年对家乡人来说,有着宗教般的虔诚。整摞年货是大工程,蒸馍馍、压粉条、炸油食子麻花、烧肉、磨豆腐等一系工作一进腊月二十就开始了。装饰和打扫卫生是其次。作为家里的一家之主,爸爸会到集市上买一些糖果和时令水果,如黑枣、柿饼子和甜甜的各类糖果。水果不到过年不敢轻易吃,因为父母说:“如果你提前吃了,到过年时候没吃的可不能怨大人噢!”别看这么一句话,把孩子们安排的妥妥的,尽管嘴馋,谁都不愿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孩子们在春节期间是不能讲脏话的,如果谁没注意说了,从你身边经过的任何一个前辈或者长者,都可以郑重地批评你:“大过年的可不敢说苶话呀!”等把大部分年货整摞停当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换新的糊窗低,贴窗花;屋里屋外,旮里旮旯的脏东西都要打扫干净。大年30儿,卫生打扫完就得贴春联;上坟祭祖是过大年中午之前必少可少的活动,这也是中华民族孝道的集中体现!

到日子过得殷实的人家看春节期间的精彩电视节目,或者无论在谁家打扑克牌成了人们的主要精神追求!12、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前围得满满一家人竟能做到鸦雀无声、目不转睛!

中国人过年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初二,而大年三十达到了顶峰!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中午吃饭前家中有威望的人,会拿一个碗盛好过年的美味佳肴到院子里的各个方向边拋洒边口中不断念“吃,吃,吃”,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祭典!祭典完毕,全家人才可以动筷吃饭!

在那个物质产品尚未饱和的年代,无论多难,大人们总会想尽法子让孩子们过年有至少一件新衣物穿或戴,这也是孩提时对过年的追逐的原因之一,大人们自己却穿着根本谈不上体面的衣服。过年时当孩子们好奇的看着爸爸妈妈穿着平时的衣服时,会发问:为什么爸爸妈妈不穿新衣服呢?父母会因为一时语塞而显得窘迫和尴尬!

过去一双尼龙袜的价格跟一斤猪肉的价格是等同的,只需要一块钱。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过去一个主要劳动力工作一天都挣不到一块钱。上个世纪70年代,一名正式教师的工资一个月是29.5元。当时教师的工资不算少,但是农民工作一天连这个工资也挣不到。

老百姓对新年不太敏感,除非有孩子在外地念书或工作的大人才会留意。第一个有分量的节日是小年一一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通常要搞屋内大扫除,席底、犄角旮旯都不放过,上讲究的人家还要掏炕灰。之后家家户户都忙着为整摞年货做准备。

元宵节在农村没什么特别,充其量这一天夜里整个村子亮堂得跟过年一般,全村再次灯火通明。正月二十、二十五、二月二大部分人家会以捏“灯盏盏”的形式或庆连年有余,或祝六畜兴旺。这些节点日子,会给贫寒的农村增添几分生气。等把农历二月二过完,家乡的年就算过完了。过去过完年的另一个实质性的指标就是年前整摞好的年货,在此刻也已消耗殆尽。从此开始过清贫的日月。这也许就是人们一提到年他们的眼睛总是亮亮的缘故吧!

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之际,也吹鼓了许多老百姓的腰包。经过改革开放十年的积累,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可以拥有一台或大或小的电视机。看春晚不必再考虑今年年三十儿该去哪家关系较近的人家去度过一年中最难忘的夜晚!坐着或者躺在自家炕上就可以轻松地看节目了。

90年代初每到过年时节,老百姓整摞的年货,无论吃、穿还是用,都比过去丰盛了许多。像白面大米,猪肉,羊肉,鸡鸭鱼肉以及各种瓜果蔬菜平时都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过年只是仪式感强烈一些罢了。

通迅业的迅猛发展也给过年增加了浓浓的气氛,电话拜年代替了亲戚朋友之间的互相走动;21世纪初,手机渐渐成为每个人必备的通讯工具,手机短信拜年成为时尚;2013年智能手机以及微信的闪亮登场,让中国人拜年通道不畅的困难彻底解决!天涯咫尺已经不再是神话!

正是从这时起,人们对过年的感觉淡了许多。过年买衣服,人们只注重流行色;过年整摞年货,人们准备的一应俱全,肉、蛋、奶,水果,蔬菜样样都不会少,人们只是看什么东西还没吃过,专门挑着吃。甚至在《西游记》中“五庄观”的特产人参果也不再是稀罕水果。人们平时吃着过去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用老百姓的话说“大家天天在过年!”把日子过成年的日子,还有新鲜感吗?这能怨谁呢?如果怨,只能怨中国的强大,只能怨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有了自己显赫的位置!

中国的强大才是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味的的根本原因!

二〇二一年一月一日

作者简介

佑子,原名,管佑,网名:一杯清秋。祖籍:山西五寨。职业中学教师,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喜欢用文字勾勒社会、用爱心托起教育。著有《管家湾村志》《动能晨语》。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管佑||怀念娘娘

管佑||一图激起千层浪

管佑||再攀东雪山寺

管佑||韩家楼系列故事

管佑||特殊玩伴——小红

管佑||背河

管佑||父 亲

管佑||打瓜

管佑||又忆当年六一时

管佑||我的同学建国

管佑||陪母亲慢慢老去

管佑||活在五寨真好,真幸福 一一村、城之变,见证中国腾飞

管佑||我的估衣情节

管佑||我想有个家

管佑||闺女不聘自家用一一童年时姥爷讲给我的故事

管佑||半内田回

管佑|| 家训一一爷爷的遗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