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茶究竟是新茶好,还是陈茶好?看懂7个问题,你就喝对了一半

 小陈茶事 2022-01-1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在网上,看到一段很长的话。

原文大意如下。

“武夷岩茶的主流是喝陈茶,因为岩茶讲究'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也就是说,隔年的陈茶,香气能更好地落入汤水中,茶汤才能更好的醇化,因此口感会更醇厚。”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在说,岩茶只能喝新茶,那是因为,现在岩茶做青的工艺不像过去那样到位,导致岩茶物质不能充分转化,因此,只能靠一股火香去支撑它的茶香,甚至靠火涩味,去制造假浓度。”

“这样一来,只喝新茶,完全失去了岩茶重水求香的真谛。”

光是从明面上,就能看出不少涉及岩茶新茶与陈茶的误区。

话不多说,单刀直入,进入正题。

《2》

一、岩茶主流一直是喝陈茶?

这纯粹是主观臆断。

岩茶在焙火后,但凡褪了火,就能进入适饮期。

不存在非喝陈茶不可。

以目前的市场主流看,现在我们喝的岩茶,十有八九是以三年(2021年、2020年、2019年)为分水岭。

进入下半年后,当年新茶是绝对主流。

比如现在,大批足火岩茶在年底重磅压轴登场,任君所选。

考虑到岩茶的周期漫长,在新茶尚未出来前,隔年岩茶是茶桌旁的主角。

简单概括就是:

上半年前,隔年茶比较常见。

下半年后,当年新茶是主流。

对老茶客而言,平时偶尔会穿插一些做青焙火到位的老茶和陈茶,调剂口味。

但不论怎么看,都不存在说,陈茶才是岩茶的主流!

《3》

二、藏得深红三倍价,岩茶陈茶更值钱?

这说得太绝对。

对岩茶风味体现而言,山场环境、气候条件、采茶标准、制茶工艺,都会影响其品质。

做出一款值钱的好茶,需要方方面面顾全到位。

品质好,才是一款岩茶敢标上高价的底气。

如果单单只有年份老,但山场普通,品质一般,那这在行家眼里,根本看不入眼。

世异则事异。

“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这一脍炙人口的句子,出自清朝的周亮工之口。

诗里写的是,当时的岩茶适饮期情况——刚加工出来时,不适合马上喝掉,要放到第二年才适合。

但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整个武夷山流行的制茶火功,不像过去需要放到第二年才能喝。

所谓陈茶更值钱的观点,更是站不住脚。

《4》

三、隔年的岩茶,香气能更好落入汤水中?

这经不起推敲。

优质岩茶的香气不能太飘忽,要茶香落水。

但岩茶的香气落水,和它是否隔年陈,关系不大。

更多的是看山场和工艺。

山场环境不行,先天内质积累寡淡,香气物质含量少。

做出来的成品,自然喝起来茶汤香气寡淡!

再说了,茶叶的香气是可挥发的。

不论何时,即便存茶再到位,陈茶的香气都不比新茶来得鲜明、馥郁、浓郁。

所以,隔年陈茶的茶香才会落水,没有合理性。

再说了,对方这番话的潜台词,无非是在贬低新茶,认为新茶落水香不显。

但麻花从七月起来,陆续试了这么多新茶,还真没发现新岩茶身上会有香气不落水的毛病。

除非说,这款茶的品质实在太糟糕!

《5》

四、陈茶的汤感一定更醇厚?

这太绝对了。

醇厚是好茶的共性,不论新茶老茶,好茶喝起来都是绵柔、顺口、茶味丰富的。

另外,岩茶的汤感醇不醇,得看很多因素。

比如,品种。

水仙的汤感,普遍就比肉桂来得更醇。

比如,山场。

越是正岩核心地区所产,茶汤的浆感会更突出。

比如,工艺。

做青到位,焙火到位的岩茶,喝起来才会又醇又滑又香。

如果是走水茶,喝起来会偏生涩,且汤水单薄。

如果不小心焙过头,焙成病火的岩茶,内质受损,茶味反而苦涩薄。

《6》

五、现在的岩茶,只能喝新茶?

不,也有少部分值得一试的陈茶。

但值得注意的是,将岩茶存成优质陈茶,条件苛刻。

首先,得选一批好苗子,山场环境不能差。

其次,从一开始做茶时,就得提前谋划,发酵和焙火都要符合能存成老茶的标准。

最后,后期储存时要规范,密封、阴凉、干燥、避光贮存,以免返青变质。

客观看,现如今的岩茶主流是新茶。

新岩茶在褪火后,趁早泡开喝,更能完整领略优质岩茶的风韵。

好比一个人的壮年期,年富力强,是人生的黄金期。

但是,将岩茶存老后,并非意味着一无是处。

如果能符合前文的苛刻前提,那么,陈年岩茶也有它的独到魅力!

继续前文的比方,它就好比年纪超过50岁的帅大叔,身材好,有事业,有颜值,不油腻……

简单理解,买岩茶时,新茶里遇到精品的概率更高。

而陈年岩茶和老岩茶里若想找到精品,概率极低,建议新手慎选。

《7》

六、现在的武夷岩茶做青工艺,不如过去到位?

麻花感觉,这类想法很像“叶公好龙”。

若真回到过去,回到“统销统购”时期,那种一焙到底的岩茶。

现在的岩茶爱好者,未必能喝得惯这一口味。

再说了,时光不可逆流,谁都不能穿越回过去。

回到半个世纪以前,回到一百多年前,回到更久之前,去看看当时的岩茶是怎么加工的。

或许在过去,在正岩各大山场内,采下来的茶青可以就近加工,更利于摊晾。

现在大家都从景区搬出来后,采下来的茶青只能运出来,再快送到厂内加工。

如此,或多或少会有些影响初期加工。

但大家也要想一想积极的方面,比如说,现在有了综合做青机。

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只能依靠人力。

如果纯粹靠人力去摇几百斤茶青,做茶季里这么多的茶顾不过来,耽误了良机,只会白白浪费好原料。

一句话,在做茶方面,还是向前看吧。

过分迷信和追捧老方法,老技术,实在没必要。

《8》

七、武夷岩茶的陈茶,才能体现重水求香的真谛?

对照前文,这里出现了前后矛盾。

前文有提,新岩茶香气不落水。

岩茶要等存放转化后,才有落水香。

但现在,字里行间隐隐又在提,新岩茶只是喝香气,汤感不咋滴。

这一前一后,着实令人费解。

其实,不论新茶还是陈茶,重水求香都是好岩茶的本质!

有不少老茶客认为,喝岩茶注重汤感表现。

茶汤喝起来要醇厚、稠滑、饱满、有内容。

并且在兼顾汤感之余,还能拥有出色的香气,加以点缀。

这样的理解并没有错,有香、有水、有韵味,才是好茶本色。

《9》

部分茶圈乱象,让人看得头大。

在网上说茶的人,比比皆是。

但麻花要提醒一点,千万要当心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假大师。

因为,为了博人眼球,他们常常会抛出极为出格的言论,提出吸睛另类奇葩的观点。

不论对错,从不查证,也不管自己是否会误人子弟。

总之,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博关注。

但对这种用语大胆,不顾底线的“神棍言论”,多些小心,总没有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